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镇宇儿子费曼自曝有社交恐惧症:内向孩子的优势在哪里?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吴镇宇的儿子吴费曼吗?
这个6岁的小可爱在节目中为了帮助小伙伴,主动把票投给了小伙伴的爸爸,而不是自己爸爸,暖男行为圈粉无数。
节目已经停播好几年,12岁的费曼不止年龄大了一圈,体重也胖了一圈。
虽然被爸爸保护着,但“心宽体胖”的吴费曼非常自来熟,不但自己开通了微博,还经常和网友互动。
他是个“二次元”男孩,微博十条有八条都是动漫,剩下一条是美食,一条是吴镇宇。最近还开通了“P图服务”,网友投稿要求“随便P一下”,他就把自由女神像的头P成吴镇宇,逗翻了一片网友。
搞怪,调皮又懂事,费曼路人缘暴增,经常被网友CUE。费曼本人也很大方,无论网友提出怎样的要求,他都乐于应对,热情回应。
但最近,一条“学学其他星二代,也给大家来段才艺展示吧”的要求,让他幡然变脸,斩钉截铁的拒绝:我不。
部分网友觉得奇怪:也不是什么过分要求,拒绝得这么干脆,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一点都不和蔼可亲。
其实费曼有苦衷。为了澄清自己,他发了一条微博,坦言自己有舞台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网上搞怪纯粹是为了逗大家开心,并不是真实的他。
生活中,他很内向,只要有陌生人在场,就会紧张得手心冒汗,连在家人面前表演才艺都会发抖。
性格内向不是病
内向不是病。心理学家荣格早就提出“性格论”,认为有的孩子天生内向,而要求一个内向的孩子“开朗一点”,就像让一条鱼飞上天空,是违背天性的事情。
但很多家长持有偏见和刻板印象,总认为外向意味着成功,阳光,积极,优秀;内向意味着失败,懦弱,消极,古怪。
外向孩子只需外向,就足够讨人喜欢,内向孩子为了获得他人的好感,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伪装出和蔼可亲的样子,但结果呢?
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安全感,因为哪里都没有他的同伴;
明明已经很努力融入圈子,却还是被群体排斥在外;
家长非但不站在他这边,还指责他做得还不够好……
内向孩子的童年,如果不被理解,会非常心累。
大街上经常有这样的场景:一位妈妈偶遇同事,呵斥孩子打招呼:叫叔叔!大方一点!胆子这么小,以后可怎么办?
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内向是天生的,强迫孩子改变,会让他觉得:我的行为异常,是一个失败者,我比不上别的孩子,不配得到父母的爱。
这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更擅长伪装自己,他们不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反而急于寻找“正确的道路”,好使自己看起来和大家一样,至少没那么异常。
但这“正常的道路”,真的适合内向孩子吗?答案是“NO”。
内向性格的特点
内向心理学研究者兰尼博士认为,世上有25%天生内向的孩子,他们的内向由0.1%的基因决定,因此“寻求新奇的基因”和多巴胺兴奋水平低于75%的外向孩子,神经递质使用方式也不同,喜静并乐于思考。
相比外向孩子,内向孩子在这三点上有压倒性的不同:
1.从内部获取精力
或许你觉得奇怪,别人孩子都在和小伙伴玩游戏,你的孩子却在读书,看报,画画,看电影……看起来那么的格格不入,是不是有问题?
不用担心,他们只是在恢复精力而已。
外向孩子感到压力,能够从社交中恢复精力,内向孩子却相反,他们必须一个人待着才能实现调整。
内向孩子并非不需要社交,他们只是更喜欢个人世界。当他们一个人待够了,就会从自己的小世界中走出来,神清气爽的去和小伙伴玩耍了。
2.总感到刺激太多
性格内向的人有很高的内心活动水平,因此从外部世界进入大脑的任何事情,都会让他们感到紧张。比如一次追逐,外向孩子觉得只不过是“挠痒痒”,他们却如同被重拳击中,格外强烈。
你会发现:内向孩子经过长时间游戏之后,总是显得更加疲劳,更喜欢一个人待着,恢复精力的时间也更长。这都是因为外界干扰信息太多,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负荷,必须马上进入个人世界去恢复精力。
因此,当你发现孩子对一件小事反应强烈,不要大惊小怪,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调整自己,比训斥更能让他们感到自信。
3.喜欢深度,不喜欢广度
内向孩子朋友通常比较少,但他们重视每一次交谈,甚至会把每句对话都写进日记里,这让他们和朋友的关系格外密切,对外界活动的体验也比别人更加深入。
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写作文,外向孩子喜欢谈论天南海北,内向孩子却喜欢抓住一个细节无限放大。一只蝴蝶,一件新衣服,一次郊游,都能激发出他们无穷的创作力和无尽的钻研精神。
因为这三个特点,内向孩子看起来与众不同,甚至格格不入,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幸福快乐。
兰尼博士认为,内向者其实有很多优势,你可以引导孩子变得外向,但改变他之前,你首先要做的是了解他。
父母如何与内向性格的孩子相处?
如何与内向孩子相处,对家长(尤其是性格外向的家长)是一件难事。
孩子不爱表达自己,想法藏在心里,家长无从了解他们的需求,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引导他们。
首先,兰尼博士认为,了解内向孩子,不一定要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身体语言。
当他背对着你自娱自乐,尤其是需要投入注意力的事,父母应该做的,不是走过去陪他一起玩,而是给他足够安静的个人空间。
朋友晓丽的孩子是典型的内向者,年仅4岁却喜爱看书。当有人问她“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待着”,她无师自通地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大人为她的回答诧异,问晓丽如何引导孩子读书的,晓丽却说:她什么也没做,只是在孩子想看书的时候,给她一个安静的环境,陪她一起阅读而已。
其次,《内向心理学》认为;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学习时,会先吸收信息,然后在安静的环境进行加工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才付诸行动。
因此,内向孩子不需要过多的外界活动。
面对内向孩子,家长需要每天在孩子的日程表里安排一些个人时间,让他们自己分配;当孩子产生社交焦虑时,询问她是否需要安静一会,然后允许她走开。
如果孩子不喜欢社交,或者无法长时间玩耍,教孩子应对的措辞:
我需要走开一会儿,我很快就回来;我要一个人去那边看看,我还会回来。
家长要帮助孩子意识到:
当他感到不舒服时,独处一会儿会好很多,而他拥有独处的权利和自由。
引导孩子适应他不擅长的事物,这样一来,孩子才不会排斥社交与人群,与小伙伴玩耍时,也不会过度放大紧张不安。
总之,内向孩子没有那么热烈的情感,无法大声表达出他的心声,但他对父母的喜爱和尊重,不会比外向孩子少。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多少美妙的“内向时光”,他就有多爱自己和家人。
正如Erasmus所说:“幸福快乐的首要之点,就在于一个人愿意做他自己。”
所以,要求孩子模仿任何人,都不如教育孩子成就自己。
作者:芒来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