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秦皇岛:名气大于实力?

文/人猿泰山


秦皇岛,渤海之滨上的明珠,位于中国地图鸡脖子处,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传奇故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相传孟姜女于此哭倒长城800里;也是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处。更大的名气缘于中国第一避暑胜地北戴河的所在地。

北戴河

秦皇岛亦是东北与华北的分界点,与辽宁省的葫芦岛接壤,自古深受东北文化影响,所以秦皇岛很多饮食文化更接近于东北,与辽西饮食无差异。如秦皇岛人也吃酸菜炖猪肉、锅包肉等东北菜,虽在河北地界但也说东北话。

东北沈阳至秦皇岛之间的辽西走廊,北靠燕山,南依渤海,一马平川,自古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历史上很少发生大灾大难。从6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商族开始到明朝1381年前的4000多年里,秦皇岛地区一直属于辽西,明山海关的修建把秦皇岛与东北分割,但文化上仍然是东北辽西文化。东北、华北地区所说的关里关外的“关”,指的就是秦皇岛山海关。

秦皇岛是河北省名气最大的城市,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却是河北省小城市之一。

历史、气候、港口与人文造就秦皇岛的名气,但港口的特性,也塑造了秦皇岛经济的特殊性,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685.8亿元,工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主打的就是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

一座港口一座城

“港依城而建,城以港而兴”,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秦皇岛的与众不同。秦皇岛不仅是环渤海地区重要港口城市,也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

秦皇岛港地处渤海之滨,扼东北、华北之咽喉,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天然不冻港。这里海岸曲折、港阔水深、风平浪静,泥沙淤积很少,万吨货轮可自由出入。自1898年秦皇岛被清政府辟为商埠后,以运输外运开滦煤为主,是中国最早的自主通商口岸,一直承担着能源输出的重要经济职能,是解放以来为新中国贡献较大的现代化国际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我国“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港,担负着我国南方“八省一市”的煤炭供应。大同、开滦、平朔矿及神府东胜煤田等,都在港口经济腹地内。

外贸煤炭出口流向主要是日本、香港、东南亚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约占港口煤炭吞吐量的23%。

根据2020年初《秦皇岛市邮轮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前期、近期把秦皇岛市港口建设成为“东北亚航线始发港”,成为“国际邮轮航线重要停靠港”;近期及中期将秦皇岛的西港区打造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具有邮轮、游船等多业态的国际邮轮母港和国际旅游综合体”。并提出“前港-中区-后城”发展模式,以邮轮港口为基础,通过“船、港、城、游、购、娱”联动发展。

港口的便利使得秦皇岛进出口总额得以增长,但数据总是起起伏伏。

其实,早在2014年秦皇岛港口煤炭的吞吐量已经开始下滑,但煤炭仍然是秦皇岛港口运输的主要产品,集装箱运输仍然是秦皇岛港的主要运输业,相继被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及黄骅港区所超越,2016年其“中国第一运煤大港”的宝座更是被黄骅港区“抢”走。

虽然秦皇岛港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和煤炭装车港,但集装箱吞吐量并不能跻身全国主要港口城市。2019年营口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38亿吨,集装箱547.8万标箱;而秦皇岛港口货物吞吐量2.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61.73万标箱,更别说与苏州、大连、厦门比。这也说明秦皇岛港口集装箱运输业发展并不成熟,港口功能单一,过度依赖煤炭。

此外,由于环渤海地区港口密集,秦皇岛港面临巨大竞争压力。加之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制造行业基础比较薄弱,导致集装箱等现代化港口物流业务没有完全建立,港口业务跟城市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导致腹地货源很不充足。迫切需要港口和城市互动,与产业齐头并进,重塑港口发展优势。

城市与产业实力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了秦皇岛不可避免地形成多中心格局,几个区之间的地理位置距离太远,之间的联动性、互动性太差,很难拧成一股绳。

原本北戴河、海港区、山海关、抚宁四区的中心部分相距一个小时以上车程的地理结构应该给秦皇岛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事实并非如此,秦皇岛先天性的人口基数限制,使得地理空间换不来发展空间,自然与之相应的经济基础换不来理想的经济发展,却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目前,秦皇岛人才流动慢,市财政有限,不能维持或提供多区域中心的经济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痛点。

2019年,秦皇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612.02亿元,排在河北第8位。上世纪90年代,秦皇岛全国排名基本在近100名晃荡,从2004年开始,100以内再没见踪影。

2019年,在15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以排名第10位的面积与13位的人口,创造出地区生产总值排名14的成绩。《2020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秦皇岛与唐山同列为三线城市。

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有着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煤、铁、金、水泥灰岩、非金属建材是其五大支柱矿产。2019年,从主要行业看,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54.71亿元,下降1.9%;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6.16亿元,下降2.9%;食品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99亿元,增长0.2%;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实现利润总额0.27亿元,下降43.8%。

秦皇岛与全国所有城市一样,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增速数据有增有降。2019年,在与沿海开放城市对比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进出口总额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项指标相比2018年位次均前移。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5项指标增速后移。

根据秦皇岛统计局分析:“不仅是2019年,连续多年各总量指标均位居沿海开放城市之后。究其原因,政策优势不足、城市级别和地位低、城市规模小、人口数量少等成为制约经济总量扩容的重要因素。”

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过去的基础,秦皇岛资源型、传统产业面临压减升级,特别是体量小,成为秦皇岛不引人关注的主要原因。尽管部分指标也有着良好的增速数据,但在202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551.29亿。

秦皇岛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秦皇岛市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发展质量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任务仍然艰巨。

从产业结构来看,秦皇岛“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比较稳定,且自1980年以来就是如此,这并不是说秦皇岛已经步入工业化较高阶段,而是因为秦皇岛农业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港口、仓储、交通运输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因此,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成为秦皇岛发展的重中之重,根据秦皇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显示,秦皇岛将“布局和发展未来高潜产业,形成“532”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格局。加快推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压延、文体旅游、临港物流5个基础规模大、比较优势突出的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打造中国北方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基地、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中国轻量化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一流滨海旅游城市和环渤海地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

而这一切的根本还是在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要形成贴合秦皇岛实际,构造有梯度、可持续、迭代升级的产业发展体系,对施政者是个不小的考验。

北戴河的海,山海关的关,万里长城老龙头

说句实在话,相比而言,三产才算秦皇岛的优势,其区域四周全是工业大佬,而其三次产业占比,服务业历来较高。

早在“十五”期间,秦皇岛就提出以港兴市、旅游兴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设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优势工业为主导,发达的服务业为依托的产业结构。

现在,秦皇岛“十四五”发展目标更是明确提出,秦皇岛要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产业繁荣、文明健康、安全舒适的一流国际旅游城市;要擦亮秦皇岛最大品牌和优势,让环境优美成为当之无愧的首个城市标识。

就旅游资源而言,秦皇岛是有底气提出这一目标的。

海滨旅游城市,长城旅游目的地。北戴河的海,山海关的关,万里长城老龙头,还有哭倒长城800里的孟姜女庙,美丽的海域风光、万里长城等,众多的绝版旅游资源与历史传说构成了秦皇岛旅游的基本框架。

在秦皇岛长达22.5公里的海岸线上,沙滩和礁石,相互交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以康养环境誉名国内外。早在2016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合批准,在秦皇岛设立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

2017年,河北省印发《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推进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入驻国内外医疗机构和高端生物产业项目100个,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到2030年,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生命健康产业年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2018年,秦皇岛康养产业增加值近150亿元,占全市GDP总值的9.2%,康养产业已经成为秦皇岛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19年,秦皇岛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8︰32.9︰54.3(2020年约为13.8:32.7:53.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十三五”旅游收入累计突破3200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

当然秦皇岛也要规避自身文旅吸引力还不足的地方,加强与周边合作。如借助葫芦岛旅游来发展自己的旅游。因为每年盛夏时节,众多的北京、天津、沈阳的游客非常喜欢去葫芦岛绥中东戴河度假,因为这里的消费比北戴河、南戴河低很多,而海滨风光、沙滩都是一模一样,甚至更自然一些,只是少了人造景观和成熟的商业设施而已。同样,这些远方的游客顺带也会逛一逛天下第一关、姜女庙等秦皇岛景区。

事实上,秦皇岛旅游与葫芦岛市的绥中旅游已经连在一起。绥中黄金海岸也更名为东戴河,甚至成立了东戴河管委会,与秦皇岛的北戴河、南戴河共同构成了“戴河”旅游带;万里长城中唯一一段的水上长城九门口长城亦在绥中境内,与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共同构成了“长城”旅游圈。

当下,需要关注的是,秦皇岛旅游与葫芦岛旅游,尤其是与绥中旅游如何互动、绑锅市场营销?需要双方主管部门思考,梳理跨区域合作思维。

2019年秦皇岛接待国内外游客7262.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2%,旅游总收入1013.97亿元,增长22.9%。从增速上看可圈可点,但比另一个旅游热点城市洛阳接待人数少了一半,尚不及同是海滨城市的厦门和青岛。

从城市更新发展的全局来看,由于秦皇岛自身的经济规模小,工业基础薄弱,所辖四区三县仅三百万人口,城区人口刚刚突破100万人,2020年秦皇岛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685.8亿元,秦皇岛未来仅仅依靠港口,是无力支撑一个城市的快速发展。

因此,占有优势资源的旅游业,必须要有突破。

按照整体规划,秦皇岛市正着力打造“康养秦皇岛”的发展模式,打造“全景秦皇岛”,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以康带养、以养促康、康养结合,推动医疗康养和康复辅具产业迅速成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秦皇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抓好秦皇岛开发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秦皇岛港口转型发展示范区等承接平台建设,提高承接承载能力,积极承接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优势资源疏解,优化升级邮轮游艇、高端商贸、保(免)税购物等高端业态,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秦皇岛需要更快的行动,现在各地都在提出和发展康养产业,如果发展速度跟不上,将再次错过机会。

秦皇岛应怎么走?

不管怎么说,秦皇岛要破局,在面积与人口有限的情况下,绕不过去的是旅游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考验。

下一步的秦皇岛,或要塑造成为全中国范围内都具有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目标点。这个点可以是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秦皇岛“十四五”任务将“文体旅游”“生命健康”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环,并打造打造滨海特色产业发展带、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和秦承绿色生态发展带。

当前,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今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渐向消费拉动转型,老龄化也加剧游、养、娱的消费需求。

对于秦皇岛来说,谱好文旅康养的曲,大概就能唱出整个秦皇岛发展的歌有望成为文旅康养时代翘楚。

现在文旅市场需求多元化,已经不再是纯度假和高端消费产品的模式,而是需要足够的生活和商业配套。

秦皇岛有着过硬的旅游产品,但如何弘扬自己的优势,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旅游IP,还需下功夫做文章,而这,正是秦皇岛目前的短板。

目前的秦皇岛,不是将旅游庸俗化,而是要通过文化延伸产业链,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产品、文化进行深加工,达到附加值最大化。因为旅游不仅仅是出售滨海景区和自然温度,更要跳出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的局限,从海岸线向腹地发展,让旅游城市给人丰满的体验。

软实力方面不需要多说,山海关作为全国首个被摘牌又重返5A级景区,就很能说明问题。正如秦皇岛“十四五”任务所说,“让文明健康成为秦皇岛这座全国文明城市、康养之城的内涵和灵魂。”

当然,文旅康养发展是多方面原因作用的结果,但根本的是,秦皇岛地方发展的眼光与魄力,能否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说小一点,秦皇岛有没有勇气、决心和诚意,善待和服务游客。如果仍然不能避免卖景点、沙滩,不尽快联合各方把旅游产业链做好,那么在理性消费的文旅康养时代估计难有突破,秦皇岛需要做进入国际一线旅游城市的必修课。

同时,不少专家也指出,秦皇岛要塑造港城融合、互动发展的模式,具体到文旅就是真正落实全域旅游。

不管上层怎么规划,任何一个产业的开发都有一个基本逻辑,那就是要让本地人充分受益、就业、参与,否则这个开发很难说成功。特别是秦皇岛要拥有全球领先、成熟完善的康养医疗产业,务必要与时俱进,使得度假村、康养酒店、诊所在秦皇岛合理布局。

如果秦皇岛能够从高度、广度、深度、关联度四个维度处理好文旅康养问题,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打造不同层次的立体市场,并拥有产业纵深,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秦皇岛发展之路。

切合时代需要的有效发展就是硬道理,一旦秦皇岛文旅康养唯一性IP被彻底释放出来,秦皇岛将迎来一个了不起的时代,而不仅仅是名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