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林育智:“科幻十条”出台,为科幻电影带来哪些利好?
11月26日的文娱价值官新文娱沙龙上,最让人惊喜的嘉宾,莫过于“极客电影圆桌”上,由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女士与科学与影视融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育智先生进行的,关于“科幻十条”颁布过程、以及中国科学领域对电影产业的直接影响的对话。
以下为圆桌论坛文字实录:
主持人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
我2015年刚开始做极客电影的时候,跟这个行业去说极客的时候特别困难,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极客,但其实极客文化在美国已经非常发达了。在科技,互联网,电子文化这种熏陶之下,被培育出的对于科技、技术,甚至未来前沿的这种趋势,包括太空技术特别感兴趣的人群。像我们小的时候说到极客就会想到《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谢耳朵以前是很古怪的人,不太善长社交,是那种很极致的钻在某一个技术里头的人。但实际上极客文化已经渐渐的从非主流慢慢的成为主流,因为它在颠覆着,影响着我们的各行各业,我们每个人如果不了解技术的话,可能未来连生活都很难了,所以说他主流化了,对于影视这个行业技术的颠覆也是肉眼可见的,特别是今年的这种情况。刚才也谈到了,流媒体对于影视的内容分发,对于人才结构的这种颠覆也都是非常剧烈的,所以说极客电影关注的是这群人,我们不仅关注着极客他喜欢的影视作品,更关注科技对于这个行业的影响。
最近大家特别关注的就是科幻这个词,这两年已经成为了影视行业主流的一个趋势,为什么呢?因为电影局,国家电影局他帮助了一个鼓励科幻电影发展,然后上升到了战略的阶段,所以很多人都对于拍科幻电影科幻题材都特别的感兴趣。
在座的有多少人听过科影融合这个词,能不能举个手给我看一下,哦!看来我来对地方了。我们今天有请到就是推动“科幻十条”出台,还有推动科影融合的林育智老师。他是一个科技人,他有很多干货,我2016年的时候认识林老师,那时他就在推动科技和影视去做融合的这件事儿,没想到今天他把这件事做成了,甚至成了一个全国的趋势。
所以请林老师跟我一起来分享一下科影融合这件事儿,以及在“科幻十条”的这种趋势下,中国的影视行业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以及科研如何能够为影视工作者带来真正的价值。
林育智(科学与影视融合项目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今天我们在影院这种地方聊一些轻松愉悦一点的东西,我争取给大家讲一讲故事,不会有对你们工作产生任何的作用,所以你们放下心态慢慢听就可以了,大家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最近大家可能看到这么一个“科幻十条”,然后是今年8月7号的时候,在国家电影局的官网上输出的这样一个振奋的政策,这是今年电影业的第一个实质性的鼓励性的政策文件。今年7月20号结束的电影院的至暗时刻,随后是在7月23号推出了这样一份“科幻十条”《关于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意见大家能看到,推出来之后,很多电影从业者是非常兴奋的。可能你们get不到,不知道为什么要兴奋,所以你们不用兴奋,我简单举个例子。在这个文件出来之前,电影的相关上下游企业,几乎没有任何一家进入了高新国家,高新技术这样一个企业,可能你们有人知道,一旦进入这个序列,你能享受到巨多的税费的优势,优惠各种政策的扶持从来没有,但这个文件出来之后有了,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点。
(图中为林育智)
那么,这个“科幻十条”对电影行业有什么用呢?
林育智:我作为一个幕后人我给大家讲一下。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在我们的国家的政治体系里,凡是出现一件事情,都是以这种很传统的形式,以一份文件的形式,以一个项目的形式立项。
2017年的时候,你看(大屏幕ppt)那个很小的一行字,一个关于克隆和这个词,第一次在我们的国家立项,这是一个正部级单位,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我刚好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这是立项。随后2018年这个项目就有了他的第二期,2017年的时候,我们用很短的时间调研了80多名电影的从业者,50多名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还有一些相关的企业的负责人,然后我们随后形成了一份报告。
李冬冬:在2018年的时候,你们就组织科技和电影在做一些交流。
林育智:这件事情并不是2017年才开始的,后面那三个人就是科影融合在中国的三个创始人,中间那个男人就是我。到了2017年,由中国科协、国家电影局、北京市政府等12家单位共同启动了科技影视融合平台,我刚好是这个活动的负责人。随后才是大家看到的2020年8月7号出台了这样一份国家的文件。
为什么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一个事业呢?再讲一讲背后的故事。在2019年2月21号,我们向有关领导做了一个关于在中国推进科技影视融合的一个报告之后,随后领导一个函发到了政府部门,有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说要推动此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即使疫情期间也不能耽误,然后大概就是这样一个事情。
我觉得电影从诞生开始就跟技术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不会无端去推这样一件事情。电影所有的革命性的变化都是由科学来推动,至少早期是这样的,但后期不是后期,在我看来你更好的技术,更好的后期,更好的虚拟制片,其实都像一个画家有更好的画笔和工具一样,真正大家要看的几乎是技术是干什么,人文精神才是所有的文件的第一句话就是推动科学精神跟人文精神的融合。
然后这是揭牌那一天,然后我和另外一个男人,如果没有两个,我们两个人一块推着划分,我们觉得根据蝴蝶效应这件事情在中国就没有了。
林育智:但当时就是一群人在揭牌的时候,我们又组织了另外一批群人,这是一个闭门的研讨会,那个侧脸是郭帆,包括做电影后期特效,我们所做的东西一直都是在幕后,这个论坛不向任何人公布,不像任何人透露成果,我们会形成一份文件来给相关的领导提供一个建议,比如说相关的客观指标政策应该在明年或者后年,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制定怎样实施细则。
我们做调研,我们发现其实技术都是能找到文献的。1824年,《移动物体的视觉暂留》,有这样一个东西之后电影才发展起来的。现在电影行业绝大多数到后期都属于这篇论文的范畴。
(林育智眼中的1927)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科技的动漫宅,因为在我接触这个项目之前,我只喜欢科技。在我看来,1927年是这个样子的,世界特别美好,一群很好的科学家。东京那一年也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银座地铁线。我对1927年是这样认知的,直到我参与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才发现,现实世界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这个文件是1927年美国做的全球第一份深度电影市场报告,没有中文,我翻译一下。中国电影市场好不好,这么厚一小叠报告,数据详尽到令人发噱,其中详细写到了1927年,中国那个时候有多少个屏幕,那个时候大家喜欢谁,喜欢看什么电影,上周有多少人看了电影,他们观影习惯如何,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无一遗漏,描述极其精确,产生多少票房。
而我刚好也读了,中国电影市场报告,我拿着美国1987年的报告和我们中国现在的市场报告对比,坦白说,我们做的不如人家,但我没有批评中国电影家协会的意思。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惊讶。
美国白宫有一些相关的文件,比如说他们会希望通过电影这种形式影响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意识、宗教、艺术社团、文化,甚至语言改写和从事部分国家的文化,使之与美国相融合。
林育智:这种东西大家如果去网上查,或者是美国国家档案馆去查是有的。我相信这个文件里的精神制定下来,从那么古远到现在一直是被执行的。
对这个我们特别重点进行了调研,这个项目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8年11月发起,这个项目叫做scienceand activity change problem,这个项目我们把它翻译成科学娱乐交流项目,好莱坞式电影里都有这个项目里的人做科学顾问,近十年来引入中国市场的,觉得90%以上的电影顾客都有这个项目组参与,但是你们应该没有人听说过这个项目,就像没有人听说过我们一样,包括所有的漫威系列的所有电影,甚至你觉得不是科幻电影,比如《冰雪奇缘》《速度与激情》,目前这个团队,科学浓烈一点的,像《生活大爆炸》这样的,他的编剧直接就是个项目组的咨询委员会的一名委员,难想象他已经这个项目的交流,就是美国好莱坞几乎所有的导演和制片人都有这个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的联系方式,他们甚至当在电影创作中都还没到剧本大纲的时候,他们就会给这个办公室的负责人打电话,我们有一个剧情,比如说我们在纽约上空,有一个恐怖分子,或者大反派,通过一个1公斤的东西想毁灭整个城市如何实现,这个时候科学家告诉你很容易啊,你看有一个气象学家和一个毒理学家告诉他,假如满足以下条件,我们是可以通过一公斤弄得毁灭整个纽约的,然后导演肯定不会真的用这种方式,但是他知道这个东西之后,站在这个科学真实的基础上,他通过艺术创作是能够创作出非常好的东西来的,所以他们经常组织日常交流,叫speed dating,就是可以耽误几分钟时间快速约会,有点像8分钟快速约会。来完成这种科学与影视的融合。这些事情也是我们接下来会做的。我觉得如果科学已经发生了,它发生在哪里,我觉得答案是非常准确了两个:一是发生在电影,一是发生在我们的实验室,写代码写在我的论文里,这是特别早。
(科学家参与的编剧讨论会)
在我看来,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一个我们人类想象力边界的一个虚拟建筑,每一部电影都是你想象导演或者制片人和编剧有个什么东西,你要把它变成一个虚拟的,一个见证的能力,让所有人看得到,想用一种强刺激的方式,用强共鸣打动他,最终叫好叫座的。
但是科学是什么,科学就是我们人类对认知边界的观测和猜想。但是,这两个都有一个问题,电影如果没有真实基础去凭空想象,就经常容易误解科学了,科学最大的问题不好看。
你看左边的我特别不好看,但右边的这个人,他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喜欢他,但其实这两个是一个物种的,连我们的姿态都差不多,所以电影最大的好处是让科学赏心悦目。我是一个科技圈的人,其实我的本职工作是科学传播,我并不在乎电影怎样。但后来我发现,这两个是能够互相帮助的。
接下来我说下《科幻十条》能带来什么?
《科幻十条》对我们的电影行业的相关人才培养,以及我们的整个市场格局都会造成很大的一个冲击。现在已经有一些我们重点培育的电影项目,我们正在给他匹配非常强的一些科学顾问团,当然照看来电影要发展本身的cv,就是像肯定还是我们的电影这些主流的,我们的宣发系统,我们的制片人,我们的导演,编剧创作是好故事,科学跟我们的技术人员我们能做什么,说白了我们就是个辅助,你们要强力的输出,我们帮你们提供一个可以更好地发育,更好地活命,或者更好输出的一个环节。
我们新成立的一个组织,是一个专委会,我们专员都会更好的,更直接的,更亲民的服务于我们这个市场,我们要干可以干的就是99件事情。
符合文件精神的东西就是第一条,就是美国最常做的,好莱坞一直从这件事上获益,就是当电影需要科学顾问的时候,我们能提供帮助。你一个场景该什么样的,比如说两个人在外太空的玄舱里吵架,好,那个时候灯是什么样子的,太空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你要在月球上打一只怪兽,我们的月球基地应该修在哪里。我们的行星科学家,我们的月球专家,我们的航天员会告诉你那个灯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呕吐是怎么吐的,我们被人打了一拳,他会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东西,当导演知道自己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之后,他会创作出更好。
我觉得现在科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因为科技在改变时代的时候,已经大大的超出了我们的经验值。其实绝大多数我们掌握的知识都是一百多年前等那些知识。我们高中学的那点物理和化学知识,毕业之后就还给老师了,而现在实验室的东西很新。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的十几个编剧,然后告诉他周围做了一圈年轻人,告诉他说尽你们最大的想象力去想象一个未来,那编剧觉得自己很有创造力,我们,而且我们现场允许他们使用百度,这是一个对2035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然后他们尽自己最大的想象,里头编剧越聊越嗨,但是外面的那群年轻人越听脸越黑,当他们聊完之后,OK,大家换一下座位,我们的编剧、最有创造力的人在使用百度的情况下,他们想象出了20年后,30年后的未来的很多东西,在我们实验室里已经被重复实现过了。
所以我觉得对这种未知,我们要知道自己是非常无知的,但是科学家,他在那一小点的领域里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他们看到的是一些未来的世界的样子,他们站在我们人类想象力的边界上,是你日常这种庸凡的生活里就见不到的,我们在创作里面非常有必要去跟他们交流,我们已经在组织编剧、导演、制片的去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去把我们所有大科学装置去走一圈。我们国家有九大实验室,你们谁知道都是什么实验室?谁知道国家种子资源库是什么?其实是生命的一个诺亚方舟。
凡是看过的人,我们都会被科学、现代的一些发展,会被它迷倒,会打动咱们,会触发你的很多想象,我们希望这些其实特别美好的东西让我们的艺术创作能够借鉴,所以我们会经常性的举办一些活动,让这些人有机会再产生互动、碰撞、交流,谢谢!
李东东:时间有限,我们今天想通过这个圆桌给大家心里种下一个小小的种子,大家知道现在国家在做这个事情,而且,在体制里有很多的年轻人在为科学影视融合努力,在为中国的影视更有气质而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