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泉水的夏冬之异
读《山海经》
《卷五.中山经》所感(三)
当我用心聆听大地的音声时,我尽量去解读它们本来要传达的意图,或者大地就是这样过活的,更本就没有意图,它更期待所展现给世人的就是原本的颜色。
经行在山海经中的世界里,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只是一个默默无言的个人行为。你无需问它究竟为啥是这样的或者究竟为啥不这样的...所有的答案感觉都是多余的,画蛇添足的。
只需要用心去把它们端起来捧起来,然后去善待善用它们就好了。
你比如说,我听到终南山上有隐士在那里修行,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可能都不到一百块,但是他们可以感觉到快乐。
他们在屋外种点菜啊庄稼啊,不求收获多少,只要够自己吃就好,即使稍微往远一点地方走走,去采摘些山果药材卖几个钱,也是为了让自己活的有尊严,而不是堆笑着脸不劳而获地去乞讨。
这就是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在别人眼中不可理喻的事儿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天大的福气。
"山海行"中,我看我到了中次四山的厘山上,有种野兽,叫"犀渠",形状像牛,叫声就像婴儿啼哭,它吃人呢。
听说它吃人,我本来也怕呢,不敢接近它,但是,我听说,兽类虽然凶猛,但它们在极度饥饿或者有人伤害它们时才会攻击来保护自己。
我不去伤害它们,我试着给它们弹古琴曲,它们听着听着,瞬间那种威猛的杀气就减缓了许多。
再和它们用柔和的语言沟通着,它们没有应答出声,但是通过彼此的眼神可以解读出它们的心思:原来它们吃人只是一种保护方式或者是一种保护人类的一种逆向思维。
是啊,如果说一样东西,吃了它就要命的,你还敢吃它吗?所以自然界的许多生物体就是通过它们自己本来具有的特殊用途而保护了自己,也善护了人类。
中次五山上有座山叫"超山"。山的南面有眼泉水,但奇怪的是这泉水冬天有水而夏天就干枯了。
是不是觉得想不明白呢?!刚才我愣神想了半天,都有些枵肠辘辘了,还是没一个肯定的答案!
好端端的井泉水,冬天是泉水涌流不息,可是夏天却完全枯竭。
我眼前忽然望见那眼井泉水忙碌的身影,它其实一直没有停歇,只是夏天需要它渗润大地上的庄稼禾苗,它是向下渗漏了,为庄稼禾苗的生长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自然界更需要未雨绸缪呢。
从上边看它呢,我们感觉它是干枯了,其实它内里奔涌的腰身一直没有弯下,那眼井泉水一直在奔涌。
所以我有时也在想,我们看到的未必是事实的全部。而我们没有看见的未必就不是事实。
记得有人说:在没有看到一件事的全貌时,不要断然下决断,要耐下性子来,去聆听它,去接纳它,让它和你融为一体:不留自我的一点痕迹。那就是事实了。
我想,他说的有哲理。
(特别感谢常熟市著名艺术家曹剑方老师为本文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