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名家解读】
任继愈先生讲,这一章是道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具体运用。老子提出“三宝”,其根本精神是以退为进,不出头,不抢先。所以老子认为能退守才算勇敢;能收缩才能开展;不出头抢先,才能走在最前面。如果 违背了这三条原则,就会遭到失败。老子把柔弱、谦退看作最高原则,重视退让,轻视进取,把对立统一的关系看死了,终于损害了辩证法。
高亨认为,这一章是老子的军事论兼人生论、政治论。老子举出他的三个法宝,即慈爱、节俭、退让。认为使用这三个法宝则胜利,不要这三个法宝则失败。这当然在人生、政治、军事三方面都适用的。他特别强调慈爱在军事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出:慈爱“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可以得到天道的支援与保卫。
【个人体会】
天下人都说道最大,但它看上去又似不肖。正因为他最大,所以它才看上去似不肖的。如果肖,道就不是最大的了。这段文字讲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特性。比如,“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四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再比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讥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四十一章)。”
道是最大的实,但看上去却似空虚;道是实在,但却以虚和无的形式存在。所以,有些人听闻道的知识,努力学习并运用于实践中去。有些人则对道是否存在持怀疑态度,但不敢轻易否定或肯定。而另外一些人,根本不相信道存在,而大笑讥讽那些谈论道知识的人。
老子讲三宝,是指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现代人多解释为慈爱、节俭与不敢居于万民之前。对于俭字,我不赞同译为节俭,啬俭。我认为,这个啬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无为概念的意义相似。比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四十八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我事取天下(五十七章)。”
所以,啬指的是节省体力或精力。比如,“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同其尘,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五十六章)。”再比如,“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四十七章)。
【试译】
人们都说道是天下最尊贵的事物,是天下万物中的“至大”。但这又好像是不正确的,因为道又善下而不争。正因为道是大而又不争,所以才似是而又非。若道为大而又争,久则必又成为微小了.
我有三件宝贝,我珍视并固守着它们:第一个是慈爱,第二个是无为(注:第五十九章有啬,本章有俭,我并不将它们理解为节俭财货吝啬精力,而是将它们看作是为无为事无事的简称,因为节俭与吝啬与老子的主要主张没有多大关联),第三个是不争为天下先。慈爱所以能勇敢,无为所以能德行广大。不争为天下先所以能为天下的师长。倘若舍弃了慈爱而只要勇敢,舍弃了无为还要追求德广,舍弃了不争而为师长,这些都是自取灭亡。
这个慈爱,若用于战争则战无不胜,若用于固守则坚不可摧。所以,若以慈爱为守卫,将会得到上天的庇护和祐助。
参考资料:
《老子绎读》 任继愈 著
《老子译注》 高亨 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