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开药”,中医“开方”;一字之差,医理全不同! 2024-07-30 05:17:54 凡病有名有症、有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中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开药”,且看本文作何说: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病邪好比是敌人,药物好比是士兵,治病如同打仗。首先我们要知道疾病的病位和病性,也就是辨证的过程,兵法上叫“知彼”;同时还要知道每味药的药性,就像将军了解自己的士兵一样,兵法上叫“知己”;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用药,就能获得良效,兵法上叫“百战不殆”。中医“望、闻、问、切”收集的信息就是症状,症状只是表象,如果我们只根据症状来用药,而不辨证,就无法了解疾病的病位、病性,就如用兵不知敌之确切所在,敌之数量多少,敌之勇怯如何,胜利的可能也就只有一半。辨证就像破案,症状只是线索,线索有真有假,有全有略。好的侦探只要找到一些片断,就能把线索一个个串联起来,整个案件就可以告破。辨证也一样,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好的医生能够从中抓住几个要点,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根据辨证结果遣方用药,故能效如桴鼓。许多人知道学中医要背汤头歌诀,但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最主要手段,尽管一张处方中的药物可能有多有少,但大多数是以“方”的形式出现的,所以,中医把处方的过程称为“开方”而不叫做“开药”。每一味中药都有性味、功效、归经等,这是治病的基础,所谓“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剂是在单方专药治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由简到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药物经过配伍,能够增强疗效,随证合药能够适应病情需要,同时还可以监制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因此,相对于单药、专药的应用,方剂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现在临证所使用的方剂,大多经过历代医家长期应用并证明是有效的,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整体辨证思维。有人认为,中医应用复方是因为对各个药物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不明确,其实不然,这是由于中医的理论所决定的。大家可能会发现,西医学在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越来越明确的今天,各种药物合用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一餐要吃30颗药片,其中降压药3~5颗,调脂药2~3颗,降糖药2~3颗,抗血小板聚集药2~3颗……再加上保肝药、护胃药等。药是吃了,指标也都接近“正常”,但是,人整天晕乎乎的,难以坚持正常工作。他说,服药的感觉比生病更难过!虽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以至于大部分患者和医生都已经习以为常,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整体,靠“有效成分”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的问题。更何况,西药的合用与中药的配伍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只是根据对抗的原理进行叠加。而后者是根据“理”、“法”的指导,选方用药或选药组方,中医把“方”称为“阵”。中医组方的基本理论叫做“君臣佐使”,就如同打仗需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一样。简单说,就是针对病证的主次选择相应的方药,根据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将其分别称为君、臣、佐、使。君药是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一个方中,君药是首要的、不可缺少的;臣药和佐药的作用是辅助君药;使药的作用是调和方中诸药,四者各司其职。如治疗脾胃气虚的“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等4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是补益脾气,其中人参具有良好的补气、健脾作用,所以是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但补气的力道较弱,效果不如人参,所以是臣药。茯苓渗湿的同时能健脾安神,故方中佐以茯苓,使整方健脾作用更强。甘草补气和中,又能调和其他几味药的峻烈温凉,还能引药归经,使药力直达病位,所以是使药。可见同一方中的不同药物,其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而同一药物在不同方中的作用也可能不同,例如:甘草在大多数方中是使药,主要作用是调和诸药,但在“炙甘草汤”中它就是君药,主要作用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所以,中医方剂发挥的是整体功能,而非个体作用,一个方的功效绝不是单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以平为期”,主要针对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也就是“证”,再根据“证”来制订治疗的法则即“治则治法”,然后根据治法选择相应的方药,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简而言之,有是证用是方,有是方用是药,讲究的是法要对证,因法选方,这就叫理法方药一致。有了方就形成了“阵”,布好“阵”还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调整阵容。因此,中医看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处方中的药物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加减,有时还需要投石问路以观之,这与兵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样道理。记得李可老中医在治疗阴寒内盛的假阳证病人时,就嘱其将熬好的四逆汤放在冰箱凉了后再喝,他说实际上冰镇的四逆汤过了中焦后就发挥热的作用,这招不就是兵法所说的“瞒天过海”吗?但是,现在有些中医师治病不讲理法方药、君臣佐使,讲的是“药理作用”、“有效成分”,什么“抗病毒”啊、“改善微循环”啊,挺唬人的,但那些药已不是中药,至少不是一个真正中医眼中的中药!有一个很常用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写着的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是“风热感冒”,理由就是,清热解毒药能够抗病毒,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牛头不对马嘴,竟然还能行销全国!现在类似的说明书已经越来越多,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赞 (0) 相关推荐 中药君臣佐使一览表(400味中药功效归类速记) 最佳回答 中医喜欢比喻,简单说,中药里面的"君臣佐使"其实就取自中国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国不可一日无君,君药当然就是一个方子中最主要的药,臣药自然就是辅佐君药. 君药:治疗主证的药 ... 分析抑郁情绪伴随的常见症状中医用药规律 分析抑郁情绪伴随的常见症状中医用药规律,探讨抑郁情绪伴随的常见症状的病机和治疗特点.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的相关方剂入手,分析抑郁情绪伴发焦虑.失眠或多梦.精神运动性激越.精力减退或 ... 『中医知识』药引和中医方剂的组成有关 中医的归经学说,是以经络脏腑理论为基础的.经络是人体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周身,通达表里,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不同的药物所发挥的作用,与各个脏腑和各 ... 化疗引起的脉管炎的中医对症处理方法 少数癌症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会因为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导致脉管炎的发生.脉管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此病严重时会残害肢体,剧痛难忍,患者连走路都困难,只能卧床呻吟.这种剧烈的疼痛会让患者悲观失望,严 ... 听听中医专家说五行话健康 (1)--<话说五行> 导语:五行就是把世界上的所有的事物分成五个类型,分别用木.火.土.金.水作为符号进行归类,其实也是古人用数字进行分析.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方法,跟阴阳.三才(天.地.人 ...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 处方与用药 中医开方与西医开药 毛进军老师在<思考经方>中,就中西医处方作过分析思考: 中医开"方",西医开"药". 其实,开"方"是辩证有理法的处方过程,开& ... 西医“开药”,中医“开方” 李灿东 中医书友会 2015-01-18 导读:凡病有名有症.有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中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 ... 医术高,医德好的老中医,一般每次开药3到7付!一早上看70多人 医术高,医德好的老中医,一般每次开药3到7付!一早上看70多人 他花了十年时间,终于破解了中医开方的公式,三天让你开出实用处方。 清代医家黄元御将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尊为中医的"四圣",他们的思想经由<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四本中医 ... 把脉看病,不胡乱开药,医德好,擅长治疗心脏性疾病的老中医 把脉看病,不胡乱开药,医德好,擅长治疗心脏性疾病的老中医 真中医不见病人不开药 真中医不见病人不开药 有一位老太太,处暑的时候,不小心感冒,流汗很多,儿女想通过老先生隔空开方.老先生说,中医不能这样,不可以绕过病人,要想拿药,就要看到病人. 老婆婆来后,老先生一看,舌苔白,大便溏 ... 真中医不见病人不开药(不能流汗多,就用桂枝汤加白芍) 真中医不见病人不开药 有一位老太太,处暑的时候,不小心感冒,流汗很多,儿女想通过老先生隔空开方.老先生说,中医不能这样,不可以绕过病人,要想拿药,就要看到病人. 老婆婆来后,老先生一看,舌苔白,大便溏 ... 中医开方常用歌诀(最全版) 落雨纷飞 2017-08-20 <六陈歌> 枳壳陈皮半夏齐, 麻黄狼毒及茱萸: 六般之药宜陈久, 入药方知奏效奇. <妊娠禁忌歌> 蚖斑水蛭及虻虫,乌头附子配天雄. 野葛水银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