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别名瞿霜、瞿爽、瞿双,曾用笔名屈维它、易嘉、宋阳、史铁儿、斯特拉霍夫等。祖籍江苏宜兴,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5月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国共产党组织,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底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1923年在上海大学工作,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季刊《新青年》的主编,同时主编中共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1923年6月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根据俄文译本,国际歌原作为法语)。1923年底,瞿秋白参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草案的起草,1924年初,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还担任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的编辑工作。1925年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5年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中共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1927年自编《瞿秋白论文集》。1927年8月7日的中共“八七会议”上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以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及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百余次革命起义。1928年6月在苏联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之后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两年时间(在此期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由于王明等人的迫害,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指导左翼作家联盟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1934年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被留在瑞金。1935年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有《瞿秋白文集》出版,代表作:《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

《浣溪纱》

廿载浮沉万事空,

年华似水水流东,

枉抛心力作英雄。

湖海栖迟芳草梦,

江城辜负落花风,

黄昏已近夕阳红。

《卜算子·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梦回》

山城细雨作春寒,
料峭孤衾旧梦残。
何事万缘俱寂后,
偏留绮语绕云山?

王若水点评:
  吟咏瞿秋白的诗词着实不容易。此三首诗词情调是低沉的,志气显然垂落,充满了感伤的暮气,隐隐还夹有英雄末路的凄凉,这为何会出自一位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从容走向刑场而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之手?任何一首诗歌,如果不准确理解诗人的人生历程和创作背景,就不能真的体味其中的深情。

  这三首诗词是瞿秋白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期间在监狱中所作,时年36岁。瞿秋白将诗词书写在一尺宽、一尺七长的宣纸上的,落款是:“一九三五年初夏草于汀州狱中录呈炎冰先生雅正瞿秋白”,陈炎冰是当时国民党三十六师少校军医,负责治疗瞿秋白的肺结核病。三首诗词和一文《多余的话》,清楚地表明了一个革命文人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这些文字,概括了自己悲壮的革命的一生,表露了一个文人书生思想彷徨、意志消沉的柔弱一面,也给他带来身后近50年的坎坷。

我们来看看瞿秋白一生的故事吧。

瞿秋白才华横溢,文采出众,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文人。他青年投身五四革命运动,其后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理论,宣传,和文化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主义战士;但是他身上的作为单纯文人的柔弱性,注定了他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家,乃至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经历了无数艰辛。

瞿秋白在1922年冬的莫斯科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作为俄语翻译与陈独秀相知,他一直视年长20岁的陈独秀为前辈,中共早年瞿秋白在上海跟随陈独秀做了大量的共产主义理论宣传工作,进入中共高级领导层。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这时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共的领导责任历史性的落到了瞿秋白身上。1927年8月7日的中共“八七会议”上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他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中共“八七会议”坚决地纠正了和结束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的总方针,在瞿秋白主持中央政治局的近一年期间(1927年7月-1928年5月),发生了以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及秋收起义为代表的百余次革命起义。但是瞿秋白在陈独秀的问题上犯了“调和路线错误”,“八七会议”也为其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开辟了道路。瞿秋白1928年6月在苏联主持召开中共六大,之后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此期间,实际在国内直接领导中共的是李立三和向忠发,中共在李立三领导下发展了第二次“左”倾路线。瞿秋白在苏联期间就受到陈绍禹(王明)为首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迫害,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中共进入到以王明、秦邦宪(博古)为首的第三次“左”倾路线领导阶段,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4年红一方面军被迫放弃瑞金,开始长征,此阶段以1935年1月中共召开的扩大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遵义会议)而扭转结束。瞿秋白1931年离开中共领导岗位后,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与鲁迅、茅盾来往结下深厚友谊,指导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左联的实际领导)的左翼文艺运动,为中共文化事业开辟了新天地。1934年瞿秋白奉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红军决定长征后,瞿秋白再一次被王明把持的中央抛弃,留在瑞金,红军主力撤出后,瑞金被国民党军队占领,项英、陈毅领导留守的红军转入游击战。

1935年2月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所在队伍在转移途中于福建长汀县与国民党保安团遭遇,瞿秋白被国民党逮捕,关押在长汀县监狱,开始化名“林琪祥”躲逃过了国民党的审讯,4月由于叛徒的出卖,瞿秋白被指认。因为瞿秋白曾是中共重要人物,国民党高层授意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劝降瞿秋白。宋希濂内心深处对瞿秋白的为人和才华深为敬仰,但秉承上意他需要想方设法让瞿秋白投降变节靠近国民党,他找了一间较大的囚室,准备了一张大书桌,搜罗了一些中国古籍,提供了烟酒和膳食、医疗,并要求所有人一律称呼瞿秋白为“先生”。瞿秋白过起了短暂的读书写字的牢狱生涯,在这间囚室里写诗、治印、习字、喝酒、抽烟、静思、默想……他已经做好牺牲的准备,就能看透许多东西了:自己文人的内质,青年的激愤,命运的偶然,顶峰的跌落,政见的脆弱,手段的无力,阴冷的背叛,一篇篇诗词和长文《多余的话》,透露出丝丝消沉与无奈。他是以另一种姿态面对死亡的:解脱!“人生有小休息,也有大休息,死亡只是赶赴一个长眠之约罢了。”他柔弱的身躯下面掩藏着无法折断的文人气节。“ 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躯壳!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这并不是格言,也不是哲理,而是另外有些意思的话。”

1935年6月17日,宋希濂接到蒋介石处决瞿秋白的密电。1935年6月18日,这是瞿秋白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醒来,换了一身新洗衣服:黑褂、白裤、黑袜、黑鞋,认真漱洗完毕。他为自己泡上一杯茶,点了一支烟,继续读诗。瞿秋白被带到福建长汀中山公园的一处一小亭前,安享了宋希濂为他准备的酒菜,拍了遗照,返回囚室,用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首绝命集句诗(集句诗是从前人已有的诗句中摘录整理而成的新诗)《偶成》“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七日晚,梦行小径中,夕阳明灭,寒流幽咽,如置仙境。翌日,读唐人诗,忽见

夕阳明灭乱山中’句,因集得《偶成》一首: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方欲录出,而毙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此非词谶,乃狱中言志耳。秋白绝笔。”然后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作为中共的一个政治家,他早就有了疏离感。1931年前后莫斯科支持的中共极左宗派势力推行的党内斗争中,瞿秋白成为王明等人排除异己、推卸责任的替罪羊,真是“廿载浮沉万事空”,“枉抛心力作英雄”。而他作为一个文人革命家,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又不容于竭力反共灭共的国民党,“黄昏已近夕阳红”,他终于在国共两党决死争战中牺牲了。死,对他真是一种解脱,所以狱中言志“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肉体上真的是解脱了,而他的精神呢?一句“何事万缘俱寂后,偏留绮语绕云山?”才真的成为诗谶。人已死,波澜却翻腾了身后的五十年。

出卖瞿秋白的叛徒是谁?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和两个女同志张亮,周月林是一起转移的。瞿秋白被捕时,何叔衡当场牺牲,邓子恢逃脱很快找到游击队,于是嫌疑就落在了张亮和周月林身上。张亮后来被他的丈夫项英认为是叛徒而亲手击毙,周月林在解放后被审查以叛徒判刑关押20多年。直到证实叛徒其实是当时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已牺牲)的妻子徐氏和被俘的收发员郑大鹏,张亮和周月林的冤案才得以昭雪。

瞿秋白就义后,1935年7月1日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发了消息,因为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所以并不知道,在苏联莫斯科的中国共产党组织首先知道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发了悼念文章,指出“瞿秋白同志的死,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而且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巨大损失”;并称瞿秋白“是中国人民为社会、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斗争的光辉榜样”。1935年10月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主席在窑洞的旧报纸上看到了瞿秋白牺牲的消息,心情沉痛,对冯雪峰说,你失去了一个朋友,我也失去了一个朋友。1945年4月20日在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通过的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瞿秋白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所谓犯'调和路线错误’的瞿秋白同志,是当时党内有威信的领导者之一,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方面),在一九三五年六月也英勇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所有这些同志的无产阶级英雄气概,乃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的。”

建国后,1950年毛泽东主席应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的请求,为冯雪峰编辑的《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评价了瞿秋白和他的著作,但其后出版时题词并未刊发。1962年香港自联出版社出版了司马璐写的《瞿秋白传》,书后附录《多余的话》全文。1964年,香港的国民党杂志,又把《多余的话》登出来了。毛泽东主席看了以后就讲,以后少纪念瞿秋白,多纪念方志敏……周恩来总理想找《多余的话》的原稿没有找到(因为当时许多人包括杨之华在内并不相信这篇文章是瞿秋白亲自所写)。在那个阶级斗争为纲的动荡岁月,一本“情绪消极,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书,很容易被人曲解,给作者带来灾祸。“文革”期间,瞿秋白被打成“叛徒”,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瞿秋白墓被砸毁,他母亲在常州的墓和他父亲在济南的墓地均被红卫兵砸毁。

“文革”后,瞿秋白的平反工作也展开了,并得到邓小平同志的关注。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中纪委在向十二大的工作报告中说:“对所谓瞿秋白同志在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后'自首叛变’的问题,重新作了调查。瞿秋白同志是我们党早期的著名的领导人之一,党内外都很关心他的问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经过对他被捕前后的事实调查,证明瞿秋白同志在被捕后坚持不屈不挠的斗争,因而遭受敌人杀害。”至此,瞿秋白冤案被彻底平反。

瞿秋白的身前身后,象他的文章一样,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江南第一燕》

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梢。

李都蔚点评:

  这首诗写于1924年1月,瞿秋白在给新婚妻子王剑虹信中附有的,彼时正值国共第一次统战时期,瞿秋白作为共产党员在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7月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五人委员,次年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这段时期也是瞿秋白政治生涯的顶峰时期,年仅25岁的他,可谓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满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前两句描写郊外虽已绿草如茵,春回大地,却仍然春寒料峭,南回的新燕又啄新泥筑旧巢。我就似那江南春归的燕子,为给人间添春色,不畏那云层高处寒风凛冽。这首诗附在写给新婚妻子的信中,既有新婚燕尔之意,同时也暗指自己的凌云之志,中国推翻帝国主义、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作者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是江南第一燕”豪气万丈,有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与担当。那是一个写满屈辱和抗争的年代,一大批有志青年都投身到腥风血雨的革命斗争中去,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瞿秋白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瞿秋白也许不是一位最杰出的政治领袖,但他却是一位有着文人风骨的革命家,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届领袖里面性格最纯真的一位。虽一介文弱书生,却不乏铮铮铁骨,被国民党抓捕以后蒋介石数次派人劝降、威逼利诱不成,令国民党无比沮丧恼怒。在行刑的当天早晨,他换上洗净的衣裤鞋袜,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早晨一样喝茶抽烟 ,翻阅唐诗,集句写完绝命诗《偶成》:“夕阳明灭乱山中(韦应物),落叶寒泉听不穷(郎士元)。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心持半偈万缘空(郎士元)。”,随后,自斟自饮完行刑前的酒菜。到达罗汉岭刑场后,他选择了一处坟墓堆上盘足而坐,还回头微笑地对刽子手说“此地很好,开枪吧”,哨声响,枪声起,时年36岁的瞿秋白饮弹洒血,壮烈牺牲。

  在他临行刑前夜写就的《多余的话》里,他坦诚自己只是一个“无用的文人”,对自己过往的徘徊迷茫和犯下的一些错误,丝毫没有保留,表现出非凡的磊落和真诚。 而他被捕后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却绝不是一个“无用的文人”所能比拟的。一个敢于正视和剖析自己内心最黑暗最不为人知的一面的人,本身就具有无与伦比的勇气,有着无上高贵的人格魅力。虽文弱书生,亦让人肃然起敬!

(0)

相关推荐

  • 【文人情操之极致】——记瞿秋白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 ...

  • 陈独秀诞辰142周年|重温他在上海的初心激荡与使命觉醒

    2021年10月9日, 是陈独秀诞辰142周年纪念日. 这是一位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逝世至今, 学界对他的评价一直争论不休. 今年, 伴随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 陈独秀再次走进了大 ...

  • 中共元老沈玄庐因何成“罪人”

    沈玄庐,本名沈定一(1883~1928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曾参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起草,却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罪人:他曾经是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带 ...

  • 李大钊:长夜茫茫破曙星

    李大钊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师生合影,前排左起第三人为李大钊. 李大钊 黑白木刻 郭伟利 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一生的光辉写照.他穷尽毕生的精力在中国研究.讲授和 ...

  • 《李大钊在京津冀的光辉足迹》之“就义北京”

    李大钊编辑的<新青年>第5卷第5号 李大钊为<新青年>的编辑方针与胡适等人的通信 1917年11月7日,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位 ...

  • “五大书记”确立不久后,为何紧添两位“候补书记”,他们是谁?

    1945年6月19日,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在会议上选举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然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中共又选出2名成员,作 ...

  • 王荷波:“一勇敢而努力的战士”

    来源:解放日报发布 时间:2021-04-22 09:00 1927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开幕,首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由正式委员七人.候补委员三人组成,主席为王 ...

  • 【里巷故事】瞿秋白叱咤风云 辅义里名人荟萃

    辅义里和丰寿里建成后,与"模范区"内其他新建里份一样,成为一片新式住宅区,沿街铺面也是一般小店铺.但在辅义里的居民中,曾住过中共领导人.理论家文学家瞿秋白及其夫人杨之华. 瞿秋白. ...

  • 同行,为了同一的目标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作者:刘晴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11版) . [大家·同心同行]  开栏的话 从旧中国走来的知识分子,在古老的大地上浸染传统,也曾在时代的激流中问寻新知.对于国家民族的 ...

  • 闽西行(罗汉岭上浩气存)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 ...

  • 1937年,陈独秀为何坚决不去延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身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陈独秀,在友人的帮助下,提前出狱. 出狱后,他依旧坚持发表抗日演说,写下大量抗日文章,可此时,他早已被别有用心者诬陷为"汉奸". ...

  • 罗亦农(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罗亦农(1902--192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革命烈士.湖南省湘潭县人, 又名罗觉,1902年5月18日出生于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一个富裕家庭.7岁入私塾.11岁到湘潭下摄司向家塘晚清秀才.开明人士 ...

  • “毁誉参半”陈独秀:一生为国家兴亡而奋斗,当今盛世如先驱所愿

    1942年的5月27日,四川江津(今为重庆江津)的一个小村庄中,一个老人在贫病交加之中停止了呼吸.这个老人,叫陈独秀,那个在后世毁誉参半,留下无数传奇的陈独秀. 陈独秀"独秀"这个 ...

  • 中共早期领导人中没有头衔的最高负责人是谁

    在中共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 论资历,他不是中共最早一批党员之一.论学历,也不是很高,北京俄文专修馆毕业,故其精通俄文,在早期中共领导人中俄文最好,这恰恰成为其脱颖而出的一大优势. ...

  • 揭秘: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有哪些功绩?

    1925年1月的上海,元旦刚过,寒风呼啸,冬天的第一场雪仍未消融.临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的虹口东宝兴路上,出现了一些陌生面孔. 听说话口音,南腔北调.看相貌打扮,更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一个高鼻梁的外国人 ...

  • 为5万美金出卖300名地下党,中央出动特科红队锄奸,陈赓亲自率领

    为5万美金出卖300名地下党,中央出动特科红队锄奸,陈赓亲自率领 原创2021-07-04 16:24·千里客 1928年4月25日一大早,一行迎亲队伍便热热闹闹地穿街过巷,鞭炮声噼里啪啦,锣鼓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