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一首七律,用典恰当,虚实结合,仅是颔联就倍受称赞
诗歌作品讲究结构精巧,风格独特,让人读后感同身受,又有所收获。唐诗宋词中的很多优秀作品都耐人咀嚼,也在开头结尾加倍用力。而一首七律不仅重视开篇和收束之句,更对中间两联有很高的要求。
首先要对仗工整,平仄押韵都符合规定。其次还要注意炼字和意境,同时避免结构合掌。然后还要注意修辞方法,以及熟练使用典故和传说,显得作品更有空间的延伸和时间的跨度。比如杜甫的《登高》以及崔颢的《黄鹤楼》等经典作品,都值得反复品味。下面介绍明代的一首七律,用典恰当,虚实结合,仅是颔联就倍受称赞。
保定途中偶成
明代:郭登
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
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
岂有鸩人羊叔子,可怜忧国贾长沙。
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
郭登,字元登,安徽凤阳人,明朝靖边大将,曾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他一生中仕途蹭蹬,沉浮不定。明英宗时因事谪戍他乡。这首诗就是创作于被贬途中,表达了对内心的愁怨和对未来的担心。全诗意境深沉,更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诗人功勋卓著,却备受打击,心中怨愤不已,却只能委婉地道来,“白璧何从摘旧瑕,才开罗网向天涯。”他将自己比作无瑕之玉,刚刚脱离龙潭,又陷入虎穴,如今即将奔赴遥远的地方任职,羁旅之中孑然一身,更是倍感孤寂。
“摘旧瑕”,点明自己被无端陷害;“何从”二字,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怨愤之情。“罗网、天涯”,更是比喻形象,彰显了心中的无奈和愤懑之情。
颔联描写极其精彩,“寒窗儿女灯前泪,客路风霜梦里家。”寒窗前、青灯下,可怜的儿女们正为我的远行而伤心哭泣。我客居于风霜之中,只有梦中才能回到家乡。客路风霜、亲人挂念,梦中思乡、境遇孤苦,想起这些,诗人也不禁偷偷落泪。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令人深感同情。“灯前泪、梦里家”,都是诗人的想象;而“客路、风霜”,则是实际遇到的真实场景。诗人描绘儿女们流泪哭泣的想象之景,委婉地传达出内心的悲楚之情。
不过诗人依然非常清醒,颈联以羊叔子、贾谊自比,转而表明自己像先贤那般忠心,“岂有鸩人羊叔子,可怜忧国贾长沙。”诗人悲戚地说,怎会有羊叔子被人误解,可怜贾谊一片忠心,却遭到排斥而谪居长沙。
羊叔子是西晋名臣,他曾与东吴名将陆抗隔江对垒。陆抗生病时,羊叔子派人送药,众人怀疑有毒,陆抗却大笑地说,岂有鸩人羊叔子,于是服之不疑,众人都惊诧不已。贾谊更是大家熟知的悲剧人物,李商隐就曾写诗悼念他,以表达自己与其境况类似。
尾联借悲凉凄楚的环境,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独醒空和骚人咏,满耳斜阳噪晚鸦。”梦中醒来,咏叹屈原的诗句,满耳都是斜阳中乌鸦的聒噪声。作者借悲凉可怕的环境,写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心。
一个“独”字,意味深长,大有屈原的风格;“斜阳、噪晚鸦”,意象独特,形成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意境,暗指自己所处环境的恶虐,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前途的无比担忧。
郭登的这首七律情感深沉,用典恰当,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出自己遭遇不幸后的悲愁,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层顾虑。作者思念家人、怀念古贤,表达了满腔怨愤之情,读来如泣如诉,令人心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偶然来到世上走上一遭,虽然说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但是人们更在意中间的过程。即使成败得失不必看得太重,却总希望付出可以得到回报。诗人苦心孤诣、赤诚报国,最后却遭到诬陷,在寂寥和奔忙的旅程中抒写不甘,自然就容易激起读者的同情,也让这首七律得到了很多人的盛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