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澳洲大兵自杀背后——西方文化基因里的战争规则,约束力这么厉害?

我知道是上级命令,我知道不是个人行为,但是我就是过意不去就是愧疚

我也

澳洲大兵阿富汗射杀无辜的消息点燃网络还不到一周,就有九位澳洲大兵自杀。虽然此事已经过去十几年,自杀原因也还在调查中,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如此巧合,不得不引起猜测,两件事情有直接关联的可能性有点大。
Bunny在相关新闻中了解到,澳洲军方公布了调查报告,统计“出25名澳洲军人涉嫌在阿富汗参与23起杀害囚犯和平民事件,39名阿富汗人丧生。”自杀军人中,有人抛弃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就轻生了,看来真的是非常想轻生没错了。
还有新闻指出,当时射杀囚犯是军营中对新兵的一种训练,这个训练还有个名字,叫第一滴血啥的。让人不禁想起史泰龙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讲越战之后美国大兵的创伤和生存现实。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战争双方,只要活下来的人有良心,就会受良心的煎熬,为战友和自己杀死的敌方默哀。
在现在的和平年代,“战争是罪恶,是不义的”,此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实际上,战争根本没有停止过。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很多混乱都由战争挑起和结束。
那么如何避免这么激进的必要方式,少伤及无辜呢?战争的规矩,就显得非常重要,它已经深深刻在各个文化的基因里,一旦违反规则,不管是军方官方行为,还是士兵个人行为,自古形成的战争规则都会让参与者羞愧不已,令大众汗颜,从此失去拥护,甚至被历史家文学家记下一笔,千古“流芳”。
Bunny最近读莎士比亚,就发现作者老是通过违反战争规则的行为,来塑造反派形象。Bunny先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大家的回答,是否跟规则的“基因”不同哦:

1. 参加战争之前,两方主帅们需要谈判,谈好了收兵,谈崩了各自回去准备军队开打,那么,谈判期间,是否可以偷袭对方,直接获得胜利?

2. 打仗期间,如果A把对方士兵B杀死了,那士兵B是否可以诅咒A,认为自己死的冤枉,B的家人可否在战争之后,去私下找A报仇?

3. 打仗期间,如果A捉到了对方的士兵B,那么A是否可以百般折磨士兵B,侮辱他,然后再把B杀死?

4. 如果将军A说好了要派部队支援将军B,但是A食言,各种理由推脱去不了了(比如他老婆孩子哭着留他,或者他必须扶老奶奶过马路),导致B没有能力出兵,或直接被敌方甩翻,A要负责任吗?

5. 如果士兵A在冲锋时怕了,逃了,那军法如何处理他?

相信这些问题,除了第五个,都有些难度。因为1234时常在现代电影里发生,正派反派都会用,但是,在从古罗马到近代的战争中,这些招数都是“反派”用的“不道德”的行为。
现在Bunny附上莎士比亚的原文选段,我们来看看,用这些招数的角色,都是什么形象。

1 参加战争之前,两方主帅们需要谈判,谈好了收兵,谈崩了各自回去准备军队开打,那么,谈判期间,是否可以偷袭对方,直接获得胜利?

战场基因:不可以!

代表人物:《亨利六世》杀红了眼的反派们

红白玫瑰百年战争的战争期间,亨利六世是软弱但是有良心国王,他支持红玫瑰派,但是白玫瑰派讨厌红玫瑰派,而且白玫瑰派认为自己的首领约克公爵才是正统国王,亨利六世是篡位的国王。于是两边开打,打仗前,两方见面谈判:
亨利六世  唉,你们不知道全城上下都向着他等, 而且他们手里还握有听命于他们的重兵?
威斯特摩兰  可只要把公爵杀了,他们一下子就散了。
亨利六世  把这议会大厅变成一个屠宰房, 亨利我心里实在是不愿这样想。
莎士比亚 覃学岚译
当亨利说,虽然约克公爵人过来谈判,但是他的大军就在外面等着。亨利这边的威斯特摩兰,提出了一个想法:可只要把公爵杀了,他们(大军)一下子就散了。 威斯特摩兰就是希望在谈判期间就地把谈判代表——也是要王位的约克公爵,杀掉——酱紫玫瑰战争不就结束了吗?多省事儿啊。美剧不经常这样演的?
但莎士比亚笔下的亨利六世严正拒绝了这个想法,“议会大厅变成屠宰房”绝对不能发生。也是因为亨利讲规则,让历史学家和莎士比亚都没有过分黑他,历史和文学作品普遍认为,是邪恶的红玫瑰派“挟持”了善良的亨利六世,利用了他。

2. 打仗期间,如果A把对方士兵B杀死了,那士兵B是否可以诅咒A,认为自己死的冤枉,B的家人可否在战争之后,去私下找A报仇?

战场基因:都不可以

代表人物:《亨利六世》杀红了眼的反派们

成王败寇,愿战服输,从古罗马开始,人们相信,战争是正义的。战场上的输赢,在人也在天,赢了就是得到上天支持,自己就是正义的,输了就是自己不正义。无论输了赢了,都会尊重这个结果。正派人物,都会赢得光彩,输得服气,绝无半句怨言。
如果自己家人死亡,允许悲伤,允许在战场上复仇,但是私下去找人家或家人复仇,是小人行为,不道德。如果大家都这么做,那所有军人的几百个亲戚岂不是都死光了,那世界上活人也没几个了。
红玫瑰派有一对父子Clifford,大Clifford在战场上死掉了,他死前就还是服输的,说了一句“成王败寇”,一命呜呼。
小Clifford知道之后,肯定伤心嘛,但是,他私下去约克公爵家,谋杀掉了约克公爵根本没有参战的小儿子。
约克儿子 亲爱的克利福德,听我把话说完再让我死;我区区一个小孩子,不值得您动怒。您去找大人报复,给我留一条生路。
小Clifford  你这是白费口舌,可怜娃。家父的血 已堵塞了柔肠,你的话根本不得入。
约克儿子 那就让家父的血把它重新打通。他是个大男人,克利福德,去跟他斗。
小Clifford 就算把你的兄弟全抓来,他们几条命加上你的,也不够我报仇雪恨。不,就算我掘开你们家的祖坟……
莎士比亚 覃学岚译
私下复仇本来就是罪了,还去杀一个小孩子,而且这个小孩子比杀手还要明事理,还是没能逃过一劫,莎士比亚用整整一场来写约克公爵儿子被谋杀,就是为了狠狠黑红玫瑰不讲规则,为之后红玫瑰的失败埋下伏笔。

3. 打仗期间,如果A捉到了对方的士兵B,那么A是否可以百般折磨士兵B,侮辱他,然后再把B杀死?

战场基因:不可以,卑鄙小人才这么做。

代表人物:《亨利六世》杀红了眼的反派们

先看看这一段人神共愤的话:
玛格丽特王后 还有剩下来你那个心肝宝贝拉特兰呢?瞧,约克,我这块手巾上血迹斑斑, 这血迹乃是勇敢的克利福德用剑尖 从你那个儿子的心头上挑出来的;如果你的双眼能为他的死泪水涟涟, 我可以把它送给你,拿它来擦干脸。
玛格丽特王后 约克不戴上一顶王冠是不肯开口的。给约克拿顶王冠来!众卿,向他深鞠一躬。你们抓住他的双手,我来替他把王冠戴上。将一纸糊的王冠戴在他的头上 嘿,说真的,瞧他现在真像一个国王。
莎士比亚 覃学岚译
当约克公爵被抓后,红玫瑰派和亨利六世的法国王后将他折磨而死。不仅把他儿子尸体拖出来,还用纸巾去蘸尸体上的血,擦约克的眼泪,最后还给他戴一顶纸王冠侮辱他。
如此悲壮不堪的一幕,能让所有阅读观看此段的人流出眼泪。莎士比亚让剧中红玫瑰派心软的人看到这一幕,也流出眼泪。
诺森伯兰  哪怕他曾将我满门尽将杀戮, 眼见内心痛苦把他折磨到这地步, 就是要我的命我也必须为他痛哭。
莎士比亚 覃学岚译
从此之后,白玫瑰的复仇和篡位变得天经地义。
通常在战场上,正义的士兵都会给敌人一个简短痛快的死亡,减轻痛苦,绝不会长篇大论语言攻击,或者作出侮辱的行为。莎士比亚如此写红玫瑰派和王后的做法,就是坚定地要把他们刻画成不义小人。

4. 如果将军A说好了要派部队支援将军B,但是A食言,各种理由推脱去不了了(比如他老婆孩子哭着留他,或者他必须扶老奶奶过马路),导致B没有能力出兵,或直接被敌方甩翻,A要负责任吗?

战场基因:要负全责,而且从此被世人嫌弃。

代表人物:《亨利四世》的Northumberland

Northumberland是亨利六世爷爷亨利四世时代的人物。他在史书里形象还不错,大家都尊重他,哪边都没得罪。
但是莎士比亚超级看不惯他,而且抓住了战争基因里特别不耻的一件事,强烈抨击他。在《亨利四世》里,Northumberland就是个易变的骑墙派。莎士比亚如何黑化Northumberland,把他钉上耻辱架呢?——让他当逃兵。
《亨利四世》下一开场,莎士比亚在楔子里直接让角色这样说:
现在来到这一座古老的顽石的城堡之前,正就是霍茨波的父亲老诺森伯兰(Northumberland)诈病不出的所在。
莎士比亚 覃学岚译
这时的亨利四世还不是亨利四世,他出兵要把得罪全网的“暴君”理查二世推翻,Northumberland为了两边不得罪,屡次不出兵,这一次,他拒绝出兵去帮自己亲生儿子,然后自己唯一的儿子就战死了,呃……虎毒不弃子呀!
之后因为没有得罪,胜利一方亨利四世对Northumberland尊重有加,但是一到叛军来袭,Northumberland再次装出出不了兵的样子,差点就把亨利四世甩翻了。
在莎士比亚眼里,Northumberland就是一坨屎。在不看历史看莎剧的英国,莎士比亚也很大程度上让所有后人认为Northumberland就是个逃兵,因为莎士比亚抓住了战场规则的基因——逃兵该被万人唾弃,只要他说了这一点,西方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坚定赞同。
战场基因
听说有人不尊重我?
如果没有战争规则,杀戮会毁掉人类文明。
人们小心翼翼把规则刻入文化基因,就是为了文明的延续。文化基因只要一被触碰,人就像提线人偶一样,作出一致的决定和行动。战争基因是一个特别危险的序列,一旦被触碰,永久的污名会将人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