让散落的事物重回原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有违权者请告知删除)
让散落的事物重回原处
——《仙潭》编刊记
时临深秋,一本《仙潭》会刊的筹备已接近尾声。空气中的果香与新市特有羊肉美食的香味,让我有收获的欣喜。是的,一本并不厚重的《仙潭》会刊,里面的内容却非常丰富,这些内容原先散佚在人们记忆的角落处,全凭着一些对家乡充满热爱的人,用心拾掇捡起,把散落的事物放回原处,让每一位新市人都能顺着记忆的藤蔓,找到乡情香熟的瓜果。
这些是需要责任与使命去担当的。现任德清县委常委、新市镇党委书记的施震海先生对《仙潭》编刊深情寄语:
现任新市镇党委委员,新市镇文联主席张帆先生对《仙潭》编刊作了精心组织与安排,投入了极大的支持,并对本镇的文化工作者寄予了希望:
这里再一次提出了责任与使命,让新市的文化繁荣,让《仙潭》会刊办得更好,让“新市文联”在建设新市未来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次《仙潭》会刊筹备,承蒙各方全力帮助,特别是受到了一大批热爱家乡的本镇居民、以及工作在外的家乡游子们的全心援力,无论年龄与性别、更不分地域、职业与地位,大家都对《仙潭》会刊寄于厚望。期待这本会刊,能够体现新市古镇的文化风范,成为一款文化交流的名片,成为一处能够释放思念的精神之所,成为一个能够内心示爱的灵魂神坛,以此为自豪,以此而欣慰。
正是在这种责任与使命感的背景下,本人通过近半年来的精力投入,通过稿源排摸,作者联系,稿件收编、内容审改,辑录分类等程序化工作,共录用了文稿近六十篇。这些文稿有来自本镇上的各行各业的作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市游子,也有部分来自县内和邻县的关于讴歌新市的文稿。这些文稿中,有学者型的“大文豪”,也有文化界不同层级的领导,更多的是抱着对家乡热爱的广大平民百姓文学爱好者。这些文稿让人读来亲切,深情,令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自已。
在文稿的选择上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始终不离“新市文化”主题,二是始终坚持作品的正能量。新市人可以写,外地人也可以写。写出情怀,写出文化,写出历史,写出乡土。我们的口号是,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优质文稿汇集起来。在这样的择稿原则驱使下,汇集的文稿比去年要多得多,由于稿源较为充沛,这一期《仙潭》会刊,收到了一大批具备很高质量的稿件,超越本人的原先预料。
比较感动的是,这一《仙潭》会刊征稿事宜与相关作者联系后,响应者踊跃。参与者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有八十多岁,年龄较小的也仅二十多岁。有的才华横溢,成竹在胸,连夜赶稿,居然洋洋洒洒四五千字美文,一挥而就;有的专门腾出时间,年事已高,不吝劳累写稿;有的出于至诚大爱,路远迢迢,亲自或托人送来文稿;有的闻讯联系,主动要求撰稿入刊,等等,通过本人与作者联系,在征、收、审、改四环节,通过“政审”与“文审”两方面把关,对文稿不断往返其作者与编者之间,如遇不适,需由编者向作者说明情况,获得双方谅解,内容上的增删,多次往返达到最后确定。可以说,仅仅是对一篇文稿的审核,往返的次数有时多达十多次,由此可见作者与编者对文稿内容质量把握的审慎性。
法国著名剧作家让.阿努伊曾经说过:“生活是美好的,但它缺少形式,艺术的目标正是给生活某种形式。”我们期待这本《仙潭》会刊,将以丰富文化的呈现,让散落的事物重回原处,为正在掀起的新市古镇文化复兴活动,提供某一种合适的形式。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