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胃痛、胃肠痉挛、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肢体震颤等。
【组成】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六两,甘草(炙)二两,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三两。
【用法】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
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
【主治】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方义】
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药量而成,方用桂枝辛温通阳,炙甘草和姜枣,益气补脾和胃;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故本方具有调和营卫,理脾和中,缓急止痛之功。
【运用】
本方以发热汗出恶风、腹满时痛、喜按为辨证要点,无表证者亦可使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胃痛、胃肠痉挛、慢性痢疾、慢性胰腺炎、肠梗阻术后肠狭窄、肢体震颤等。
【加减化裁】
①如腹满甚者,加厚朴、枳壳;
②腹痛甚者,加大芍药用量;
③阴伤便秘,加当归、肉苁蓉、杏仁。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本方。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桂枝汤、桂枝加桂汤与桂枝加芍药汤三方,药物组成完全相同,可主治病症则不同,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证,方中桂芍姜相等的用量,功在调和营卫,解肌散邪;
桂枝加桂汤,主治肾寒气逆证,病以气上冲喉咽为特点,方中药用剂量与桂枝汤比较,桂枝用量由三两增为五两,功用由解肌散邪变为平冲降逆,正如仲景言“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也。”而桂枝加芍药汤则主脾瘀血轻证,病以脘腹时有疼痛,固定不移为特点,方中芍药有三两变为六两,功用由益阴和营变为和脾通络化瘀。可见此三方药物虽相同,但因剂量调配不同,则决定其主治各有不同,因此,在临床中斟酌药物至为重要。
【文献摘要】
1、《伤寒贯珠集》: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药所以安伤下之阴也。按《金匮》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亦邪陷阴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药,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胶饴者,以其腹满,不欲更以甘味增满耳。
2、《古方选注》:桂枝加芍药汤,此用阴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阴之病。腹满时痛,阴道虚也,将芍药一味倍加三两,佐以甘草,酸甘相辅,恰合太阴之主药;且倍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升举其阳,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复有姜、枣为之调和,则太阳之阳邪,不留滞于太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