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话必斐艾总裁陈瑞荣:植物肉对食品供应链的价值
“人造肉可以很大程度稳定供应链的成本。”
肯德基与Beyond Meat联合推出的植物肉汉堡已经上市,植物肉与产业链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此前9月8日,Beyond Meat(BYND.US)宣布将在中国嘉兴建厂,用于生产包括猪肉、牛肉和家禽等产品,这也是首个海外植物肉品牌宣布在中国部署产能。
在《财经涂鸦》以往对国内植物肉品牌创始人的访谈中,绝大多数植物肉品牌都通过代工的模式来提供产品,进而避开了直接落地产能的“重资产”模式,旨在实现短期内的高速增长。“我们首先是一家植物肉生活方式品牌。”珍肉创始人吕中茗曾在《财经涂鸦》的访谈中表示。
事实上,在资本端也以开始认可这种模式,自2020年以来,包括珍肉、星期零、Hey Maet等品牌都以宣布来自包括海外和国内VC的投资。而其中最大规模的融资,来自Green Monday,9月22日,Green Monday 绿客盟宣布完成了7000万美元(约4.8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而在9月下旬举办的VeggieWorld 2020 植物食品展上,《财经涂鸦》也分别与多家品牌创始人进行了交流,并品尝了相应产品。普遍而言,目前几家国内品牌的策略,都希望能够进入餐饮渠道,通过对菜品的研发和植物肉菜式解决方案的方式打开这一市场。而在产品方面,更多是选择以菜品而非生“肉”作为主推产品。
当然,植物肉进一步增长的主要的挑战在于“价格”和“口味”,换言之,非素食消费者花同样的价钱,仍然更希望吃到真的肉。而植物肉只有在配合特别的菜式(比如饺子、汉堡)和酱料才能够实现真肉或接近的口感。
在与《财经涂鸦》的对话中,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PFI Foods)总裁陈瑞荣(Randy Tan)则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他并不否认目前“价格”和“口味”仍是植物肉产品的两大痛点。但不同于传统植物肉创新品牌的是,这家以食品加工(B2B模式)为主要业务的公司,不仅站在食品加工和餐饮产业链的视角来思考,而且很重视创新植物肉品牌带来的价值——即便是Beyond Meat 也是先做品牌、后建产能。
据了解,国内有2/3的食品中都会用到猪肉,但近年来猪肉价格的波动给食品加工产业带来的“阵痛”,对此,陈瑞荣表示,“我们看好植物肉,它可以很大程度稳定供应链的成本。”
必斐艾成立于2015年,主要股东为新加坡华夏丰盛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国璞瑞公司。2017年,公司正式投产,陈瑞荣介绍,公司希望打造一个“新餐饮共创平台”,目前公司为餐饮连锁企业“贴牌做OEM和ODM,公司也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产品包括火锅底料、调理包、中式酱料等中式餐饮类产品、也有再制奶酪、披萨、帕尼尼、鸡块、烤翅等西式快餐产品。
去年年底,必斐艾的管理层得到了董事会的正式批准,进军植物肉领域,创立植物肉品牌“植爱”。通常来讲,B2B代工企业公司进入2C领域的案例并不多见,主要顾及“与客户抢占市场”,但在植物肉领域,国内市场仍处在早期阶段,未来的增量似乎足以容得下更多品牌,《财经涂鸦》也在Veggie World 2020展会上看到包括多家食品代工企业开始进入植物肉领域的品牌。
“传统食品也好、植物肉也好,无论走哪条路,最终还是要靠品牌取胜。”陈瑞荣表示,因此通过2C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认知,是他们选择进入这一领域的另一重要考量。
此外,餐饮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都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餐馆供应链的集中化,对调理包、调味料带来了高速增长,而下游便利店与轻餐饮的结合,让烘焙食品(比如加热即食的披萨)增长迅速,这种新的趋势对于必斐艾来说,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
陈瑞荣(受访者供图)
以下是对话正文(有删节)
A:陈瑞荣 必斐艾食品有限公司(PFI Foods)总裁
「轻烹饪」产品流量将高速增长
Q:接下来我们就想看看在植物肉在公司的情况,对于这一领域,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A:刚才说到我们现在to B平台比较成熟了,对客户需要什么样的菜肴、产品非常清楚。在中国,三分之二的菜肴肉制品里都用到了猪肉,剩下的是鸡肉和牛肉。但过去几年国家猪肉相对短缺、需要进口,加上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影响整个供应链,上游受到很大影响,中游、下游成本肯定不稳定。
我们如此大批量地供货给连锁餐厅,原料成本一上升,我们就面临很大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看好植物肉,它可以很大程度稳定供应链的成本。
过去我们主要发展to B,对于口味、产品、包装我们都具有了经验,现在要B和C端全渠道开发,目前还差品牌。加上植物肉,我们可以把全产业链打通。现在关键是看我们的执行力,我觉得需要三到五年,甚至十年去实现这一规划。至于植物肉的赛道有多大,现在还不清楚,美国目前有三千多家相关企业,上、中、下游的都有。
Q:美国植物肉的消费者认知比较强,7%的人口、2000万人左右吃素,中国素食者人数相当,但人口基数大很多,吃肉的人也自然多了。
A:中国的“原肉”消耗量是美国的两倍,较多依赖于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的进口,这些肉制品出口国,它们的畜牧业发达,而中国是没有足够好的养殖条件的,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环保。所以无论是养猪、养鸡,养殖能力都很难再有突破了。土地资源没法支撑,养殖也存在很大的污染问题。打个比方,为了获得一公斤猪肉中所含的蛋白,需要4公斤饲料。从这个角度看,植物肉可以缓解上述问题,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
Q:从蛋白质转化效率看,植物肉更高。
A:对,但现在提取蛋白的技术还没有成熟起来,植物肉的口感受到影响,消费需求还就不够大,所以现在的痛点就是价格跟口味。现在市场上猪肉的价格高,成本也高,而植物肉在实现量产后,通过供应链、原料或技术把成本降下来,以及解决口感后,消费者可能更容易都能接受。
Q:我了解到现在40-50元/千克成本的植物肉在干法技术上还有瓶颈。干法、湿法制作出来的植物肉口感不同?
A:是的。其实干法技术已在升级。欧洲等地重视高水分的湿法技术,使制成品更接近真肉口感,但设备成本更高,100万至200万美元不止,而且产量较低,少量生产会有很大成本压力。所以我们现在行业要一起努力,包括国内的设备商以及生产商,然后一起研发、把设备的成本降低,同时也提高产量,这个行业就会发展起来。
从食品供应链到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