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蒙娜丽莎之美的思辩

蒙娜丽莎之美的思辩
刘晓林

美国《科学》上留有哈佛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的研究成果:与其说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与绘画技巧有关,倒不如说它与眼睛的错位有关。作为研究视成像的专家,她认为蒙娜丽莎之美——笑容时隐时现完全是观察者视线在其脸上游动而产生的结果。
 
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丽莎》的神奇已经困惑了世人500多年——当你我走近她时,她在平和无语地望着人间;当你我远离她时,她却笑了!为什么?难道真正的原因就是在作品诞生后的500多年后如利文斯通所言?如果真的这样,为什么其他艺术家迄今仍创作不出若此的不朽?即使是复制也只能得原作的仿佛而已。
 
大道同,殊途归。农工牧商渔等领域中的有所成就者在运用着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赢得人生的“位置”;换言,同样的方式适用于你却于我无利。这实在是人生的必然而非偶然,白话如下:亿万富豪未必见得在内蕴上胜过乡村野夫;同样一幅山水,同样的积墨法,黄宾虹先生的笔下就浑厚华兹、意境幽深;同样一幅花卉,同样的浓墨重彩,齐白石先生的笔下就大俗大雅、耐人寻味。这一切如同蒙娜丽莎之美在困惑着人们。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蒙娜丽莎之美,不仅在“一城一池”、不仅在精摹细描、不仅在技法高妙……它更在玄之又玄的整体气息!我想,《蒙娜丽莎》里面一定隐贮着达芬奇的于艺术、于人生、于宇宙的万千感悟,达芬奇某一时刻、时段的“心”就居住在《蒙娜丽莎》。于是,蒙娜丽莎之美捕捉住了瞬间,同时把瞬间变成了永恒!当瞬间与永恒共存,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自如幻化!神之手也于此无能为力,只有达芬奇才能做到;也只有这样,才能诠释鸿蒙之中的唯一性。
 
世间很复杂也很简单,之如蒙娜丽莎的美——细节的真正把握将会决定最终的“大局”。
注:
此文约写于2001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