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纲要及证治

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太阳病:分为太阳病的经证和腑证;
(2)太阳病兼证、变证。

1、太阳病经证,根据感邪性质和体质的差异,分为:
(1)太阳中风证——桂枝汤证
(2)太阳伤寒症——麻黄汤证
(3)表郁轻证

桂枝汤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主症: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恶风,口不渴,脉浮缓(无力)
病机:风寒外袭,卫强营弱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麻黄汤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主症:恶风发热,周身疼痛,喘咳,无汗,口不渴,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强营郁,肺气失宣
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方:麻黄汤
药物组成: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比较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主症 恶风寒,发热无汗,周身疼痛,喘,脉浮紧 恶风寒,发热,汗出,脉浮缓,可兼头痛,鼻鸣,干呕
病机 风寒外束,卫强营郁,肺气失宣 外感风寒,卫强营弱
治则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方药 麻黄 桂枝 炙甘草 杏仁 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2、太阳病经证的表邪不解,随经入腑,成为太阳病腑证。
太阳腑证分为:
蓄水证: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五苓散证
蓄血证:邪热与瘀血结于下焦——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

五苓散证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主症:小便不利,少腹硬满,渴欲饮水,饮不解渴,甚或水入即吐,苔白润滑,或兼身微热,恶寒,脉浮数。
病机:水蓄下焦,气化不利,兼有表证
治法: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主方:五苓散
药物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抵当丸证)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主症:少腹拘急(硬满),其人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舌红苔黄(舌质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病机:血热初结于下焦(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活血化瘀,通下瘀热(破血逐瘀,泻热除实)
主方:桃核承气汤(抵当汤,抵当丸)
药物组成:
桃承汤: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即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
抵当汤(丸):水蛭、虻虫 桃仁 大黄 

太阳蓄血证
抵当(丸)汤证 桃核承气汤证
主症 发狂,下血,少腹硬满 如狂,血自下,少腹急结
主脉 沉,结
病机 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热在下焦(瘀热互结重) 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热在下焦(瘀热互结轻)
治则 表征仍在,可攻下 表解,方可攻下
方药 水蛭、虻虫 桃仁 大黄  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

3、太阳病兼证:在太阳病基础上兼挟其它病理变化。
太阳中风证可兼:
(1)兼经气不利,经脉失养——桂枝加葛根汤证
(2)兼肺气上逆——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兼卫阳不固,阴津不足——桂枝加附子汤证
(4)兼邪郁于胸,胸阳不振(加卫阳虚)——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5)兼气营不足——桂枝新加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转动不利,苔白润,脉浮缓
病机:风寒外袭,卫强营弱,经气不利,筋脉失养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升津舒经
主方:桂枝加葛根汤
药物组成:桂枝 白芍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葛根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头痛,喘咳,苔白润,脉浮缓
病机:风寒外袭,营卫不和,肺气上逆
治法:发汗解肌,调和营卫,降气平喘
主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桂枝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主症: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舌苔白,脉沉迟而微。
病机:卫阳不固,阴津不足,兼表邪未解
治法:扶阳解肌
主方:桂枝加附子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原方加炮附子一枚

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1)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22)
主症:胸中满闷,脉促恶风(胸中满闷脉微,恶寒较重)
病机:表邪未解,邪郁于胸(表邪未解,卫阳虚)
治法:解肌祛风,宣通阳气(解肌祛风,温经复阳)
主方: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药物组成: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汤去芍药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汤去芍药再加附子

桂枝新加汤证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
主症:恶寒发热,汗出恶风,身疼痛,脉沉迟
病机:气营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扶正祛邪,益气养血
主方:桂枝新加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

太阳伤寒证可兼:
(1)兼经输不利,筋脉失养——葛根汤证
(2)兼阳气内郁,热扰心神——大青龙汤证
(3)兼水饮内停——小青龙汤证

葛根汤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项背拘急不舒,苔白润,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袭,卫强营郁,经输不利
治法: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方:葛根汤
药物组成:葛根 麻黄 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大青龙汤证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39)
主症:恶寒发热,,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口渴,苔黄白相兼,脉浮紧(缓)
病机:风寒外袭,卫强营郁,阳郁内热
治法:外解风寒,内清郁热
主方:大青龙汤
药物组成:麻黄 桂枝 甘草 杏仁 生姜 大枣 石膏

小青龙汤证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主症: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或浮滑);干呕,咳嗽,气喘,或其它水饮内停的症状
病机:外寒内饮
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
主方:小青龙汤
药物组成:麻黄 芍药 干姜 五味子 甘草 桂枝 半夏 细辛

4、合病:两经或两经以上的证候同时出现。
(1)太阳+阳明,偏重于太阳,宜麻黄汤
(2)太阳+阳明,下利——葛根汤证
(3)太阳+阳明,呕逆——葛根加半夏汤证
(4)太阳+少阳,下利或呕,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5、并病: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它经证候。
太阳、阳明并病
太阳、少阳并病

6、变证:因失治、误治,或因疾病的自然发展,使原发病出现反常变化,证候错综复杂,已无六经临床特征的病症。
(1)热证
1)热扰胸膈——栀子豉汤证
热扰胸膈,腹满——栀子厚朴汤证
热扰胸膈,中寒下利——栀子干姜汤证
2)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证
3)阳明热甚,气津两虚——白虎加参汤证
4)协热利,兼表——葛根芩连汤证

栀子豉汤证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息者,栀子豉汤主之。(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下,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主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病机:热郁胸膈
治法:清宣郁热
主方:栀子豉汤
药物组成:栀子 香豉

栀子厚朴汤证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79)
主症:腹满,心烦,卧起不安
病机:热郁胸膈,气滞于腹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除满
主方:栀子厚朴汤
药物组成:栀子 厚朴 枳实

栀子干姜汤证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0)
主症:身热不去,微烦,腹痛,下利,食少
病机:热郁胸膈,中焦虚寒
治法:清上温中
主方:栀子干姜汤
药物组成:栀子 干姜

麻杏石甘汤证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63)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主症:发热汗出,口渴,咳喘甚则鼻煸,咳吐黄稠痰,胸闷,苔黄,脉数
病机:邪热壅肺,肺气失宣
治法:清热宣肺
主方:麻杏甘膏汤
药物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白虎加参汤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主症:大热、大汗、大烦、大渴、脉洪大,苔黄燥,口舌大渴引饮
病机:邪热亢盛于内,薰蒸于外,津气不足
治法: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主方:白虎汤加人参汤
药物组成:知母 石膏 炙甘草 粳米 人参

葛根芩连汤证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 (34)
主症:下利不止(黄色稀水,势急秽臭),肛门灼热,喘而汗出,尿赤,苔黄,脉滑数
病机:热迫大肠,兼表证不解
治法:清热止利,佐以解表
主方:葛根芩连汤
药物组成: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的比较
证名 相同症 不同症 辨证要点 病机 治法关键
葛根芩连汤证 发热
下利
(泄泻) 汗出,喘 里热明显,苔黄口渴,小便黄 表邪入里,邪热下迫大肠 重在清里
(芩连)
葛根汤证 恶寒,无汗 里无热象,舌淡口和,小便清 太阳表邪内迫大肠 重在解表
(麻桂)

(2)虚证
1)心阳虚
心悸(心阳不足,心失所养)——桂枝甘草汤证
烦躁(心阳虚弱,心神不敛)——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惊狂(心神浮越,痰浊扰心)——桂枝救逆汤证
奔豚(心阳亏虚。下焦阴寒上逆)——桂枝加桂汤证

桂枝甘草汤证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主症:心悸,心慌,喜按
病机:心阳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温通心阳
主方:桂枝甘草汤
药物组成:桂枝 甘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8)
主症:心悸欲按,烦躁,舌淡苔白
病机:心阳不足,心神不敛
治法:温补心阳,镇敛浮阳
主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药物组成:桂枝 甘草 牡蛎 龙骨

桂枝救逆汤证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112)
主症:惊狂,卧起不安,心悸欲按,心慌,脉浮虚无力。
病机:心阳亏虚,心神不敛,兼痰浊扰心
治法:温复心阳,潜镇安神,兼祛痰浊
主方: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加牡蛎 龙骨 蜀漆

桂枝加桂汤证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
主症: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反复发作,伴心悸
病机:心阳亏虚,下焦寒气乘虚上冲
治法:温复心阳,平冲降逆
主方:桂枝加桂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原方加桂枝(桂枝用五两,伤寒论中用量最大)

2)阳虚兼水气
心阳虚,下焦寒饮欲动——苓桂草枣汤证
脾虚水停,水气上冲——苓桂术甘汤证
水饮内停,太阳经气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苓桂草枣汤证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65)
主症:脐下悸,欲作奔豚,小便不利,苔白,脉沉迟或弦
病机:心阳不足,下焦寒饮欲上
治法: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主方: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药物组成: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苓桂术甘汤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67)
主症: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心悸头眩,咳吐清水痰涎,小便不利,苔白滑,脉沉紧
病机:脾虚水停,水气上冲
治法:温中健脾,利水降冲
主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药物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
主症:小便不利,心下满微痛,翕翕发热,无汗,头项强痛
病机:水饮内停,升降不利,经气不畅
治法:利水通阳
主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药物组成:芍药 生姜 茯苓 白术 甘草 大枣

3)脾虚
中焦失健,气机阻滞——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中焦虚寒,外感伤寒——小建中汤证
寒湿中阻,表邪不解(协热利)——桂枝人参汤证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6)
主症:腹胀满,食入增剧,食消则减,喜温不喜按,舌淡苔白腻
病机:脾虚失运,气机阻滞
治法:健脾除湿,宽中消满
主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药物组成:厚朴 生姜 半夏 甘草 人参

小建中汤证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主症:心悸而烦,腹中拘急,冷痛阵发,喜温喜按,或伴轻微恶寒发热
病机:脾虚失运,气血不足,复被邪扰
治法:建中补虚,调养气血
主方:小建中汤
药物组成:桂枝汤原方倍芍药,加饴糖一升

桂枝人参汤证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163)
主症: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阻,表邪不解
治法:温中解表
主方:桂枝人参汤
药物组成:桂枝 甘草 白术 人参 干姜

4)肾阳虚
阳气暴虚,阴寒内盛(昼日烦躁)——干姜附子汤证
阴阳两虚(昼夜烦躁)——茯苓四逆汤证
阳虚水泛——真武汤证

干姜附子汤证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61)
主症:白天烦躁不得眠,夜间安静,身无大热,脉沉微,苔白润
病机:误治后伤及肾阳,阳气暴虚,阴寒内盛
治法:急救回阳
主方:干姜附子汤
药物组成:干姜 生附子

茯苓四逆汤证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69)
主症:昼夜烦躁不安,四肢厥冷,恶寒,脉沉微,或吐、利,或小便不利
病机:误治后,阴阳俱虚,烦躁不解
治法:回阳益阴
主方:茯苓四逆汤
药物组成:茯苓 人参 生附子 甘草 干姜

干姜附子汤证和茯苓四逆汤证的比较
方证 相同点 不同点
病机 主症 病势 用方特点 治则
干姜附子汤证 阳虚
烦躁 阳虚阴盛 昼日烦躁;夜而安静 病轻势急 单捷小剂 扶阳抑阴
茯苓四逆汤证 阴阳两虚 昼夜俱烦躁 病重势缓 复方大剂 扶阳益阴

真武汤证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主症:心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或水肿,小便不利,苔白,脉沉
病机:肾阳虚弱,水邪泛滥
治法:温阳利水
主方:真武汤
药物组成:茯苓 芍药 生姜 白术 附子

5)阴阳两虚
素体阴阳两虚,阳气不足——甘草干姜汤证
素体阴阳两虚,阴液不足,筋脉失养——芍药甘草汤证
阴阳两伤,肌肤失温,筋脉失养——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心阴阳两虚。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证

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主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
甘草干姜汤证:
主症:肢厥,烦躁,吐逆
病机:阳气不足
治法:温中复阳
主方:甘草干姜汤
药物组成:甘草 干姜
芍药甘草汤证:
主症:筋脉挛急,脚挛急
病机:阴液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酸甘化阴,柔筋缓急
主方:芍药干姜汤
药物组成:白芍 甘草

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
主症:恶寒,脚挛急,脉微细
病机:汗后阴阳两伤,肌肤失温,筋脉失养
治法:复阳益阴
主方:芍药甘草附子汤
药物组成:芍药 炙甘草 熟附子

炙甘草汤证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主症:心动悸,脉结或代,舌淡苔少
病机:心阳亏虚,心血不足(心阴阳两虚)
治法: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主方:炙甘草汤
药物组成:炙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黄 桂枝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 清酒

(3)结胸证
1)结胸
2)热实结胸
水热互结于胸胁(大结胸)——大陷胸汤证
水热互结,病位偏上——大陷胸丸证
痰热互结于心下(小结胸)——小陷胸汤证

大陷胸汤证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5)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7)
主症:心下硬满拒按,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手,可伴见心烦口渴,日晡所小有潮热,头汗出,大便秘结,舌燥口渴,不多饮,舌苔黄厚而燥,脉沉紧
病机:水热相结于胸胁
治法:泻热逐水开结
主方:大陷胸汤
药物组成:大黄 芒硝 甘遂

大陷胸丸证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1下)
主症:胸膈心下硬满,颈项强,头汗出,发热,短气,脉沉紧
病机: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治法: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主方:大陷胸丸
药物组成:大黄 葶苈子 芒硝 杏仁

小陷胸汤证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8)
主症:心下硬满,按之则痛,苔黄腻,脉浮滑
病机:痰热互结心下
治法:清热涤痰开结
主方:小陷胸汤
药物组成:黄连 半夏 括蒌实

结胸和脏结的比较
病证 同 异
病机 病性 症状 治法
结胸 脘腹胀满疼痛 病邪由表而内,结于里 阳证 发热,烦躁,不能食,便秘 可攻
脏结 脏气虚衰,寒实病邪内结 阴证 不发热,安静,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不可攻

大陷胸汤证和大柴胡汤证的鉴别
鉴别点 大陷胸汤证 大柴胡汤证
主证 心下硬满疼痛 心中痞硬,呕吐下利
次证 外无大热,但头微汗出 往来寒热
病机 水结(水结胸胁,水热郁蒸) 热结(阳明热结,外兼少阳)
治则 逐水荡实 和解攻里
药物 大黄、芒硝、甘遂 大黄、枳实、、、

3)寒实结胸——与三物小白散
(4)痞证
1)痞证:满而不痛,按之自濡
2)热痞证
无形邪热,痞塞心下——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热痞,兼表阳不足——附子泻心汤证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主症:心下痞满,按之柔软,烦热,口渴,舌红苔黄,关脉浮
病机:邪热壅阻中焦,气机不畅
治法:泄热开结以消痞
主方:大黄黄连泻心汤
药物组成:大黄 黄连 黄芩

附子泻心汤证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主症:热痞证,兼有恶寒汗出
病机:热痞兼表阳虚,表阳不能固外
治法: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主方:附子泻心汤
药物组成:大黄黄连泻心汤基础上加炮附子一枚

3)寒热错杂痞证
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胃气上逆——半夏泻心汤证
寒热错杂,中焦痞塞,水饮食滞——生姜泻心汤证
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脾胃虚弱——甘草泻心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主症: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红苔腻,脉濡数
病机:误下邪陷,寒热中阻,气机不利
治法:和中降逆,消痞散结
主方:半夏泻心汤
药物组成: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 黄连 大枣

生姜泻心汤证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7)
主症: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舌苔厚腻,脉濡数。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兼水饮食滞
治法:消食和胃,散水消痞
主方:生姜泻心汤
药物自称: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为一两,加生姜四两为君

甘草泻心汤证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主症: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谷不化,下利日数十行,苔厚腻,脉濡数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痞塞,脾胃虚弱
治法:补中和胃消痞
主方:甘草泻心汤
药物组成:半夏泻心汤重用甘草四两

4)痰气痞证——旋覆代赭汤证
旋覆代赭汤证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 (161)
主症:心下痞硬,按之不痛,呃逆不止,甚则呕吐
病机:胃虚,痰阻,气逆
治法:和胃降逆,化痰下气
主方:旋覆代赭汤
药物组成:旋覆花 代赭石 人参 生姜 半夏 甘草 大枣

5)水痞证——五苓散证
五苓散证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
主症:心下痞满,烦渴,小便不利,口干舌燥
病机:水饮内停,逆阻中焦,气机痞塞
治法:化气行水
主方:五苓散
药物组成: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桂枝

6)下元不固,滑脱不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59)
主症:久利滑脱不禁,脱肛,便血,崩漏,脱胞等
病机:脾肾阳虚,滑脱失禁
治法:涩肠固脱止利
主方:赤石脂禹余粮汤
药物组成:赤石脂 禹余粮

(6)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黄连汤证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173)
主症:心中懊憹烦闷,欲呕吐,腹中痛。
病机:胃中有热,腹中有寒,上热下寒
法:清上温下,调和脾胃
方:黄连汤
药:黄连 甘草 干姜 桂枝 人参 半夏 大枣

(7)火逆证
(8)欲愈候

7、太阳病类似证
(1)饮停胸胁证
(2)胸膈痰实证

来源:https://www.haodf.com/lj/tuwen_zhaodongqi_4542679239_DE4rmuy0C9LuwWKXRVHFv0z9Z00yeL4HdyDmU5ftFpgUC4lMjqVav.htm
(0)

相关推荐

  • 桂枝汤变化诸方病机、脉几微之差:

    桂枝汤变化诸方病机.脉几微之差: 桂枝汤证:病机为太阴阴阳不调和,脉浮缓长,阳浮阴弱. 桂枝加桂汤证:病机为太阳阳虚兼阴阳不调和传经厥阴阳胜热证旁生横出,脉浮数,左短右长.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 ...

  • 太阳脉症概述——《伤寒论》通俗讲话之四

    五苓散目前虽没有充分的论据得出它的利尿作用是在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或抑制肾小管的再吸收:但是有利尿作用,是可以肯定的.它的适应证是:"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注: 消渴,就是渴感的意思) ...

  • 《伤寒论》总结试卷

    ​​<伤寒论>总结试卷 一.名词解释 1.但欲寐: 2.头项强痛: 3.合病: 4.口不仁: 5.日晡所: 6.水逆: 7.奔豚: 8.脾约: 9.喘冒: 10.郑声: 11.往来寒热: ...

  • 厥阴病纲要及证治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326) 上热下寒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 ...

  • 少阴病纲要及证治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281)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28 ...

  • 太阴病纲要及证治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273)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74) 太阴病本证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 ...

  • 少阳病纲要及证治

    少阳病纲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263)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264)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 ...

  • 阳明病纲要及证治

    阳明病纲要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180)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者,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 ...

  • 太阳病变证证治·心阳虚

    [心阳虚]当温养心阳. 心阳受损,见心悸喜按,用桂枝甘草汤,温通心阳: 兼见心神不宁烦躁,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潜镇安神: 兼痰扰,见惊狂,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温通心阳,潜镇安 ...

  • 六经证治药对:一、太阳病:1、伤寒表实证...

    一.太阳病: 1.伤寒表实证药对:桂枝.麻黄: 2.中风表虚证药对:桂枝.芍药: 二.阳明病 1.阳明经证药对:生石膏.知母: 2.阳明腑证药对:大黄.芒硝: 三.少阳病 1.半表半里证药对:柴胡.甘 ...

  • 阳明病证治结要阳明病和前之太阳病一样,它...

    阳明病证治结要 阳明病和前之太阳病一样,它不是什么个别的病,而是各种疾病所常见的一般的证.由于它有外证和腹证两方面的特征,这就说明了阳明病可有热而不实和亦热亦实的两种证型反应,若白虎汤证.白虎加人参汤 ...

  • 20201207伤寒论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法16,方14

    一,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法16,方14 1 太阳中风,阳浮阴弱,热发汗出,恶寒,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3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