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牙齿

文/编辑:刘老更

摄影:刘庆

牙签——餐桌上的标配

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行为非剔牙莫属,在很多饭桌上几乎形成了“剔牙文化”,牙签是很多餐桌上的标配,由此可见剔牙之流行、之常见。

描述一下我眼见剔牙齿的镜头:在共同进餐的过程中,有食客不离饭桌,当着众人面,用牙签剔牙齿,剔牙,没完没了地剔牙,孜孜不倦地剔牙,他们从牙蓬中剔出蔬菜丝、剔出肉丝……等等。

有些人图省事,干脆直接用筷子捅;还有些人,剔牙后牙签含在嘴里鼓弄半天,与人交谈、驾车、逛超市……悠哉悠哉的。

有些人还会情不自禁地将剔出的肉菜丝凑近鼻子闻闻,那副自我陶醉的样子,令无意瞥见者恶心,刚刚吃进胃里的佳肴如翻江倒海统统还给东道主。

剔牙请离开餐桌并背人用手遮挡

不聊别人如何剔牙齿,聊聊自我的不良剔牙习惯。有一次全家人到洒店用餐,我吃饱后若无其事抓着一根牙签张开大口剔牙,七岁的宝贝孙子看见了,当着大家的面大声对我说:“爷爷你当着大家的面剔牙齿,很难看,让人恶心”。孙子边讲边用手势示范剔牙的优雅动作。

身为爷爷,当时听到孙子当众“教训”,感到很尴尬。便笑着拍拍孙子的的肩膀说:“谢谢宝贝!鼓励他以后多多纠正大人不雅的小动作。

孙子的“教训”,使我顿悟不雅的剔牙齿行为,不仅会影响别人的胃口,也有损自己的形象。联想到在日常生活中,做父母、长辈的总是习惯教训子女。

但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我们以身作则了吗?其实,父母、长辈都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良好品德或恶习,都是长期受到家长、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

所谓的家庭文化,或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和小孩彼此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某种积极或者消极的行为习惯。

倘若小孩从小就能同父母长輩进行坦率的沟通,养成敢于向长輩表达自己独到的意见和看法,长辈们能心平气和倾听孩子的声音,很多事情不强制而是商量。那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不会产生太大的障碍,而且对培养孩子树立自信、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长辈们自己发现和改变一些陈年积淀的不良习惯或者恶习并不容易。因此,小輩们敢于指正长辈的不好习惯是值得表扬、肯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