捋一捋八王之乱||~11~麻杆打狼
司马炎驾崩后,杨骏以“唯一”的托孤重臣身份,住进了太极殿。
注:太极殿,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洛阳城宫城正殿,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政治决策等重要国事活动都在太极殿内进行。
《礼记·曲礼下》中将死分为五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天子的丧礼为国丧,最为繁缛。由太常、太仆等官员处理具体事务,嗣皇帝要每日早晚带领文武百官去灵前哭拜,太后也要领着皇后以下诸妃嫔、中外命妇每日哭临。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皇帝死后第七天要将梓宫(皇帝、皇后的棺材)移至到殡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都来到梓宫前,送司马炎走最后一程。
但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唯独少了杨骏一人。
杨骏在哪?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问道:“太尉大人怎么没来,这可是大不敬行为。”一人回道:“太尉大人躲起来了。”那人又道:“太尉大人躲什么?现在他可是大权在握啊。”另一人道:“躲什么?你进宫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门外站着人?”那人恍然大悟:“噢,原来太尉大人是胆怯不敢出来。”另一人嗤之以鼻:“大家同朝多年,杨文长是什么货色,难道你不清楚?”
杨骏此时躲在太极殿中不敢出来,不仅不出来,还安排了一百名侍卫把守四周,不得任何人进入。
自是二日而崩,骏遂当寄托之重,居太极殿。梓宫将殡,六宫出辞,而骏不下殿,以武贲百人自卫。
把杨骏吓破胆的人是谁呢?正是汝南王司马亮。
在司马炎出殡这天,杨骏得知,汝南王正在洛阳城外聚集军队,准备发动兵变。于是,便有了杨骏躲在太极殿不出来的一幕。
此时,汝南王司马亮正孤身一人站在大司马门外,逡巡不前。但他身后没有一兵一卒,出于对杨骏的畏惧,司马亮不敢进宫送葬,只在皇宫门口,痛哭流涕,目送了武帝。当晚,便出了洛阳城,躲进了军营中。
遗诏一事,司马亮很不满意。有人劝他找杨骏理论,但又听说杨骏准备讨伐自己,心下惶恐,于是便向廷尉何勖问计,何勖说:“现在满朝上下都归心于你,你不讨伐杨骏已经不错了,还用担心他来讨伐你?”但司马亮终究还是懦弱,他不敢来送葬,又不敢不送葬,犹豫再三,只好在大门外哭送武帝入殡,完事后还不敢回家,躲在军营中把自己保护起来。
帝崩,亮惧骏疑己,辞疾不入,于大司马门外叙哀而已,表求过葬。骏欲讨亮,亮知之,问计于廷尉何勖。勖曰:“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
杨骏胆怯,司马亮比他还胆怯。司马炎千挑万选,选了这两个人来辅佐新皇帝。现在司马炎刚死,两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辅政大臣便拥兵自卫,被对方吓得瑟瑟发抖。
司马亮在城外军营里惴惴不安,城内太极殿里的杨骏也是度日如年。外面传言纷纷,有说司马亮正在召集五校尉军商议军事的,有说屯骑校尉麾下的将士正在集结,准备攻打宫城的,更有甚者,说外面朝臣正在议论禁军就要喋血宫城,准备脱身之计的。杨骏心烦意乱,便召集亲信商议对策。
说起来,杨家还是有人才的,杨骏两个弟弟杨珧、杨济文武全才,成名都很早。但是,杨珧、杨济并不支持杨骏。杨珧当年极力反对侄女杨芷做皇后,曾向司马炎写了一个密折,说“历观古今,一族二后,未尝以全,而受覆宗之祸。乞以表事藏之宗庙,若如臣之言,得以免祸。”杨济更是多次劝杨骏留住司马亮,他曾对傅咸说:“我大哥要是召汝南王辅政,避位让贤,我们杨家门户还有可能保全,不然,灭门之灾就在眼前。”
初,骏忌大司马汝南王亮,催使之籓。济与斌数谏止之,骏遂疏济。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
两个弟弟的态度如此,杨骏是知道他们不会支持自己。于是他询问外甥张劭。张劭当时正与司空石鉴监管皇陵,他建议先下手为强,率领修皇陵的兵户去攻打司马亮。杨骏便拟诏,令张劭领陵兵讨伐司马亮,但他又觉得张劭资历太浅,于是又在张劭之前加上了“司空石鉴”四个字。诏书先送给杨芷太后过目,后送到皇帝那儿眷写,即刻生效。
与此同时,城外的汝南王也在奋笔疾书。他正上书皇帝,满纸哀求,请求等司马炎出葬之后,再去出发许昌。
黎明时分,张勋奉诏催石鉴讨伐汝南王。石鉴此时已年近八十,他出身寒微,为人公正,早在曹魏朝中就声名显赫,数次纠正时政过错,连皇帝对他都十分忌惮。到了晋朝,他仕途跌宕,两次被免官,直至武帝朝后期才重新被启用。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政治经验,石鉴早已看出个中利害,他任张劭催促,就是按兵不动。
如此过了一天。夜晚时分,一名斥候打探到消息,汝南王已经连夜出发,从另外一条路回许昌了。皇宫里,杨骏也接到了汝南王的上书,接着又收到了张劭的报告。得知司马亮已前往许昌后,杨骏长舒了一口气,几天来的紧张惊恐烟消云散,他昂首阔步走出太极殿,志得意满,属于他的时代即将到来。
武帝崩,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统山陵。时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傅杨骏所疑,不敢临丧,出营城外。时有告亮欲举兵讨骏,骏大惧,白太后令帝为手诏,诏鉴及张劭使率陵兵讨亮。劭,骏甥也,便率所领催鉴速发,鉴以为不然,保持之,遣人密觇视亮,已别道还许昌,于是骏止,论者称之。
杨骏的自大和司马亮的懦弱,让石鉴十分担忧晋朝的未来。因为他的睿智,一场兵祸消弥于无形。但这并不是终止,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弱主当朝,辅臣昏聩,天下大乱不久矣。
作者简介:
大好,一个喜欢阅读的,有点强迫症的小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