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矿业的“后浪”们

前的文章中曾经说过不少关于钻石行业上游(即矿业公司)的情况。矿业公司的处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不仅承受着贷款的压力,还必须受到下游和中游的牵制。疫情之下,除了Alrosa和De Beers这两家头部公司之外,其他的矿业公司即使名列“巨头”,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举步维艰。

但即使如此,“后浪”——新晋钻石矿业公司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些公司一般规模都比较小,存在的目的基本就是为了开发新矿产。在发现一处新的矿脉后,它们可以选择把执照卖给老公司开发、两家合资开发,或者自己贷款开发。

我们无法忽视这些新公司,他们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迅速成长为大型企业,或者是极为精于地质勘探的专业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开发的金伯利矿脉算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由于新晋矿企的作用,我们今天都能看到加拿大钻石业的发展。尽管他们本土需求并不强,但加拿大的钻石开采量却已经进入了世界前三。

1) Mountain Province Diamonds(MPD)

MPD在1992年获得了加拿大西北部地区Gahcho Kué钻石矿的开发执照。1995年,公司发现了第一条金伯利岩矿;1997年,又发现三条新的岩矿。那时De Beers在加拿大的分部Monopros也对那个区域产生了兴趣。2002年,MPD、Camphor销售公司和De Beers成立合资公司(44.1%、4.9%、51%),开始了Gahcho Kué的开采工作。

后来,MPD买下了Camphor的股权,正式占股49%。两家按股权分摊开采费,各自独立销售钻石。

2017年,Gahcho Kué进入满负荷运作。

今天Gahcho Kué已经成为近十年来最大的新矿,2019年产量达到685万克拉。

疫情期间,Gahcho Kué照常开工。2020年6月,MPD宣布一次性成功销售了5000万美元的钻石。

2)Stornoway Diamonds(SD)

SD主要在加拿大魁北克(Quebec)地区进行开采。其实早在1996年,Ashton和SOQUEM公司就已经开始了魁北克的勘探工作了。2001年,魁北克发现了第一条金伯利岩脉,并开始了一些小规模的钻探活动。

2006年,SD买下了Ashton,2011年又收购了SOQUEM,正式成为魁北克Renard矿的全资大老板。

此时可行性试验已经宣告通过。SD迅速在该区域修建了道路,并从2016年开始满负荷开采。

2018年Renard的产量为130万克拉,2019年达到180万克拉。

2020年3月,Renard开采因疫情暂停。SD决定等到全球钻石市场恢复后再做打算。

3)Star Diamond Corporation(SDC)

这家公司在2018年之前叫Shore Gold,90年代开始在萨斯克彻温省实施一个叫“猎户座”的开采计划,但2008年底却因为资金问题搁浅了。

2017年,SDC和力拓集团(Rio Tinto)加拿大分公司达成了期权协议,后者可以获得矿产60%的股权。

2018年,SDC宣布38年内共可采得6600万克拉的数据。

2019年再次进入试样流程。

2020年,由于一些法务和市场的原因,公司将开采计划延期。

4)失败的案例其实也有

不是所有的新项目都能顺利开展的,有一些就是半途夭折,比如位于努纳武特省(Nunavut)的Jericho矿就是这样。

1995年,新晋公司Tahera Diamond Corp(TDC)开始Jericho的勘探工作。2006年TDC觉得可以开始开采,并预计每年的产量能达到50万克拉。但TDC只坚持了三年就迎来了金融危机,前后仅采得70万克拉。

2010年,TDC不得不把Jericho矿转卖给另一家新晋公司Shear Diamonds。

但是2012年,Shear突然宣布停止开采,原因是当时全球钻石需求开始下滑。然后让业内惊讶的是,Shear在没有做任何环境修复工作的情况下突然撤出了矿区,还欠了加拿大政府200万美元。

--

不管怎样,业内普遍还是觉得,加拿大的新晋矿企都比较“有活力”,背后其实也多多少少有来自戴比尔斯(De Beers)和力拓(Rio Tinto)的“支持”。现在加拿大矿企不仅活跃在本国领土,更是在非洲、拉美都有开矿。

钻石矿已经不会只属于一个国家或公司的了。在资讯更通达、资金流动更顺畅、交流更国际化的未来,全世界所有新矿都将在不同国家、不同“年份”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被开发。

由于钻石矿产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大量投入的过程,所以钻石行业上游将形成一个庞大的资金网和技术网,互惠互利地向前走。

这些“后浪”的崛起,离不开跟“前浪”的合作。两股势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繁荣的钻石矿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