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原石价格在下跌?这不能代表行业未来
P.Zimnisky钻石原石价格指数曲线
(注:红字部分有误,3个月下降幅度应为10.79%)
三月中旬以来,除中国(含香港)零售市场逐渐恢复之外,其他各国的钻石供应链暂时停滞。尤其是锁国的印度(全球最大钻石加工国),断开了全球钻石上下游的连接。
下游零售情况的变化,很容易引起舆论兴趣。“某公司业绩下降xx%”,“某公司干不下去了”,这些都是舆论愿意报道、公众也愿意旁观的新闻。但如果深入探究一下,会发现钻石行业的未来并没有现在表现的那么糟糕。
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贸易量微不足道,无法撼动整个市场的中长期发展。
虽然最近几周依旧会有零星的原石交易,但整体数量已经下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程度。而且,下游(全球范围零售行业)已经大幅削减出货,一时之间无法消化(行业内的)库存是正常的。用Paul Zimnisky的话讲,“全球钻石行业的流资正在被逐渐抽干。”
即使是全行业“冰冻”的时刻,原石买家总是存在的。现在除了受长期合同约束的买家之外,其他敢于购买原石的公司数量很少,也基本都是投机型采购,所以自然对价格折扣有很高的要求。这种“捞一把”的思路虽然普遍存在,但能执行成功的却相对很少。确实有卖家会为了回收一些流资而屈服,拿出一些货进行低价销售,但整体而言量并不大。
钻石原石/毛坯石
上游卖家(矿业公司)纷纷采用不同的方式卖货,如招标、拍卖、直售、联盟合营等等。交易价格相比2019年11月左右而言下降10%以上,某些区域的产品的价格同比降幅甚至超过了18%。面临疫情,还有一些矿业公司甚至会以低于二月份25%的价格“处理”一部分货。
尽管如此,这些低价销售的原石交易量还是很小,因为买得起原石的独立加工厂里(中游),大部分是不会买货的,而是在耐心地等待市场供应链恢复,以便能先将自己切磨所得的成品钻输入下游渠道。更不用说那些买不起原石的工厂了,他们能做的,除了等待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矿业公司来说,虽然都有合约客户做保障,但眼下采用的基本都是“价大于量”的战略。头部公司正以不同的方式减少对市场的供应,以保护价格。逻辑就是:宁愿减少销量,也要保住原石供应价。
以世界第一的阿罗莎(Alrosa)为例,2020年第一季度的宝石级原石价格仅仅比2019年第四季度下跌了1.9%,销量比去年同期下跌59%,比2018年同期下跌73%。
再看看戴比尔斯(De Beers),直接取消了2020年第三次看货会(原定4月3日举行)。去年同期(第三次看货会)的销售额有5.81亿美元。
要知道,全球有超过3/4的钻石原石都是通过合约方式销售的,并且都控制在几个头部矿业公司手中。相比之下,那些“流落”到市场上的“散货”,无法对价格形成真正的冲击(虽然在短期内会反应到数据上并引起哗然,比如3月20日的Rapi事件)。考虑到这一点,Paul Zimnisky认为,今年年初至今的原石价格“累积降幅”应当在10%左右,而不是那些急于补充流资的公司所形成的20%以上的降幅。
对于可能出现的情绪化观点,我不做任何评论。
It's just about business而已。
一旦钻石供应链重新打开(这需要各国配合)、下游零售和中游加工业都开始恢复的时候,钻石原石贸易量会逐步回归正常,业内也会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可信的价格水平。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钻石价格,尤其是原石价格还是要靠头部公司的供应战略来决定。当然,即使在市场恢复之后,还是会在一段时期内收到疫情的影响。不过,市场的不确定性会逐渐消除,未来的几个季度内(或是几年?),行业会逐渐回归正常。
所以冷静地想想,未来并不可怕。
现在业内(尤其是上游和中游企业)需要做的,是要以最小的代价保护好自己的流动资金,同时“多维度”做好市场维护,静静地等待疫情的过去。
以上内容部分编译自Paul Zimnisky 2020年4月20日的公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