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张雷(湾)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明代张、雷二姓人散居于河湾处,得名张雷湾,后分为二村。清嘉庆《咸宁县志》记为张雷湾,《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始记为今名。村形似“弓”形,半月状环绕少陵原,依偎库峪河川。半引路穿越村间,形成了路西老村、路东新村的格局。“老爷庙”北边为雷家湾村,南边为张家湾村。习惯把张家湾称半个自然村,雷家湾看作一个自然村,故鸣犊镇的三村半社指的是孙家场村、吊钟沟村、雷家湾村,剩下的半个村便是张家湾了。现在张家湾和雷家湾是一个行政村,有180户,700余人,700余亩耕地。

北宋以前,库峪河紧依张雷湾村。金人入陕,撤销北宋的乾佑县(即今鸣犊镇),改设巡检司,驻军屯田。金人认为库峪河对操练兵马多有不便,遂将库峪河由马嘶坡崖下改道,流向对岸的段村、塔山村。由于河道东移,早期的张

雷湾村向东扩展,西有少陵原,东有浐河川,古河道变良田。据传有马姓居此,充分利用河床上的肥沃土地植树造林、开荒屯田,当时修马家渠、马家堰,旱涝保收,逐渐发展为当地的大富豪。流传有“马家马棚马不拴,河道姓马到山边,马家家院黄金满,大宅大院住不完”。但是到了马大魁兄弟三人时期,两弟分别患病离去,马大魁外出遇祸,众乡亲埋葬了马大魁,他的两个女儿随母另走他乡,所剩家产在贾姓、陈姓的倡议下,胡家、雷家、张家等响应下,决定修庙留芳万代。

在张雷湾村西有一个叫灯笼柏树坡的地方,清光绪时属胡家祖坟,坟旁有一磨盘粗的参天古柏,根深叶茂,每当天晴的傍晚,古柏树上像挂着一盏明灯,远处看去十分的美丽壮观,传说古树上的亮光是一件宝贝,后被喇嘛盗走,古柏在1958年“大跃进”的时候被毁。

村北的土地庙,村中的老爷庙、三义庙,村南的无量庙,虽然历经沧桑,但适逢初一、十五庙门大开,众信徒毕恭毕敬地磕头烧香,问事解疑,祈福求吉。雷家湾的土地庙和老爷庙据庙碑记载,同治二年(1863)为第三次修复,可谓时间久矣。在清末咸丰年间,一个大旱之年,人们祈求“老爷”相助,四季香火不断,青壮劳力奋力抗旱,充分利用雷家堰灌溉农田,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炮里乡的三村半社、四坡村的三村半社到此取水以试神灵之验。三义庙和无量庙在张家湾,明天启三年(1623)二次修复,由陈、张、王、雷等姓建,三义庙祭刘、关、张(三国人物),突出“义”字。无量庙拜祭无量神,当地俗称“无量爷”,即“阿弥陀佛”。老爷庙和三义庙遥相对应,表现了雷家湾和张家湾的亲密无间。

雷家大院占地2.3亩,分南院和北院。任意走进一院,门前古槐参天,上马石、拴马桩、下马墩放在旁边。格局是进了门房——两边厢房——厅房,过屏风出了厅房进二门又是两边厢房,过了厢房进楼房,过了屏风出楼房,进后院还有偏厢房和崖厦。院内全是中国传统的对称建筑风格,逐渐升高。四合院套四合院,房不连房,院中有天井,通风、采光条件优越,一看就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门房的门墩石雕刻工艺超群,房内的屏风、格子门、房柱、楼梯均出自能工巧匠之手,上面的图案人物形象活灵活现,花草林木逼真难辨。据年近七旬的雷家大院后辈雷甲友讲:“过去大厅房左为家宅六神,右为祖辈牌位,名人字画挂在两边,字画装裱精致,下边用牛角绑住拉展不打褶,门前有皇上赠的文魁武地牌匾,院内栽有银杏树十分漂亮。”1964年社教运动,收的东西就拉了几天,名人字画就烧了几十卷。

北院1869年上梁大吉,南院1872年建成,距今约140年,相传大院是由雷甲友的太爷雷运初出资所建,他是清咸丰年间的举人,在四川做都督,在此期间他把关中的插秧技术带到了四川,改变那时的窝栽做法,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惠及当地百姓,当地人十分敬佩。在离任回乡中由于心地善良,怀揣菩萨,跋山涉水回到雷家湾,捐资修雷家堰,购置了太行山汤房——兴隆宫,修建雷家祠堂,供奉祖先,供奉菩萨,传承家训。虽然1958年已被破坏,但痕迹依然可见。20世纪50年代南院还曾作为鸣犊三乡粮库,北院还曾是老燎原社的办公场所。雷甲友的爷爷雷汉民国时曾任陕西省财政厅官员,四爷雷普民国34年(1945)任陕西省民政厅官员,还有从雷家大院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的。新中国成立后雷家又有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的优秀才子,还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各级官员。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进城务工者,有开店的,有办竹器厂、镀锌厂、鞋帮厂的。村两委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群众利益,历经八年赢得了环境污染赔偿案。2007年通上了自来水,2010年建成村委会办公室。村内部分道路硬化,沿河有鱼塘,沿塬有砖厂,塬顶有机井,村中正在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保护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

鸣犊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长安区东北部。东邻炮里街道和魏寨街道,南靠引镇街道和蓝田县史家寨镇,西连大兆街道,北接灞桥区狄寨街道,总面积43.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鸣犊街道下辖18个村(居),其中: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2011年,鸣犊街道总人口38958人,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90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2亿元,各类存款余额3.8亿元。

北宋、元、明记为鸣犊镇。

清设鸣犊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曾设鸣犊区、镇、乡、联保等。

1949年,设鸣犊区鸣犊镇。

1951年,为鸣犊乡。

1958年,成立鸣犊公社。

1966年,改名东风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

1984年,改设乡。

2001年1月,将马兴乡并入鸣犊镇。

2008年5月,撤镇设立鸣犊街道。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

  • 罕见姓氏-庙氏村落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梨园乡三河村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湾街道山头村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小丰村八组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仁义堡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少陵原东坡,清水河西岸,西安火车南站东.南依龙渠沟,北与仁村相连.160多户,630多人. 相传建于明崇祯年间,最初有仁姓住此,得名仁家堡.后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将军庙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走出鸣犊街道向东,沿半引公路过浐河,从杨沟十字向南约两公里,鸣犊.魏寨交界处,即为将军庙村地界.东靠白鹿原,西临浐河川,北接张家坡,南接魏寨侯村,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高寨子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少陵原畔,鸣犊街道西南,与炮里原隔川相望,南与引镇街道毗邻.全村1600余人,耕地1700余亩. 以高姓为主,占全村人口70%,村内原有一对古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王乐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地处长安区东部.白鹿原下,浐河东岸,南与师三村为邻,北与灞桥区红旗街道常家湾.南江村为邻,东与上塬村接壤.2个村民小组,192户,783人,耕地6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师二村、师三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东靠白鹿原,西临浐河滩,南邻师一村,北邻师三村.村西半引公路畅通,西康铁路全面贯通,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方便.3个村民小组,由分队前百余户上升为180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师一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师村位于白鹿原南坡,浐河东岸,鸣犊街办东北3.5公里处,是浐河川道的一座古老村庄.全村现有4个村民委员会,即师一.师二.师三.赵家顶,12个村民小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马莲滩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西安浐灞生态区上游,长安区鸣犊街道东北三公里处,东靠白鹿原,西邻浐河,北接强坡村,南与郭村接界,半引公路从村旁通过.8个村民小组,384户,1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东高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6个村民小组,1600余人. 公元652年一个晚秋的早晨,唐高宗率众出延兴门,经马腾空,狩猎于终南山麓.凯旋而归时,经鸣犊镇,上一沟壑.天色已暮, ...

  • 【长安村落】——鸣犊街道吊钟沟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位于鸣犊街道办南0.5公里.少陵原塬坡的一个支沟内,西靠少陵原,东临浐河川.北临孙家场村,南接张雷湾村,半引公路从村中通过,交通十分方便.姓氏繁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