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致范曾郭庆祥及相关

致范曾郭庆祥及相关

刘晓林

本文我完全可以不写,最终还是写了。为什么?根本原因是我一直在沉重地想:若干年后的人们当回首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如何评判我们对某些事物(包括人和艺术)的审美和认知?换句话说,不管出于什么综合因素(主观和客观),我们如果把本属优秀的事物推向了杰出甚至伟大是极其愚昧的!同样,如果我们将80分视为了不及格甚至一无是处也是极其荒唐的!

任何时代,大师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大师允许存在断代,那种认为大师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看法是偏颇的——除非我们将大师“自由定义”(包括人为降低标准)才能实现这个不切实际的美好愿望。

2010年,有名的艺术工作者范曾先生认为有名的评论者郭庆祥先生的一篇文章中的不点名其实点的就是自己;于是,一场旷日持久、耐人寻味的“大战”开始了。一时间,人们大都不知所措了!到底是歪曲创作还是误导大众?到底是文艺批评还是名誉侵权?范曾先生的支持者认为其因为名高起谤。在当代的书画家中称范曾先生为名高应该不为过,但谈“流水线作画”一事也并非完全因为名高而起。

一个人认为自己优秀并不错,错在认为自己最优秀并且公开宣称进而容不得他人质疑。当我们公开宣称自己是世界第一时,我们有什么理由指责他人以世界第一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呢?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范曾先生的笔下(综合修为)胜过大多数的艺术工作者。但按世界第一的标准来衡量范曾先生时,其差距是明显的。

我在《范曾先生与大师差距》一文中曾将其与中国美术史100年间的贤达在许多方面做了比较,并写了这样的话:“如果清证的结果证明他的综合艺术成就在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可以拔得头等,甚至近似拔得头等都可以,这样他的“坐四望五”宏论还有进一步往下谈的必要!如果连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都做不到独享书画艺术的“金字塔尖”,那么其“坐四望五,以待时日”是需要其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己悄悄的修改一下,真这样也是无损、不可抹杀其艺术之优秀的。说句白话,一个人如果在省内得不了第一,逞论自己是如何获取世界冠军是不可信的。一个艺术家在百年美术史中得不了第一,大谈自己在三百年甚至五百年是如何出类拔萃也是立不住的。”

另外,可能范曾先生迄今仍不承认所谓的“流水线作画”。对于一般的艺术工作者而言,由于特定的时期(需要生存)、特定的目的(通过反复练笔使自己的艺术提高)等原因而出线了“流水线作画”可以理解。当一个艺术工作者度过了“生存阶段”后还“流水线作画”也无可厚非,若以此为能事、以此作为自己是大艺术家的筹码就有可厚非了。的确,同样的表现方式所“呈现”的“质量”因为人的不同而同。有一个问题,我必须指出:“质量”再好的事物,若同类(相同或近似)太多其价值定会大大折扣。物以稀为贵,对艺术价值的评判更是如此。

平心而论,即使艺术家的水平达到绝伦的境界,其绘就的一幅作品价值大呢?还是多幅(其中之一)的价值大呢?不言而喻。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如果各自出现了几乎相同的真迹数十幅,这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白话:一个人拥有一辆“法拉利”和拥有多辆“法拉利”,其珍惜程度能一样吗?当极少的人拥有“法拉利”和变成许多人拥有“法拉利”,人们还会把“法拉利”当作“法拉利”吗?

整体上我对郭庆祥先生抨击当前美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坚持撰写批评文章就是要敢于说真话、揭露不健康的和愚弄大众的文化行为是支持的。对于郭庆祥先生的评文,我却只能部分同意。的确,允许范曾先生自谓“坐四望五”,也允许郭庆祥先生他说“才能平平”。平心而论,“坐四望五”和“才能平平”的言辞都十分主观。如果“坐四望五”是范曾先生的妄语,那么郭庆祥先生“才能平平”从何而来呢?我在自问:中国当代画坛上“综合水平”像范曾先生一样“才能平平”的艺术工作者有多少呢?

“连环画的放大”这一问题我同样不能苟同。包括连环画在内的任何画种里面都有出现大艺术家的可能。连环画也好,年画也罢,还有壁画等等,都应归于中国画这一大画种。当前由于不同的判定标准,导致了很多种不同的分类。连环画是就其表现形式而定,年画是就其用途而定,工笔重彩、水墨画是就其技法而定。诚然,绘画艺术有其时代性和阶段性。尤其是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画被不同的标准所界定细分了,以至现在人们常狭义的将中国画等同于水墨画。绘画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跟用何种材质,如何表现等因素是关系不大的。能不能带来美?能不能让人们找到内心深处所需要的东西?能不能净化人们的心灵?这一切才是最重要的。

在郭庆祥先生的部分文字中存在着“清晰”的矛盾,我并不同意。比如,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一文中提及:“当年,有朋友找到我,希望我收购200张他的作品。那时候,这个画家境遇不顺,希望卖掉些画渡过难关。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尺4000元,不那么离谱。我随即打了200多万过去……我认为,这位画家的这些大同小异、毫无艺术个性的礼品画,最多只值数百元,但事实上现在却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幅。这既有辱艺术,也是对收藏家的不公平,伤了收藏家的心。”同一段文字中前面称“每平方尺4000元不那么离谱”,后面却转为“最多只值数百元”。在常人看来,这里面的转折实在太大!个中三昧,难以言明。

我向来持这样的观点:名家可以通过宣传而成,大家、大师仅靠宣传则远远不够。大家、大师可遇而不可求,他要靠无数的实例和伟大的时空来证明。真正的大师哪能批评的倒呢?人这种自以为是的所谓的高等动物很矛盾、容易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的偏见!人有了情感便使得主观随之而来,轻微的主观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度的主观,违背了”道“的主观,它们常会导致毁灭。

我希望若干年后的后人回首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可以心平气和地讲:“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把本属优秀的事物推向了杰出甚至伟大,更没有将80分视为了不及格甚至一无是处!”天堂的我们会痛哭涕零:“谢天谢地!谢谢自己!”

(0)

相关推荐

  • 如此自夸:我谦虚的样子真难看!论书法,范曾是不是井底之蛙?

    书法作品20万一平尺,绘画作品80万一平尺,这是范曾艺术作品的价格,但是他的作品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呢? 今天看到一个消息是范曾先生在荣宝斋开办个人诗书画的一个展览,从场面看,这个展览办的是非常成功,现 ...

  • 精品赏析—稀有范曾字画

    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先河. 范曾先生 ...

  • 绝了,鉴别范曾字画的真伪只需要以下方法

    范曾说,画分九品,可分为正六品与负三品.一品,谓之画家,作品赏心悦目:二品,谓之名家,作品蔚然成风;三品,谓之大家,作品继往开来;四品,已成大帅,凤毛麟角;五品,谓之巨匠,五百年出一位;六品,可称魔鬼 ...

  • 也许因误解而产生共鸣

    一位认识许久的年轻陶艺师来访,因为没带证件无法进入办公楼,打电话给我,而我手机静音没有及时接听,以致他在楼下久候八分钟我才下楼去接.我表示抱歉,他却不在意,只是诧异于我的职业.坐下许久又说:其实我还不 ...

  • 落难法国的著名画家范曾,书画打包批发给郭庆祥,让他大赚了一笔

    作为一位非常知名的文化名人,范曾也有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因为自己落难法国的缘故,范曾被迫无奈,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以1000元一副的价格批发给了郭庆祥,引起了人们的普遍热议.经过短短的几年之后,郭庆祥 ...

  • 郭庆祥:千万不要收藏协会主席、画院院长的字画

    导读:现在有不少人买艺术品,喜欢看书法家.画家的"头衔".结果,某些书画协会.社团的"主席"."副主席".书画院院长一旦卸任,其作品的价格也 ...

  • 郭庆祥评价张大千“典型的商业画家,完全是炒出来的”你认同吗?

    郭庆祥评价张大千"典型的商业画家,完全是炒出来的"你认同吗? 2021-06-08 06:36·一点书画 收藏家郭庆祥曾经这样评价张大千: 我一直认为,张大千是中国非常典型的商业画 ...

  • 100万不买,后来卖3亿!郭庆祥悔不当初

    (导读:李可染夫人邹佩珠欲把李可染<万山红遍>以100万元价格卖给郭庆祥.郭庆祥只给80万,没有成交.后来<万山红遍>系列拍卖成交3亿元,郭庆祥悔不当初.) 图文推广 100万 ...

  • 【散文随笔】童年琐忆 || 郭庆祥

    感恩父亲节 2021年6月20日 父爱如山,撑起家的脊梁 童年琐忆 文 | 郭庆祥 我家住在陇南白水江畔,祖祖辈辈崇尚耕读,就连老屋正门上方悬挂的匾额上也是"耕读传家"四个大字.爷 ...

  • 郭庆祥:买写实油画亏掉底裤,1000万买入,200万都卖不出

    (导读:一位老藏家受经纪人影响,收藏了很多中国当代写实绘画作品,有的作品1000万元买入,现在200万元都卖不出去.) 郭庆祥:买写实油画亏掉底裤,1000万买入,200万都卖不出 对于西方艺术品,近 ...

  • 刘晓林:致重视获奖的艺术家

    致重视获奖的艺术家 刘晓林        当今中国的艺术家对获奖很重视,这与儿童得到了父母或他人的奖赏似乎有一比.再说,父母或他人是出于鼓励奖赏还是另有其他的考虑?更为关键的父母或他人的奖赏标准的正确 ...

  • 郭庆祥:我们不会碰某些书协主席、美协主席、书画院院长的作品!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风起云涌,大量原本对艺术品并不熟悉的普通收藏者蜂涌入市.但是,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不少人却屡屡失误,不仅没有品尝到收藏的乐趣,而且吞下了因错买藏品而自酿的苦果. 对此,著名收藏家郭庆 ...

  • 雷庆林||致一位年轻的母亲

    致一位年轻的母亲 文/雷庆林 抗疫一线, 一名年轻的护士.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 正在做核糖核酸.   一个女孩儿, 也在耐心的排队等候. 她很想妈妈, 妈妈也在抗疫前线.   天真的女孩儿 来到护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