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你不可不知的交响曲
海顿
海顿素有“交响曲之父”的美名。这部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
II. Andante Eduard van Beinum;The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of Amsterdam - Haydn: 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莫扎特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三大交响曲之一,是他的交响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完成于1788年,整部交响曲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理念。莫扎特音乐的总体风格是明快乐观、积极向上的。但是,面对现实的作曲家不可能不在自己的音乐中留下痕迹,惯用开朗的大调创作的莫扎特这一次却使用了压抑凄凉的g小调作为《第40交响曲》的基调。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 Molto Allegro Mozart Festival Orchestra - Mozart
贝多芬
每当提到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噔…噔…噔…噔…”,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是对解释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最简短而又最形象化的注释。在创作这部作品时,贝多芬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徘徊在命运与希望、现实与理想的斗争中,这部作品如同一首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凯歌,是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也是最常被演奏的交响曲之一。
I. Allegro con brio Berliner Staatskapelle;Daniel Barenboim - Beethoven: Symphony No. 4&No. 5
贝多芬 贝多芬于1818至1824年间创作的交响曲,也是他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篇幅宏大,长达一个小时之上。贝多芬也是首个在交响曲中使用人声的作曲家,末乐章的歌词由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中部分诗句改编,该作品的别称“合唱”由此而来。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Various Artists - Ludwig Van Beethoven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被人称作“贝多芬之后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音乐大师”的勃拉姆斯,在音乐史上占有崇高地位。 勃拉姆斯一共只作有4首交响曲,在创作交响曲之前,勃拉姆斯已经创作了大量的协奏曲、歌曲和室内乐,并据此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可是他的第一部交响曲却问世很晚,从构思到完成,总共花了21年的时间。现今这4首交响曲与贝多芬的9首曲交响曲一样,是音乐会上演奏得最频繁的曲目。
I. Un Poco Sostenuto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Brahms Symphony No 1
柴可夫斯基
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最后完成的音乐作品,于1893年创作。同年10月28日于圣彼德堡作首演,九天之后,柴可夫斯基便逝世了。这首交响曲正如标题所示,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这一点也就构成本曲的特色。柴科夫斯基音乐旋律的优美,管弦乐精巧等特点,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证。这部作品不仅是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杰出的乐曲之一,也是古今交响曲中的精品。
I. Adagio, Allegro non troppo Pierre Monteux;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 -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6
德沃夏克
1892年,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聘请德沃夏克出任该院的院长,德沃夏克则应邀赴美。《第九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停留的将近三年期间内创作的,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曲中虽然有类似“黑人灵歌”与美洲“印第安民谣”的旋律了出现,但德沃夏克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将这些民谣歌曲作为主题题材,而是在自己的创作中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而加以表现。
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Berliner Philharmoniker;Herbert Von Karajan - Recomposed
马勒
马勒的《第二号交响曲》因为末乐章使用德国诗人克洛普施托克的诗作《复活》,故也称为《复活交响曲》。这部作品完成于1888年至1894年间,与《第一号交响曲》比起来,管弦乐编制的规模更大,同时还有声乐部分。
II. Andante Moderato / III. In Ruhig Fliessender Bewegung New York Philharmonic - Mahler Symphony No 2
西贝柳斯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于1900年到1902年之间,并由作者亲自指挥初演,是西贝柳斯交响曲作品中最流行的一部。这部交作品不但继承了先人的传统,也明显地体现出西贝柳斯的个性。作者本人称这部作品描写的是“芬兰为政治自由而斗争”,有着很强烈的芬兰风土气息,和浓厚的北欧民谣色彩。
Symphony No. 2: I. Allegretto Sir Colin Davis;Jean Sibelius;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 Sibelius: Symphonies Nos. 1-7, Kullervo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可能是音乐家中最具有争议的人物。《d小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率领列宁格勒管弦乐团作首演,获得极大的成功,根据当年乐团总监忆述,鼓掌达半小时之久。
I. Moderato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Washington;Mstislav Rostropovich - 100 Great Symphonies (Part 3)
来源:大麦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