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303)庾亮的不服高人之病

读通鉴(303)庾亮的北伐建功梦想

1、庾亮的北伐梦想

三月,乙丑,广州刺史邓岳领兵攻击成汉的宁州,成汉建宁太守孟彥抓住其刺史霍彪来投降。

征西将军庾亮想要光复中原,上表进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镇襄阳;又上表其弟临川太守庾怿为监梁,雍二州诸军事、梁州刺史,镇魏兴;西阳太守庾翼为南蛮校尉,領南邵太守,镇江陵;皆假节。又请解豫州,以授征虏将军毛宝。下诏任命毛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率精兵万人戍邾城。任命建威将军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入沔中。陶称领二百人下见庾亮,庾亮一向厌恶陶称轻狡,数落陶称前后罪恶,收捕而斩之。

(庾亮这是以私仇报下拜陶侃的怨气,而陶称在朝廷一向依附于王导,庾亮杀陶称也有威慑王导的意思。)

后因为魏兴险远,命庾怿徙屯半洲;改任命武昌太守陳嚣为梁州刺史,逼近汉中。派遣参军李松进攻成汉巴郡、江阳。

夏,四月,抓住成汉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黃植送建康。

汉主李寿任命李奕为镇东将军,代李闳守巴郡。

庾亮上疏,进言“蜀甚弱而胡尚强,计划率大军十万移镇石城,遣诸军罗布江、沔为伐赵之像。”

皇帝下其议。丞相王导请同意。太尉郗鉴建议,以为:“资用未备,不可大举。”

太常蔡谟建议,以为“时有否泰,道有屈伸,苟不计强弱而轻动,则亡不有终日,何功之有!为今之计,莫若养威以俟时。时之可否看胡人的強弱,胡之强弱关键在于石虎的能否。自石勒举事,石虎常为爪牙,百战百胜,遂定中原,所据之地,同于魏世。石勒死之后,石虎挟嗣君,诛将相;內难既平,剪削外寇,一举而拔金墉,再战而擒石生,诛石聪如拾遣,取郭权如振槁,四境之內不失尺土。以这些情况来看,石虎有所作为的,有人说他不行﹖评论的人拿胡前面进攻襄阳不能拔,说他们无能为。天下百战百胜之强而以不拔一城为劣,譬如射者百发百中而一失,可以说他拙吗﹖

况且石遇,偏师,桓平北是边将,所争的是疆场之士,利则进,否则退,非所急。如今征西以重镇名贤,亲自领大军要席卷河南,石虎必亲自率一国之众来决胜负,岂得襄阳的战事能比!如今征西要兴战,何如石生﹖若要城守,何如金墉﹖欲阻沔水,何如大江﹖欲拒石虎,何如苏峻﹖凡此数者,宜详计较。

石生猛将,关中精兵,征西之战殆不能胜!又当是时,洛阳、关中皆举兵攻击石虎,如今此三镇反为其用;比之于前,倍半之势;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将军却想要当其倍,愚所疑苏峻之强不及石虎、沔水之險不及大江;大江不能制止苏峻而想要以沔水击石虎,又是有所疑。当年祖士稚(祖逖)在谯县,佃于城北界,胡人来攻,预先置军屯以击其外。穀將熟,胡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防护于內,多持炬火,急则烧榖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当时,胡人唯据河北,比之于今,四分之一的土地而言;祖士稚不能捍其一而征西想要攻击其四,又是值得怀疑的。

然而此但论征西将军既至之后的情况,尚未论道路上的问题。自沔以西,水急岸高,鱼贯泝流,首尾百里。假若胡人无宋襄公之义,乘我军未列阵而攻击,要怎么办﹖如今王土于胡,水陵异势,各有所习不相同;胡若送死,則故之有余,若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惧怕不是庙算之胜。”

〔蔡谟的建议,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计,量彼量己,深切清楚,后郗鉴有自代,都是借用这些建议。五计十较〕

朝议多与蔡谟相同。于是下诏庾亮不能移镇。

2、段辽灭亡,拓跋氏慢慢成为一极

燕前任军师同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輿根、荡寇将军慕輿难攻击赵国的辽西,俘获千余家而去。赵国镇远将军石成败。

段辽谋反叛于燕,燕人杀段辽及其党与数十人,送段辽首级于赵。

五月,代王拓跋什翼犍会诸大人于参合陂,商议建都丰源川。其母王氏说:“我自先世以來,以远徙为定;如今国家多难,若建城郭而居,一旦寇来,无所逃避。”于是停止。

代人称谓其他国来的民众都叫乌桓,拓跋什翼犍分之为二部,各置大人以监管。弟拓跋孤监其北,其儿子拓跋寔君临其南。

拓跋什翼犍求婚于燕,燕王慕容皝将其妹嫁给他。

秋,七月,赵王石虎任命太子石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

3、王导死后的晋国新政

庚申,晋国文献公王导薨,丧葬之礼视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的规矩,参用天子之礼。

王导简素寡欲,善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辅相三世,仓无储杸,衣不重帛。

当初,王导与庾亮共进丹阳尹何充于皇帝,请任命为自己的副职,并且说:“臣死之日,愿引何充內侍,则社稷无虞。”于是加何充为吏部尚书。等王导薨,征庾亮为丞相、揚州刺史、录尚书事;庾亮固辞。

辛酉,任命何充为护军将军;庾亮弟弟会稽內史庾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

庾冰既当重任,经论时务,不舍昼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于是朝野翕然称赞他,以为贤相。

当初,王导辅政,每从宽恕;庾冰颇任威刑,丹杨尹殷融劝谏他。庾冰说:“前相之贤,犹不堪其弘,何况如我这样的!”

范汪对庾冰说:“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灾之道。”

庾冰说:“玄象豈岂我所能测,正当勤尽人事耳罢了。”

又查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庾冰好搞纠察,近于繁细,后越来越矫枉过正,然后又恢复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了。

八月,壬午,重新改丞相为司徒。

南昌文成公郗鉴疾笃,府事付長史刘遐,上疏乞骸骨,并且说:“臣所统军队复杂,率多是北人,有的逼其迁徙,有的是新依附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惡,给予田宅,渐得少安。听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做盗贼的心。太常臣蔡谟,平简贞正,众望所归,最好烈以为都督、徐州刺史。”

下詔任命蔡谟为太尉军司,加侍中。辛酉,郗鉴薨,即任命蔡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兗,青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假节。

这时左卫将军陈光请北伐赵,下诏陈光进攻寿阳,蔡谟上疏说:“寿阳城小而固。自寿阳至琅邪,城壁相望,一城见攻击,众城必救。又,王师在路五十余日,前驱未至,声息久闻,贼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之骑兵,足以来相救。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破梁焚舟,背水而陈。如今想要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回头还要担心归路,此兵法之诫。若进攻未拔,胡骑卒至,担心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

〔左传:晋中行桓子率师与楚战于邲县,楚人车骑卒奔,乘晋師。桓子不知所为,鼓于军中说:“先济河的有赏。”中军与下军争舟,舟中的断指可以一抓一大把。〕

如今陈光所领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无战。而頓之坚城之下,以国之爪士击寇之下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懼非策之长者。”于是停止。

4、庾亮失江北重镇

当初,陶侃在武昌,有人建议认为江北有邾县,宜分兵戍卫;陶侃每次都不应答,而建议的人不停。陶侃于是渡水打猎,引将佐对大家说:“我所以设险而役寇的原因,正依靠长江。邾城隔在江北,內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原由,非以击寇。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如今纵然有兵守卫,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机,此又非我们所能资用的。”

等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石虎厌恶这件事,任命夔安为大都督,率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人五将军,拥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兵进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庾亮以城固,不及时遣救兵。

九月,石闵击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攻陷沔南;朱保击改晋兵于白石,杀邓豹等五将军;张貉攻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和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黃沖、义阳太守邓进皆投降于赵。

夔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击破其军,斩首五千余级,夔安才退军。遂掠汉东,抢走七千余户迁于幽、冀。

这时庾亮犹上疏想要迁镇石城,听闻邾城陷落,才停止。上表陈謝,自贬三等,行安西將軍;有诏复位。任命辅国将军庾怿为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诸军事、假节,镇芜湖。

赵王石虎忧患贵戚豪恣,于是擢殿中御史李巨为御史中丞,特加亲任,中外肃然。石虎说:“朕闻良臣如猛虎,高步旷野而豺狼避路,今日相信了!”

石虎任命护军将军李农为使持节、监西,北平诸军事、征东将军、营州牧,镇令支。李农率众三万与征北大将军张举进攻燕国凡城。燕王慕容皝任命榼盧城大悅绾为御难将军,授兵一千,使守凡城。等赵兵至,將吏皆恐,想要弃城逃走。大悦绾说:“受命御寇,死生以之。并且凭城坚守,一可敌百,敢有妄言惑众的斩!”众情然后安定。大悦绾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张举等人攻之经旬,不能克,于是退军。石虎因为辽西迫近燕境,数引攻袭,于是全都迁徙其民于州之南。

5、李寿当皇帝当出感觉

汉主李寿疾病,罗恒、解思明再次建议奉晋;李寿不听从。李演再次上书建议;李寿怒,杀李演。

李寿常常心里慕汉武、魏明的为人,耻闻父兄时事,上书的不得言先世政教,自认为胜过祖上。舍人杜袭作诗十篇,托言应璩以讽谏。李寿回报说:“省诗知意。若今人所作,是贤哲的话语;若古人所作,则死鬼的常辞。”

燕王慕容皝自认为称王未受晋命,冬,派遣长史刘翔、参军鞠運来晋献捷论功,且言权假之意,并请刻期大举,共平中原。

慕容皝攻击高句丽,兵及新城,

张骏立辟雍、明堂以行礼。十一月,任命世子张重华行涼州事。

十二月,丁丑,赵国太保桃豹卒。

丙戌,任命骠骑将军琅邪王司马岳为侍中、司徒。〔

成汉李奕入寇巴东,守将劳杨战败而死。

解读,李寿的这种情况是很多人都具备的常情,人总觉得自己比天下人都牛逼,常会处处要比过自己遇见的所有人。

庾亮不服陶侃,导致了苏峻之乱,差点身死,陶侃死了,他就杀了人家儿子陶称,并且处处要和陶侃较劲,以至于丢了江北很多地方,损失了毛宝这样的大将。这其实是一种病,叫不服高人之病,得这种病的重症者,都特别狂燥,冒进。喜欢干一些蠢事。

一个在KTV当麦霸的人瞧不起专业歌手,他却自己不自知。然而外人却能一听就能明白。

孟源是王阳明的学生,常会犯自以为是、爱好虚名的毛病,经常被王阳明批评。

这一天王阳明正批评他呢,又来了一位学友,跟先生陈述自己近来修养的心得体会,请老师指正。

孟源在旁边听了,说:“嘿!你这是刚刚达到我之前修养的境界!”

王阳明劈头盖脸就骂他:“你病又犯了!”

孟源脸色通红,就要辩解。

王阳明接着又追了一句:“你病又犯了!”

接着晓谕他说,“这就是你的病根!比如这方圆一丈的地里,种了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栽培,只是滋养这棵大树的树根。

如果你要在树下种庄稼,这上面的阳光雨露被树叶遮盖,下面的土壤营养被树根汲取,这庄稼如何长得成?

必须把这大树伐去,树根都给它拔得一干二净,才能种庄稼。

不然,任你如何耕耘栽培,只是滋养那树根罢了。”

大树底下不长草,若是心里有一棵自是好名的大树,什么东西都学不进去。

满杯水,装不进任何水,没有空杯心态。

只有伐掉那毛病,才能开始学习。

(0)

相关推荐

  • “书圣”王羲之与鄂州

    "书圣"王羲之是鄂州一个重要的客籍人物,先后作西征将军庾亮的参军和长史共有六年.但我们知道他的情况很少. 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王氏出自姬姓,周灵王 ...

  • 激荡四百年:庾亮偏激王导忌刻暗斗不休,却都以他为接班人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115篇 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六月,司马衍以王导为丞相,取消司徒的官职,并入丞相府,王导的权力有所增强. 王导性情宽容仁厚,用人不拘小节,所委任的将 ...

  • 读通鉴(363)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读通鉴(363)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 太祖文皇帝上之中 1.奚斤的面子问题 元嘉五年戊辰,公元428年 春,正月,辛未,魏京兆王黎卒. 荆州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天性聪察,在州职事修治. ...

  • 晋代的王导非常不服庾亮登上鄂州南楼

    庾亮,是东晋又一名士,身姿挺拔,相貌俊美,但其一举一动,皆有板有眼,显得过于稳重端庄,和当时流行的飘逸旷达的名士气质格格不入.别人就在背后议论:这个人,真会装. 直到见了他儿子,才知他本性如此. 庾太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