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拿出一个鸡蛋玩耍时,父母的第一反应,藏着孩子的未来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当一个孩子,踮着脚尖打开一扇冰箱门,然后偷偷拿出一个鸡蛋……作为家长的你,会有什么反应?

世界著名天文学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

家长的第一反应,决定了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为一名科学家。

如果家长立马尖着对孩子说:“别玩鸡蛋了,快放回去,它会被你敲碎的!”

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当下就会被父母惊恐的表情吓住,在孩子放回鸡蛋,关上冰箱门的那一瞬间,同时关住的还有孩子通往科学的探索之门。

但如果家长带着欣赏的眼神,允许孩子去探索, 一个鸡蛋,则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世界上两个伟大的科学发现。

鸡蛋受地心引力自然掉下来,这是一个物理实验;鸡蛋落地碎了,很快又可以变成生物学实验。

家长可以指着流出来的蛋黄告诉孩子:如果把这个鸡蛋保存起来,那么某一天,它就会变成一只小鸡。

黏糊糊的蛋黄怎么会变成小鸡呢?孩子的好奇心就被点燃,当家长带着孩子去寻找答案时,几毛钱的鸡蛋,就为孩子打开探索世界的大门。

Tyson 说:“一个成年的科学家就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成年科学家做的也就是这样的事。”

一个孩子,如果缺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家长才是问题。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种种限制,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从不敢到不会,进而剥夺孩子探索世界的兴趣。

1

孩子的好奇心,也有“保质期”

虽说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但要让一个孩子始终对身边万物保持浓厚兴趣,却也有契机——抓住孩子的文化敏感期,从而激发孩子对知识长久的探索欲。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在《发现儿童》一书中指出:幼儿对文化的兴趣始于三岁左右,4岁以后的儿童对文字算术,科学,艺术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到了6—9岁则出现探索事物的强烈要求。

也就是说,处在文化敏感期的孩子,他们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田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如果家长此时此刻,能够顺势利导,那么就能唤起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欲。而当孩子进入学习生涯后,他们就会对接受到的各种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文化敏感期转瞬即逝,孩子的好奇心也有“保质期”,把握住孩子的文化敏感期,对孩子一生学习,影响深远。

2

儿子在文化敏感期,我做对了3件事

回忆起小诺的一路成长,我感到无比庆幸。综合孩子如今的各种表现,我很庆幸在他小的时候,在那个神秘的文化敏感期来临之际,做对了几件事,无形中激发了孩子对新知的求知欲,最终让他养成了愿意“探索新知”的品质

那么,当孩子的文化敏感期来临,父母怎么引导,才能潜移默化培养出孩子的文化素养呢?

1、当孩子好奇时,引他“入迷”

孩子天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文化敏感期来临之际,会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家长要顺势利导,引孩子“入迷”。

以男孩最喜欢的“挖掘机”为例。

小诺从一岁多,就开始玩工程车玩具,尤其对“挖掘机”着迷。我原来以为,那不过是图一时新鲜罢了,没料到,他对挖掘机兴趣之长久让我惊讶。

于是那个时候,我趁势给他买了很多工程车相关的绘本,因为里面有挖掘机的故事,有挖掘机的图画,有挖掘机贴纸,于是小诺又从玩挖掘机玩具,发展成为看挖掘机绘本,画挖掘机,贴挖掘机贴纸……

“挖掘机”系列,让小诺从喜欢进入到痴迷,潜移默化养成了他对一件感兴趣事保持长久兴趣的惯性。

2、当孩子入迷时,引他探知“真相”

处在文化敏感期的孩子,伴随着他们对一件事投入无比热情,孩子随后还会出现各种刨根问底的表现。

“妈妈为什么会这样?”

“妈妈,这是怎么做成的?”

“妈妈,我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同样的问题,孩子会不厌其烦、刨根问底。

这其实是,孩子已经不满足停留在表面的现象,渴望去了解事物本质的问题,其实也预示着孩子的思维从浅层思考到深入思考的变化。

这个时候,家长能不能做到耐心解答,带领孩子去探知真相非常重要,当孩子尝到被知识满足的喜悦感,,会激发他们源源不断探索世界的动力。

我记得小诺在痴迷挖掘机后,爸爸成为了他的贴身向导,不仅带他专程溜达到附近工地看挖掘机如何工作,还专门一板一眼跟他讲挖掘机的工作原理。

那个时候,我还嘀咕过老公: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听得懂高深的“杠杆定理”?懂什么升降原理?

对于我的质疑,老公不置可否,依然兴致勃勃跟孩子大讲道理,而孩子似懂非懂,却一直在听,时不时缠着爸爸讲这讲那。

如今再回看这段岁月,其实那时候,垫定了孩子钻研的学习劲儿,因为被鼓励,因为被满足,所以他不言放弃。

3、当孩子知道真相时,鼓励孩子动手去验证

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孩子手里有黄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手是孩子探知和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从拿捏握抓,到孩子用双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说,手上的动作帮助孩子挖掘他未知世界的奥秘。

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是一个“拆除大王”,新买的玩具到手没几天,在他手里就会被拆得五零八落。虽然老母亲也很心疼花下的本钱,但是一想到那是他在探索事物内部的奥秘,也就允许他对新买的玩具敲敲打打。

印象最深的是公公的一句安慰话:“他爸小时候还拆过录音机呢,后来装不回去了,那录音机多贵,我也没舍得打他一下……”

后来,小诺读了小学,在学校五花八门的各种社团课里,一眼相中了“科学实验课”,一学就是三年,每周一节的实验课程,成为他最大的期待。

每次上完课,接小诺放学,他总会向我炫耀他又新做成的小实验。

他一路兴高采烈说着操作步骤,拷问我实验原理,一旦发现我答不上来,他就无比自豪,然后滔滔不绝转述他这一天在课堂上学到的新知识。

有时候,实验课还有多余材料。他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兴冲冲再重复一遍实验,同时拿着他的科学书,向我充当起小老师。

我发现,这些小实验,往往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孩子在动手中不断验证生活知识,既巩固孩子的学习成果,更让他留心生活,他就像一个时刻充满光亮的电灯泡,走到哪,照到哪,去发现生活里一个又一个奥秘。

与此同时,动手的乐趣,早已盖过看动画片,玩游戏的乐趣,实在是一件打发时间的好事。

当然,陪孩子做实验的过程也有酸甜苦辣。孩子小的时候,为了陪他做实验,我曾充满热情地到处搜索,然后按照攻略开始囤物件,把那些吃剩的、用过的旧物什当成宝贝,堆在家里。

有一次,老公看不下去嘟囔:“家都要变收破烂的地儿了。”

但一句“儿子要玩呢”成为他无法反驳的万能理由。

哈佛大学校长说:如果你觉得教育是昂贵的,那就得尝一下无知代价。

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总能发现孩子忙着翻石头,忙着摘花瓣,忙着捣鼓手里的一切物件,将它们拆得七零八落。

他们不知道如何重新组装,可他们就想探索个究竟,而这正是探索的意义,在探索中保持好奇心,推动想象力,激发求知欲。

呵护孩子童心,其实就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素养。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