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六大才女之一——方君璧 作品鉴赏
方君璧,被誉为民国六大“新女性”画家之一(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蔡威廉,丘堤和孙多慈),1898年生于福建福州,1912年豆蔻之年的方君璧随胞姐方君瑛等留学法国,定居华人聚集之地蒙塔奇(Montargis)城。在寄宿学校学习法文课程之余,有幸得到蔡元培、汪精卫二位先生的教导,先生们身后的中文诗词修养使其受益良多。
20世纪初法国浓郁的艺术氛围却着实滋养了她对绘画的热爱,1917年进入波尔多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可视为其艺术生涯之肇端,也滋养着她在初涉艺坛后自觉地摸索出一条融合中西的艺术探索之路。
方君璧 自画像
布面油画
1937年作
131x91cm
《自画像》是方君璧在1937年创作的大尺幅油画,画中色彩不是鲜艳的,但人物的色调本多层次,画面极其简洁,她足以妨碍全体纯粹的那些结构上附属的枝节,多余的笔墨,一概摒除净尽,她所作表情极为明朗,知性、优雅的闺秀之气。《自画像》既具精确的技巧,富含深刻的观察,已令人惊叹,同时那一种细腻温愿的感觉,更可以说是君璧夫人的特点。
方君璧 卫月朗
布面油画
91 x 73 cm
《卫月朗》(陈夫人)为南洋首富陈耕基之妻、汪兆铭夫人陈璧君的母亲。《卫月朗》无论图式架构还是造型技巧都是方君璧学院派写实手法的典型表现,但其画面所营造的意象与氛围却在体现着东方意趣。画面近景以西画常用的块画造型来塑造人物情态,背景则以流畅的线条来勾勒折枝腊梅,再加上盘旋其中的香气充溢所产生的气息流动的空间意象,前后对比更是让我们领略到中西艺术在着力之处的不同魅力。《卫月朗》而言,无论技法的表现还是意境的营造,在方君璧的油画作品中都可称最上乘之作,是她一生艺术成就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幅作品中,已可窥见艺术家在后来借笔墨画创作以融合中西画法的风格转向之一斑。
方君璧 水泽香畔
纸本彩墨
75 x 105cm
方君璧 雪中辙痕
纸本水墨
75 x 102 cm
方君璧 西湖
纸本彩墨
33 x 66 cm
方君璧 樱
纸本彩墨
34 x 27 cm
方君璧 山茶花
纸本彩墨
36 x 49 cm
方君璧 富士山
纸本彩墨
37 x 54 cm
方君璧 桂圆
纸本彩墨
46 x 76 cm
《水泽香畔》、《西湖》、《福州红房顶》、《樱》、《山茶花》等静物花卉和风景彩墨作品,是方君璧最常画的题材,横跨她绘画创作的各个时期。特别的是,她往往通过油画去追寻水墨的意境,线条含糊,用色淡泊,而用国画画花卉,则鲜明灿烂。也可以说,油画画的是梦,国画则画现实。待君壁75岁时最终回到中国,她就完全放弃油画,纯粹用国画写生,画她眼睛所看到的充满生机的现实,无须寻梦了。方君璧性禀艺术天赋,尤其绘画感觉,异常敏锐,纸上作品呈现她对事物的深刻感受和独到的领悟,以其内敛情感与特殊个人形式语言,延续了传承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齐白石 花卉草虫
纸本水墨
23.1cm×26.5cm×8
方君璧在四十年代初,曾在北平拜访齐白石,她以自己融汇西画的技法用中国绘画材料,为白石老人作画,白石老人甚是喜欢,特为她篆刻一方印文为“方”字的印章。方君璧十分喜欢它,从此方君璧便在她的彩墨绘画上经常加盖此章。“颉颃楼”藏画和自身对绘画艺术的深情,就是方君璧的精神食粮。方君璧为了绘画可以说是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她作画,纯真质朴,在探索之路上,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
50年代,方君璧在香港、台湾、日本旅行,每到一处,她都举行画展,让更多人看到她的艺术,让观者接触到中国绘画的多元发展。1978年10月,作为第一个被邀请的海外中国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方君璧中国画展览》。1984年,巴黎赛努奇美术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对其一生给予了最大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