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深处,有比星球还大的生命体
在众多科幻作品中,视觉冲击极强的“星际巨兽”绝对是其中的宠儿之一。这种颠覆认知的生物拥有堪比行星的体积,单靠一己之力就能撼动数个恒星系。
甚至在有些描写得夸张的科幻作品中,这种巨兽的体积直接就能和庞大的恒星媲美,它们超乎想象的质量与体积使得它们身体内部产生了剧烈的核聚变反应,而这正是它们强大破坏力的根本。
这些夸张的描绘让人们产生了畅快淋漓的感觉,而在享受这种感觉的同时许多人心中难免出现一个疑惑:实际宇宙中究竟有没有这种颠覆认知的生命体呢?
事实上,心中产生这样的疑惑很正常,因为宇宙浩瀚无垠,在138亿年的漫长时间尺度下,以及930亿光年可观测距离的尺度下,有着极多颠覆甚至超脱人类认知的事情。
比如一个代号为“SDSS J140821.67+025733.2”的黑洞,这个黑洞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大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960亿倍,视界半径达到了惊人的11668.8亿公里,如此庞大的距离尺度即便是光也要走45天,如果是普通的民航客机大约需要走148006年。
仅仅930亿光年可观测宇宙中就有庞大得如此颠覆的天体,更何况930亿光年还并不是宇宙真正的大小,在那永恒黑暗的不可观测区域中,肯定还隐藏着极多秘密和未知。
所以按照正常的思维,那人类不曾了解的未知区域,如果存在着和普通行星甚至普通恒星体积差不多大的生命体似乎也不是没有可能。可如果从科学角度看这个问题,体积如此庞大的生命体真的会存在吗?
其实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生命,毕竟宇宙浩瀚无边,如果连什么是生命都不知道,那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定义那些连观测都很困难的东西究竟是不是生命。
幸运的是,科学家们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虽然我们现今仍然无法对生命起源做出定论,但对“什么算是生命”却有着符合逻辑与事实的辨别方法,而这个方法是由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所提出。
可能很多人诧异,生命问题明明是生物学问题,为什么会由一个物理学家提出其最本质的概念呢?
事实上,物理和生物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学科,相反它们之间还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任何问题只要深入到最本质的层面,其终归会回到物理学的角度寻找答案,和物理学联系本来就紧密的生物学当然也不例外。
更为主要的是,对生命问题的探究早已经不是单科领域能够完成的事情了,这其中涉及到极多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所以物理学家对其进行研究一点也不用诧异。
晚年时期,薛定谔在对生命本质进行研究后,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对如何判断生命与非生命提出了自己的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利用“熵(shāng)值”做出判断。薛定谔指出,生命可以自发地向“负熵”方向发展,而非生命无法做到这点。
什么是“熵”呢?其实就是描述孤立系统内的无序程度,熵值越高无序程度就也越高,像铁器生锈、玻璃碎裂都是熵值增高的体现,它们的无序度都增加了。
在整个宇宙中,熵值增加是不可逆的,一旦熵达到了最大值,那么宇宙将迎来“热寂”,所有能量都会转化为热能,宇宙中将没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生命将彻底从宇宙中消失。
而生命和其他东西不一样,它可以自发地降低自身的“熵”,使得无序变得有序,例如擦破的皮肤恢复如初、进食补充更多能量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单满足这一点其实并不能肯定一个东西就是生命体,就像人类用不规则的黏土可以烧纸出规则的瓷器,这也是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但瓷器肯定不是我们理解中的生命。
此时薛定谔的第二个判断方法就派上用场了,他认为生命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遗传信息的延续。
简单来说,生命延续的本质就是信息的延续,不论生命的体积有多么的庞大或多么的渺小,其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同样的,就是要保证身体中的遗传信息能够安全地传递下去。
回到开头的问题,宇宙中究竟有没有体积庞大到和普通天体差不多的生命体呢?从科学角度来看还是有可能的,只不过它们存在的条件注定是极为苛刻的,因为体积庞大首要面临的挑战就是神经信号的传输问题。
如果这些生物有人类意义上的“手”的话,那么它们可能抬个手都需要思考很久很久,因为宇宙中光速是信息传递的上限,一旦体积庞大到让光速都产生了延时,那么反应迟缓是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伦敦大学一个观测团队在观察深空天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星际存在”,它非常符合薛定谔对生命的定义。
相关负责人指出,他们发现的这个“星际存在”内部呈现自发有序的特征,而这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此外,他们还发现其内部物质显现出模糊的符合象征意义,这又与薛定谔提出的第二点相符。
出现这个观测结果的原因只有两个。第一,它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生命体,第二,其中有外星智慧生命正在改造生活环境。
总的来说,人类对于宇宙的了解、对于生命的了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或许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类对于宇宙和生命的认知也会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推翻也不是没有任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