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论“异”在艺术上的重要性

论“异”在艺术上的重要性
刘晓林
异即不同,不同方能证明一个人在艺术上的“我之为我”。
社会的发展,资讯的发达,使得艺术工作者有了更多的借鉴机会。尤其是所谓的“学院派”更是笼罩在老师们的影子里,自谓正统自而沾沾自喜。这样,便造成了无数写的不错、画的不错的艺术工作者——不错不等于好!或许对艺术知之甚少的人而言,放眼尽是佳作。进一步研究,则会发现“漂亮”的毫无特点。
当代艺术界是瘸子里面选将军的时代,个个俨然的名家而已!或许真能成为“王羲之第二”、“八大山人第二”还值得炫耀一番,可悲的是多为“某某学生”、“某某徒孙”、“某某名家班”……“某某”都未必及格,“某某”后面的就更加糟糕。整天穿着别人的袍子在江湖上游荡,在替别人演绎着人生。可怜!一声叹息远远不够!
先求异,再求好。求异不代表拒绝吸收——开始时可以在表现形式或表现体裁上有别于他人,但对他人的可取之处要反复咀嚼。最后要在此基础之上吞吐大化,形成自己艺术上的“DNA”。“DNA”形成的过程中,要自然而然,要以好为归旨。
“异”的本质是差异化,差异化的存在是证明唯一性的要素。因此,如果没有了“异”,人或艺术只能是泯然众矣的“普通品”而已!历朝历代的大艺术家、流传至今的不朽艺术品都在诠释着“异”的不二意义与价值。颠张醉怀、二王、元明四家……他们及他们的作品无时不在告诉世人不需验证的道理,没有了“异”的艺术只能是美其名曰的艺术!
当代社会诸多“名家班”的出现,使得千篇一律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不加思索的“学生”跟着貌似聪明的“老师”狂奔——亦步亦趋的“傀儡”而已!毫无建树的“拷贝”而已!“异”不见了踪影,整齐划一充斥了艺术界。
“异”并非是艺术价值的全部,但它可以视为艺术价值的核心。你自认是艺术家吗?你自认出自笔下的是艺术品吗?对“异”好好思考一下,或许可以得出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