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 · 那些事

第一场演出就此结束,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观众们经过一个时空隧道般的过道,来到第二演出大厅,开始观看王圆箓道士和敦煌飞天之间的对话。

这个演出厅四周一圈是舞台,观众大厅中间的空场继续站着看。一位文艺青年用《文化苦旅》里的口气质问王圆箓为什么要出卖菩萨佛像和古代典籍,王道士表现得既后悔又无奈,面对质问无话可说,只是用红珠砂抹在脸上,希望祖先和菩萨们不会认出他来。

最后,飞天形象的菩萨出来安慰王圆箓,不会怪罪他的无知行为,因为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里,特别是在基本没有王法的西北,只要被洋人盯上,什么东西都留不住的。

“又见敦煌”又跨越时空的对话表达了对王圆箓的翻案。不过,历史上的王道士恐怕没这么深认识,更不会担心祖宗和神佛的怪罪,他多次把敦煌藏经卖给不同的洋人,即使在政府开始收缴藏经后,还把自己偷藏的500多卷经文又卖给了伯希和。在他看来,卖出东西换来银子是天经地意的事,何况还能用银子修缮莫高窟中更多的石窟,这是莫大的善举。

大厅的一侧装修成莫高窟的样子,一个个窗口代表一个个洞窟,舞蹈演员们扮演莫高窟壁画中的舞乐形象,表演了一出敦煌特色的歌舞。

表演的最终也是高潮部分,排成一列的西北汉子们,目送着飞天真的飞了起来。

随后唐代宫人打扮的工作人员引导观众们进入第三场表演。这是很多个单独的屋子,每个屋子里只容纳二十多名观众,仿佛进入了莫高窟的石窟。屋子实际上是三层,我们在中间,脚下是透明的大玻璃,演员们就在我们的头上,身边和脚下表演,而我们就像是穿越了的时间旅客,静静地看着历史在身边上演。

突然,头顶一亮,玻璃上的沙子被抹去,一个近代装束的考古或是探险或是盗墓者,挖开层层流沙,找到了被掩埋和遗忘的时光,而我们就是在被沙丘吞没的洞窟中。这个蒙面只露出眼睛的探险者,从沙子中找到了一封信,他应该就是伯希和,那封信应该就是从敦煌沙堆中找到了一千七百年前米薇写给丈夫的那封信。突然,脚下的灯光打开,玻璃地板之下显出一间绣房,三个古装女子在榻上安睡,但其中一个却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话外音介绍,这就是被抛弃在敦煌的米薇。

可惜没给伯希和一个近距离的正脸,看不到这位演员是如何表现这位西方人的。伯希和是法国人,著名的汉学家,精通汉语,听说读写译全才。1906年至1908年间,他深入敦煌莫高窟,对全部洞窟进行编号、摄制大量壁画照片。在他之前,俄国人已经来过藏经洞,但因为不懂古汉语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伯希和很懂货,在取得王道士同意后,他用了三周时间将藏经洞中的遗物翻阅一遍,带走了6600多件敦煌遗书和大量的绢画、丝织品,这些文物现存于法国。伯希和一下子把藏经洞彻底带到了世界面前,各国文化强盗纷纷来搞藏经,闹到最后连中国政府都开始收藏这些古物了。

从小知道伯希和偷走了大量敦煌文物,那时心目中这类外国强盗全是“愚盆是窝滴”一样的模样,但看到他的正装照片后,更觉得这是个学者,也许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吧,也许他真还是个学者,也许他觉得需要把好东西带到更好条件的地方保存和研究,也许他觉得王道士这种人的国家不配拥有这么珍贵的古代文化,反正他从中国带走了很多敦煌藏经,在侵犯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的同时,也让敦煌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成为了一门国际性的研究学科。敦煌也应该记住伯希和。

随后头顶的灯光又亮了,一个盛装丽人正在阁楼装的舞台上梳装,画外音说,她就是张议潮的夫人,宋国夫人。夫人虽满头华饰,但裙装却很淡朴,这是根据莫高窟165窟的北壁上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创作的又一个历史片段。原图中的仪仗非常盛大,但是宋国夫人在壁画上却穿了一件连花纹都没有的淡灰色的衣赏,简朴之气与盛大的仪仗对比鲜明,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不过“又见敦煌”创作出了一个解释:那天早上,夫人刚穿上最华丽的丝绸衣服准备出行,他的丈夫却进来说,某国的王后快挂了,她一辈子没见过丝绸的衣服,想在升天前穿上一回。本着顾全大局一心为国克己为公莫过于奉献不记名利等一系列一千多年后的伟大精神,夫人把心爱的盛服贡献出来,让快马送给的大唐人民的老朋友,夫人自己就着素服跟着张议潮出行了。

夫人,慢走啊。

我们是普通票,所以只看了一出洞窟表演,其实有二十多个洞窟在同时表演,有的故事差不多,是同一拨演员串着场子来,也有一些不同的故事,买VIP票的就能看三四个洞窟不同的故事。表演结束后,工作人员引导大家去下一个表演场,也是此次演出终于能坐下来看的大剧场。

相比于第一场走秀,第二场翻案,第三场亲临历史,大剧场就相对一般了,不是说不好,只是这种用人多气势大来进行的表演,总是下意识地跟08年奥运会开幕式联想。

索靖和张议潮的对话,有点侯宝林“你在唐来我在汉,咱俩打仗为哪般”的感觉,大概是“让你打来你就打,你要不打,他不管饭”。

大唐盛景,无限江山,米薇之外,又有多少爱情与青春不为后人所知。

时空变换,过去的一切都深埋了起来。画外音说,汉朝埋入了沙里,唐朝埋入了沙里,诗人王维还出现了,穿越时空的现代文艺青年问他,“一千年是多久?”皈依佛门的王维充满禅意地回答他:“只是一瞬间”。真的就是一瞬间,舞台上变成了一个个熟悉的探方,把历史从深深的沙中又挖了出来,我们也终于穿越回来了。

最后,主要的历史人物们如同从探方中被挖出来一样,一起来到了观众面前,用最盛大的形式为今晚的演出画上了句号。“又见敦煌”确实非常感人,桥段设计合理,选用的故事都不是历史书上愿意说的,所以既新鲜又打动观众。舞台美术灯光啥的都不必说了,都是国际水平的完美,就是观众太多了,虽然是商业演出,但前两场观众站着看时,人多了真的挺影响观看感受,还有不停地有孩子哭大人喊,真应该坚持把观众定在12岁以上的范围。不过,旅游最旺季的商业演出,可以理解。

曾想选常书鸿当封面,因为他拯救了敦煌,也曾想选王圆箓当封面,因为他发现了敦煌,虽然他们的声誉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他们都为敦煌付出了一生。不过还是选更多的从历史走过的敦煌的人们当封面吧,因为他们都是敦煌。


(0)

相关推荐

  • 王圆箓――乱世国宝发现者的功与罪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今甘肃敦煌.它始建于五胡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形成了巨大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米.泥质彩塑2415尊 ...

  •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拍摄的敦煌莫高窟(一)

    古代艺术  保罗·伯希和是世界著名的法国汉学家,1878年5月28日生于巴黎,中学毕业后开始就学于巴黎大学,主修英语,后入法国汉学中心学习汉语,继入国立东方语言学校专攻东方各国语文历史.曾从师法国汉学 ...

  • 敦煌文书:这批国宝是如何失散全球各地的?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配图/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2月11日晚,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 ...

  • 《被误读的敦煌》(一)王道士冤不冤 / 梁剑随笔(第1817期)

    被 误 读 的 敦 煌 偶然一个机会,我应邀为一个活动临时救场,做个关于敦煌的主题宣讲.对于敦煌,我一直心向往之,遗憾的是从没有去过.对于敦煌学,我也略有涉猎,那也仅限皮毛而已.受人之命,遂临时恶补, ...

  • 展览博见丨窖藏·事——聊聊宋瓷那些事儿

    "湛碧平湖 千峰翠色--四川遂宁金鱼村南宋窖藏瓷器精品展"已于7月6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四号临展厅开幕,100件(套)宋代瓷器精品来京展出,稀世珍品,难得一见! 看过上一期的朋友是否 ...

  • 又见敦煌 | 我是你的一瞬间

        一直在努力 为了与你相遇              又见敦煌 我是你的 一瞬间 旅程到第五天,身体不免开始疲累.以前旅行的时候都要自己按照心情做攻略,还要充分考虑到同行的人或者仅仅只是一个人出 ...

  • 甘肃敦煌《又见敦煌实景演出》完整版旅拍

    甘肃敦煌《又见敦煌实景演出》完整版旅拍

  • 百闻不如一见~敦煌石窟壁画手稿

    石窟是指依山岩凿成的石室, 亦泛指石洞. 一种就着山势开凿的寺庙建筑, 里面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 著名的有敦煌石窟. 麦积山石窟.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等. 今天分享壁画手稿, 来自于榆林窟, 和 ...

  • 又见敦煌 · 那些人

    敦煌的白天太炎热了,四点钟我们就往回返了,不过后面的时间不会浪费,在敦煌这座艺术的城市,从莫高窟模仿出的艺术和商业化的运作,晚上的时间正好可以观看演出.小时候,正是舞剧<丝路花雨>热演时, ...

  • 悦·见淮安 | 花事未央

    花事未央 ✿ 春有百花,花样淮安.每年3月中到4月中这段时间,繁花盛放,夺目争艳,这是淮安最美的月份,这是淮安最美的时节. 百花斗艳,尤爱海棠.拍了4年的淮安海棠,我对她们还算是了解的,这就和大家分享 ...

  • 敦煌三大演出之一《又见敦煌》

    敦煌三大演出分别是<又见敦煌>.<敦煌盛典>.<丝路花雨>.尤以<又见敦煌>最为火爆,疫情期间考察敦煌三大剧目都没有开业,深表遗憾,在此网上共赏三大剧目 ...

  • 鬼谷子智谋:学会进退,懂得把握见形而事;

    <鬼谷子>日:"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意思是:"通过言语等方式刺激对方时,要做 ...

  • 荀子日课091丨齐桓公、管仲那些不受人待见的荒唐事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开始<荀子日课>第91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 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