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小识|做一下子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yMTEvMjE2NjY5NzkyXzJfMjAyMTAzMDIxMTU1NTc2Nzc=.jpg)
这是村庄物语第315篇原创推送
好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科里面就开始接触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基本运算了。
我写下上面的开头后,顺手在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它是七年级——相当于过去初一年级——才有的内容。我拍了拍头:还没有狗大年纪,记东西怎么就记混了。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yMTEvMjE2NjY5NzkyXzNfMjAyMTAzMDIxMTU1NTc5NTg=.jpg)
从前的皖北农人,一般四十岁以上,老相就上脸了。人见了,会喊“老大爷”“老人家”“老爷子”。其实年纪并不大,更不是七老八十。哪里就“老爷子”了?在一些场合中,自己往往取笑自己:“还没有狗大年纪”。
拿人跟狗比年纪,可见得皖北村人心中,狗的分量有多重。
闲言少叙。接着说合并同类项的事儿。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yMTEvMjE2NjY5NzkyXzRfMjAyMTAzMDIxMTU1NTg1Njg=.jpg)
我觉得,合并同类项不仅是基础代数学的知识和技能,也该是社会中的人想问题、办事情的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角度。把同一类的事项合并,放在一起解决,省心思,省力气,何乐而不为?
皖北乡人有一句常言,跟合并同类项搁一起,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是——
做一下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乡村的农田,对一个村庄而言,该是分布在它的四面八方。田间劳作,通常都是紧着方向的地块干,紧着某一块田干。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干法,这一块地里的活,“做一下子”;干完,再“移师”别处。这样做,不只省工省力,而且更有条理了。当家主事的人这样安排,一家老小都觉得顺心;人家见了,也夸他有本事。
如果反过来,这个方向的田里干一点,那一块地里干一点,整个的秩序就乱套了。农人说成“乱马营”。一家人一忽儿跑这里,一忽儿跑那里,紧赶慢赶,还是做活没有跑路的多。明面上急慌的不得了,力气更是没少掏,但就是没有多少效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推而广之。人们的生活中,要做的事情五花八门,看似杂乱无章。但如果给它们分分类,可能其中的条理就清晰了。一类一类地去做,要省事得多。比如买几样日用品。一样一样地采买,就是几件事,来回跑很多趟可能还有忘了的。但用皖北农人“做一下子”的办法,一趟就齐活了。
学堂里的学生,很多人都对数学敬而远之。它的公式、定理太多。记不住,字面上也不易理解。而在我看来,包括数学在内,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其实也就是生活常识。合并同类项与“做一下子”之间,我看几乎可以划等于号了。归根结底,它们说的就是一回事。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