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热泵怎样1份电制取多份热

201 热泵怎样1份电制取多份热

1)原理

●语音讲解-原理

    以蒸气压缩式热泵为例。

    热泵工质-载热微元-取热-提升-放热-返回。

    热泵工质-蒸发吸低温热-压缩升温升压-冷凝放高温热-节流膨胀返回。

    载热量>>提升耗电量。

    技术思想:研发,制作,应用。

2)关键要素

●语音讲解-关键要素

    热泵工质:有机物,无机物,强化微元,其他物质。其他载能形式。

    载热特性:液气相变吸热,气液相变放热,其他载热形式。

    温位提升:机械绝热压缩,新型机械?非机械?非绝热?非压缩?

3)工质与工况

●语音讲解-工质与工况

不同工质

        R32CH2F2

        R134aCH2F-CF3

        R290CH3-CH2-CH3

        R717NH3

        R718H2O

        R744CO2

    上述工质的载热能力和电能消耗分别如下。

    常压沸点附近的低温低压吸热能力(按工质进蒸发器为饱和液,出蒸发器为饱和气计算,kJ/kg)。

    升温40℃后的高温高压放热能力(按进冷凝器为过热气,出冷凝器为饱和液计算,kJ/kg)。

    温压提升的电能消耗(按低压低温饱和气等熵提升到高温高压过热气计算,kJ/kg)

    制热系数(放热量与耗电量之比)。

        R32-50℃~-10℃)

        380  377  63  6.0

        R134a-20℃~20℃)

        213  189 30  6.3

        R290-40℃~0℃)

        423  394 66  6.0

        R717-30℃~10℃)

        1360  1387 210  6.6

        R718100℃~140℃)

        2261  2323 233  10.0

        R744-50℃~-10℃)

        340  312 56  5.8

    说明:R744在热泵应用时通常采用跨临界循环,性能可优于常规循环,详见“冷热平台”第124篇。

    不同工况

    以R134a为例,同样是升温40℃,不同工况时的载热和耗电数据如下(计算方法和单位同上):

        -20℃~20℃:

        213  189 30  6.3

        -10℃~30℃:

        206  180  29  6.3

        0℃~40℃:

        199  168  26  6.5

        10℃~50℃:

        191  157  24  6.5

        20℃~60℃:

        182  143 21  6.8

●热泵研讨

    资料调研,问题及建议。

    工质选择时如何考虑?

    工质的运行参数如何优化?

    工质温压提升如何考虑(方式,过程,初态,终态等)?

    提高热泵制热系数的途径有哪些?

    降低热泵成本途径有哪些?

    降低热泵维护工作量的途径有哪些?

    拓展热泵应用领域的途径有哪些?

    分析热泵技术、材料、部件、装置和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