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的新格局?
全网行车的未来
全网造车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比传统燃油汽车的制造门槛低很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零配件数量大幅度降低,新能源车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再加上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核心门槛,(这是中国汽车燃油产业与世界一流的汽车产业同台竞争的最大的门槛)中国电动汽车与世界其他的汽车品牌是走到了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发力更早!
近几十年,中国汽车行业在整车车身、模具、内饰等部件的制造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跟其他国外的汽车品牌的差距显著拉近,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电机、电控、电池的供应体系也日趋完善和成熟。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以上几个方面综合作用,近几年来新造车势力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汽车行业。
2018年-2019年,新能源的乘用车上牌量徘徊在100万辆左右,到2020年突破110多万,将近120万辆。这个突破的第一个作用力是智能化汽车,以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其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从原来不得不买的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扩大到从奔驰、宝马、奥迪转而选择了特斯拉、蔚来的车主群体。反映出整个社会对于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的接受程度显著提高。
第二作用力是市场环境来对新能源汽车的制约也越来越低。伴随着特斯拉股市的表现,以及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在美国上市后的表现,以及这三家企业销量的提升,消费者坚定了选择的信心。
2020年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接受度远远高于以前的年度,同时整个舆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质疑也烟消云散,大家一致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关于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对于2025年达到20%,2030年达到50%以上的预测,使投资方向愈加清晰。
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给了传统汽车和新势力同等的机会呢?
新能源汽车市场是否给了传统汽车和新势力同等的机会呢?传统的汽车企业,包括自主品牌,自带汽车制造的基因,只要定位准确,产品正确,适应市场,适应消费者,就有机会;相对来说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势力,成功的概率比较高。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智能化汽车的未来更倾向于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品牌,新势力团队能够成功!目前看来,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都有互联网的基因,且不局限于传统的思维:从渠道发展到用户思维都跟传统的燃油车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近,特斯拉在销售旺盛的情况下不断降价,通过降价切入用户。特斯拉的作风是用非常亲民的价格切入市场,从而提升规模,然后用自动驾驶或者其他的软件提高收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前不久,特斯拉免费或低价开放自动驾驶以及自动泊车等智能化模块,渐渐习惯这些功能的消费者可能未来会为这些服务买单。
这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低价或者补贴让消费者切入,掌握流量入口,然后呢再去收割市场。而传统的汽车思维呢,是制作产品、销售产品盈利,售后服务的阶段,也是回收盈利。
最近特斯拉公布了维保的价格,比奔驰、宝马、奥迪的价格要低很多,这样会不会冲击传统的造车品牌?
我觉得会的。因为传统的思维就是车辆卖出去盈利了,然后再通过零配件再去盈利,这是与互联网思维的本质区别:特斯拉未来不一定靠硬件盈利,可能是软件、靠自动驾驶功能和靠更多的服务不断地产生收益。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未来新能源汽车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一 智能化汽车领域
互联网基因的品牌更容易成功;
第二 经济型的代步车
传统造车企业的自主品牌会有非常大的机会。经济型的短途代步上下班汽车会率先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10万以下的新能源经济型车,也会大行其道,因为在广泛的首次购车者中,或者农村市场,四五线城市中,需求是巨大的;
第三 2B的车型
网约车,出租车、物流车的电动化,我认为是传统车企的机会。
我对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预测如下:
第一 新能源汽车即将迎来爆发性的增长
双积分政策落地,去年新能源积分已经达到了3000块钱一个积分。燃油车由于双积分的压力,成本会越来越高,而经济型的新能源汽车由于新能源积分的价值,成本会越来越低,在两三年内,燃油经济型和新能源汽车爆发性的增长就成为了大概率的事件;
第二 智能化汽车越来越受到欢迎
2020年,经济型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等品牌的销量迅速增加;
第三 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电动化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的电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确。
传统的燃油车将面临大考
一方面是受到燃油消耗积分,以及新能源积分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个方面来自产品端,传统车的智能化程度远远不如新能源汽车,未来会面临非常严重的问题;
第三是商业模式,传统燃油汽车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固化的,而新能源汽车有很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包括厂家的直营模式、店面形象的灵活多变。
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市场,不可能集中到头部的一两家企业。整个中国会容纳大概15个品牌。(现在这种几十个品牌是不正常的。) 智能化的汽车未来会集中到三到五家;经济型新能源汽车会集中到三到五家,可能更多的是以目前的自主品牌为主。目前的自主品牌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不是造车新势力。在造车新势力当中,会保留大概10家的企业,当然更多的企业会慢慢的销声匿迹,或者被头部企业吞并。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