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周总理亲切地称她“小白蛇”,王瑶卿先生叫她“鬼妞”

刘秀荣说:“我从事京剧事业75年,入党42年,京剧是我的初心,传承、弘扬京剧艺术,就是我一生的使命。我要把一生的热血都倾注给京剧,像保护生命一样地保护它、振兴它,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终身不忘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之情,更不忘党的温暖怀抱。”(来自央视频)

刘秀荣的代表作京剧《白蛇传》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的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刘秀荣也获得了表演奖。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亲自给她颁发了奖状,还亲切地叫她“小白蛇”。

刘秀荣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京剧演员。她出身梨园家庭,父亲刘少泉是唱京剧老旦的,一年到头搭班演出,奔波劳碌,可是所挣的“包银”却保不住一家六口的温饱。刘秀荣天资聪明,可惜家境贫寒,学校的大门对她紧闭。但在父亲的熏陶下,刘秀荣的智慧的幼芽开始在京剧艺术的土壤里萌发了。在家里,父亲和同行们说戏、吊嗓,她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跟着父亲去戏园子,她仿佛踏进了艺术的宫殿,演员们优美的演唱、华丽的服饰、千姿百态的水袖,使她如醉如痴。回家来她关上房门,也像演员们那样扮起妆来,床单当斗篷,枕巾作水袖,尽情地舞,尽情地唱,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活的人,幻想着自己将来也能在正式的舞台上这样轻歌曼舞。父亲理解女儿的心思,在女儿11岁时,把她送到“四维”儿童戏剧学校正式学戏。

然而,真正使刘秀荣的理想得以实现,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刘秀荣转到了刚刚建立的中国戏曲学校学习,在这里,党和政府给学生们派来了最优秀的教师,创造了最优越的学习条件。一条通向理想的广阔道路在刘秀荣面前展开了。

当时,王瑶卿先生以古稀之年担任了戏校的教授。党对戏曲事业的高度重视,使这位饱经沧桑的京剧艺术巨匠热情倍增。他像园丁那样辛勤培育着满园的芳华,像伯乐那样以慧眼识得千里马。生逢其时的刘秀荣正是被王瑶卿先生的慧眼所识。

当时,刘秀荣仅在京剧《红娘子》里演一个小丫鬟。但她那双炯炯有神的、会说话的眼睛,透露着聪明伶俐,一举手、一投足能够比较好地传达出剧中人细腻的感情。这些,王瑶卿先生都看在眼里。没过几天,王先生就把刘秀荣、谢锐青、王诗英等几个同学叫到家里,给她们说戏。刘秀荣是同伴中年龄最小的,但是她的唱却把先生的要求最好地体现出来。王先生听了十分高兴,跟别人说:“别看这孩子在一边不言语,她那心眼儿里可有数,真是个'鬼妞’!”

戏曲学校排演田汉创作的新剧目《白蛇传》,由王瑶卿先生担任艺术顾问,王先生还和史若虚校长共同设计音乐唱腔。当时只有16岁的刘秀荣作为主演,她深知要演好白素贞这个文武并重的角色不容易。为了适应角色的需要,她每天增加了三次练功时间。早晨四点钟起床,开始练第一遍功;等到同学们练早功的时候,她已经练第二遍功了;中午,同学们午休,她又拿着枪、剑去练枪法、剑法;晚上自由活动,她还要加练一遍功。经过这样的反复苦练,刘秀荣的功夫更加熟练了。

王瑶卿先生曾多次和弟子们说:“要想台上有(绝的),就得肚子里宽绰。”他还说,“什么是美?你演的是这个人(物)就美了,不能演什么戏,都是一副脸子。”通过排练《白蛇传》,刘秀荣亲身感受到了这些话的深刻含义。

刘秀荣扮演白素贞一角的成功,使王瑶卿先生欣喜万分,把她收为入室弟子。《白蛇传》是刘秀荣的成名作,在这出凝聚着王瑶卿、田汉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的戏里,刘秀荣的表演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在2011年召开的由中国戏曲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处主办的“《白蛇传》的继承与发展暨刘秀荣教学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刘版《白蛇传》为中国戏曲学院的“校戏”树立了标杆。即原创性,刘版《白蛇传》定稿本是中国戏曲学院的;权威性,文学、唱腔、导演都要经得住推敲、具有权威性;影响性,不光家里开花,在社会上也要产生影响以及教学的可传性。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刘秀荣老师去世的当天上午还在国家京剧院建党百年大会上热情洋溢地发言。没想到下午就去世了!秀荣老师一路走好!

(本文的大部分内容编辑自金秋《京剧旦角好角刘秀荣》,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戏曲群星》)

刘秀荣老师走了……她的微信留下了一幕幕幸福时刻,动人时刻,闪光时刻……

刘秀荣老师说:“我从事京剧事业75年,入党42年,京剧是我的初心,传承、弘扬京剧艺术,就是我一生的使命。我要把一生的热血都倾注给京剧,像保护生命一样地保护它、振兴它,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终身不忘祖国和人民的大爱之情,更不忘党的温暖怀抱。”

让我们永远记住京剧界这位“党的女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