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喝的水是尿转化的?!让娃着迷的太空生活原来这么好玩

作为儿子素质教育的担当,我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随时利用各种素材给儿子多灌输活知识。

就好比前阵子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我一琢磨,这可绝对是不可错失的话题素材啊~ 既能带出大量的知识点,又能契合到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并且航天话题本身也特别符合孩子的兴趣,绝对是一举三得的好素材

于是我就开始在网上找资料,为我的“素质教育小课堂”丰满内容,也给OK挑选一些适合看的航天知识视频加深认知。

可别说,感谢网络资源,不但我恶补了好多知识空白,OK也看得好新鲜。

比如,航天员喝的水是通过尿液转化的,咦,小屁孩看到这种真是来劲啊~

模拟尿液净化过程↓

最后我选了4个视频,分别从大概念上了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中国空间站的发展历史和意义,再去“窥探”了宇航员在空间站上干嘛,以及成为载人飞船宇航员要经历些什么

这些视频也特别适合对太空知识了解不深的人快速地获得基础的航天概念和信息,孩子也能了解到神舟十二号的大部分问题。

所有视频,等下一起在文末获取,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下这些视频都说了啥哦~

神舟十二号和空间站

要想在了解各种太空知识时不蒙圈,首先我们把这次神州十二号和空间站的结构弄明白。

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神舟十二号是咱们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这次飞行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要把3名航天员送到咱们的空间站上去,并让航天员在上面轨驻留3个月。

那么问题来了,空间站是什么?

空间站就像是我们送上太空的小房子,是一个可以供航天员在天空中生活工作的地方。

咱们的空间站叫天宫,完整是长下图那样,由载人飞船、核心舱、货运飞船、2个实验舱构成(网上很多图,但是我觉得都整理得不清楚,我自己重新整理了一遍,名字和用途都给大家标注在上面了,应该比较一目了然):

不过现在在天上的空间站并不是这样的,现在上面只有载人飞船、核心舱、货源飞船,剩下的两个实验舱,要到明年2022年才能补齐。

弄清楚了空间站的结构和各个部位的功能和名字后,再去了解这次航空知识至少就不会一头雾水了。

如果娃还没看过神舟十二号发射直播的,我给大家找了个高清回放「发射过程回顾」的视频(文后获取),会从多视角将火箭发射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可以好好回顾下。

空间站的历史和意义

现在太空中只有2个空间站,一个就是咱们的天宫空间站,另一个是国际空间站。

更值得骄傲的是,国际空间站到2024年结束,如果不继续延长寿命,届时中国将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

别看我们现在航天技术能排到全世界前列,早在50多年前,别的国家就压根不带我们玩的,还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

我们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航天技术落后不止一点点,早在1961年,苏联就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天空,即便到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代表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中国人连自己的人造卫星都尚未发射成功。

差距如此之大,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追赶。而这追赶的一路是极其艰难的,从我国第一个曙光号载人飞船到现在,我们花了整整55年,我们国家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现在,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国际领先。

整个中国航天发展时间线↓

我们如此奋斗赶超、一定要上天探索,意义是什么呢?

从大的层面来说。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它能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太空中看似危险的真空、辐射、微重力环境,对材料提纯、金属冶炼,制药育种等科学研究,都是非常极限的实验条件,这件条件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要求,所以实现了实验条件也就意味着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转化到小的层面来说,也能造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

我们肯定很难想象,我们穿的气垫运动鞋、喝的菓珍、平时用的微波炉,还有随处可见的条形码,甚至能救人性命的ICU病房,这些最早都来自载人航天技术的转化。

给大家找来的这段视频「空间站的历史和意义」(文后获取),会给大家捋清楚中国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相信看完后,我们会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也会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宇航员在天上干啥?

了解了大概念后,我们可以看些轻松的,看看宇航员天天都在上面干啥。

宇航员就住在空间站的核心舱,我们先来看看核心舱的内部图,各个功能区分得明明白白,有睡眠区、锻炼区、就餐区等等,宇航员要在里面完成所有的吃喝拉撒。是不是觉得天上住得还蛮“舒服”的?

不仅如此,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工作也没有那么繁忙哦。日程工作安排是很合理的,一天时间工作8h、睡眠8h、生活照料6h、个人休闲还有2h,还会有完整的周末假期哦~

工作时间除了调试各种设备、出仓漫游观察太空、弄一些科学实验,还要对自身的生理特征的监控和记录,这些会对今后航天员和普通人进入太空的生理特征有很大指导意义。

而在工作外则可以看书运动听音乐玩游戏,和家人视频,享受正常人的快乐。

当然,一日三餐的伙食也自然不会差。

各种炒米饭,还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黑椒牛柳、熏鱼、大虾等120多种食品!一日三餐,每5天还会换一轮,保证宇航员不吃腻!

吃得饱饱的,自然要排泄,但是在陆地上最普通的吃喝拉撒,到了太空上一切都变得不简单了。

在太空上大小号,为了不让粪便飞出来,需要特殊的大小便收集器。大概长下面这样,大便小便收集器是分开的,大便收集器的直径只有10cm,小便只有5cm:

真的超迷你,看起来像玩具马桶一样

使用时,航天员需要用手抓住两个装置下面的长管子,将自己固定住,然后对准收集器开始“行事”,排泄出来后,它们就能够强力吸走排泄物:

空间站还有一套非常厉害的“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可以将排泄出来的尿液再利用,让它变成可以喝的水!

别想着喝尿转化的水有点那啥,其实尿液里95~97%都是纯水呀,尿液经过蒸馏、冷萃、净化后就是如假包换的饮用水了!

而这拨“有气味”的操作,它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各种循环系统能够大大减轻货运非常的载荷负担,降低空间站的运营成本

给大家找来的这段视频「航天员生活」(文后获取),看完这段视频,咱们对航天员的起居生活就能了解一二哦。

 怎样能成为一名航天员?

成为航天员对于娃来说是超酷的职业,当娃信口说出“我长大要当航天员”,羡慕航天员上天的时候,不如一起了解下怎么才能成为载人飞行航天员吧。

载人航天员虽然风光,但是在被选为载人航天员前,是数几年甚至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学习和训练。

三十多岁,已经离开校园几十年,还要用4~5年的时间没日没夜地学习八大类上百门课程:

除此之前,还有面对一项项挑战自我极限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低压缺氧训练、超重耐力训练,模拟失重训练。

这种训练要是普通人去尝试其中一项都会头晕、恶心、出汗、不想吃饭,而这些却是航天员训练的日常项目。

这些训练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有时候一天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完回家,航天员累得连腿都抬不上床:

还有更让人无法想象的卧床训练,人整个斜倒着持续7天,吃饭、喝水、就连上厕所也在床上倒着进行。

而辛苦的训练和付出却未必能带来“回报”。想有机会飞上太空,还需要面临残酷的选拔与淘汰。

毕竟最终能上天的只有几个人,一些被落选的备选航天员,其实接受的是同样训练,他们也有着同样可以飞天的身体素质。

而每次载人飞行航天员乘组的选拔,也就意味着一旦一次被落选,就要“重新洗牌、从零开始”,这样的选拔标准下,有一些航天员几十年训练,也从没有真正上天过。

给大家找的这部纪录片《军旅人生》(文后获取),深度采访了12位航天员,能让我们了解航天员训练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和孩子知道上天“快活”前是多么辛苦的训练和付出。

再次感慨,爱国教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到祖国强大的方方面面,科技兴国也好、人文历史也罢,当孩子理解了,爱国的情怀也就会油然而生。

所以特别推荐大家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看看,除了最后一个是纪录片,其余都是20分钟以内的小视频,看起来轻松又不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