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天价补习班逃课:父母控制欲太强,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以前只在新闻里看到父母被孩子气进医院,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也发生在我身边了。
二表姐的儿子今年小学毕业,小升初成绩不好。于是,暑假来了,就给他报了一个很有名气的补习班。
这个补习班不仅贵,一节课三百多。而且还要托人找关系才能挤进去。
谁也没想到,最近表姐回老家办点事,没亲自送孩子。老师电话追来了,我这个小外甥已经逃课三天了。
表姐一顿打,原来是翘课和同学去商场玩XBOX游戏了,钱还是找同学借的!
表姐血压膨一下飚起来,胸口发闷,上医院挂了两天水。
表姐给我打电话说,为了儿子的学习,她操碎了心。
洗碗、扫地、拿快递,家务从不让孩子做。
每顿牛肉、鱼、虾,各种汤,花样不断。
家长群里有谁推荐了好的学习资料,一定是第一时间买回来。
表姐说:学习!学习!我每天嘴巴都挂在他身上了,没想到还会逃课!
这个天价补习班,一个暑假要一万多,她本不想报的。
但一想到上初中了,如果成绩还是中下游,将来高中能不能上都要打问号。
想了想,她咬紧牙报了。
可儿子却一点不领情,妈妈说两句,他动不动就顶嘴:你报的班,你去上。
她无奈地说:想让他学习,怎么就那么难呢?
2
这几年和表姐来往多,我的感觉是,她对养娃很焦虑,而且控制欲很强很霸道。
在她孩子的生活中,她充当的是一个唱黑脸的“魔头”角色。
比如说,我这个外甥很喜欢日本漫画,她以不务正业为由,严令禁止。
有一年,我给外甥买了一套古惑仔漫画,表姐很不高兴,觉得不健康,教坏了孩子。
家里的电视也很少开,电影院也几乎不去,还把别人送的漫画书全部藏了起来。
书架上只允许放教材辅导书和世界名著,叫我开过好几回书单。
可是我费尽心思开了以后,她又不知道听谁说,我开得书太阴暗,不够正能量,不适合孩子读。其实只不过书单里有一本《许三观卖血记》。
孩子喜欢玩滑板,报个班学了三个月,成绩又下滑了一点。她就说太危险,耽误学习,也严格控制起来。
我劝了表姐几次:要给孩子一点空间,控制欲太强了,孩子不反抗则以,一反抗都是大事。
她每次听了都是直点头,但是回家以后,还基本是一如往常。
所以,想想我这个外甥,日子过得有点难啊!我要是他,十有八九也要逃课。
这一次外甥的逃课事件,给了表姐强烈的刺激。昨晚上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终于表示要改一改教育方式了。
3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
想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能考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这一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只能去引导孩子,去爱上学习,却并非是控制他们丢掉一切爱好,必须去学习。
因为当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好,你让孩子做什么,这都是赤裸裸的逼迫。
解决之道,还是在一点一滴中建立信任,让孩子愿意与你沟通,跟你说“小秘密”。
很多时候,孩子只想要父母很多很多的爱。而父母最大的念头,或者说欲望,只想要孩子好好学习。
学习,作业,成绩成为了横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一个站在沟这边,嘶声力竭地喊着:只要你好好学习,什么都可以。
在沟的另一边,孩子在叹气:你们眼里只有学习,你们不爱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父母让孩子听话,而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
4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有一集,叫《茉莉的最后一天》。
台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剧照
茉莉的妈妈是留美的硕士,原本继续深造就能成为教授,但为了照顾孩子,她放弃了。
从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女儿上学快迟到了,她拿出打车费,还要加上一句:
好好念书啊,不然就是不孝。
她在女儿面前最常说的话,你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对不起妈妈。
茉莉在妈妈噩梦般的高压下,终于不堪忍受,在一个深夜跳楼自杀了。
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是知名育儿专家,她曾说过一件事。
有一个孩子家长打电话给她,说孩子不听话,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想带着孩子去咨询,李教授说不用带孩子,你自己来就好。
这个家长很纳闷,李玫瑾讲授给出了父母忽视的一个真相:
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孩子的行为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孩子对父母有天生的亲密感和本能的依赖,而是什么让他们最后和这个依恋者决裂,成为“无话可说”的人,正是父母自己。
父母控制太强,是孩子一生的魔咒。
再好的教育,抵不过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世上的父母都爱孩子,可是,却很多人在孩子看来是“以爱之名”,却没有“爱之实”。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爱孩子,和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5
学会倾听孩子的话。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着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味地用高高的姿态,去要求孩子做什么,该怎么去做。
中午,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孩子说:今天的饭菜真好吃啊。
你不同的回应态度,决定了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是倾听还是说教。
如果你说:一定要多吃饭菜,才能身体棒,不能挑食。
这就是说教,即使你回应了孩子,可是,是一种教育的口吻和态度,会让孩子感觉很不舒服。
如果你说:是啊,这个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错。
只对孩子的话进行肯定,而不再延伸地去评价和要求,这才是倾听。
看过《正面管教》这本书,里面就提到:
父母不愿意倾听、理解孩子的话,最终可能会丧失倾听的机会,到最后孩子什么不愿意和父母说。
6
允许孩子犯错。
犯错对于孩子来说很正常,而且,也是一种成长。
也正因为一次次的犯错的经历,让孩子慢慢摸索出正确的答案,也习得一种获取正确方法的本领。
姚明曾在一次采访中对记者说:
我NBA总共出手了6408次,投进了3362个球,失手了3046次。 另外我还有1304次的失误。如果没有这4000多次的错误,我也成不了今天的我。
因为父母不允许犯错,有很多的孩子在学习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由此而产生压力大,挫败感强烈,甚至造成孩子的“蛋壳心理”。
“蛋壳心理”是心理学的一种说法。
它指的是因外部压力给予的压力大,因此产生对自己、对价值观的怀疑,内心极其脆弱,像鸡蛋壳一样易碎。
有这种心理的孩子表现为:
只接受赞叹,接受不了反对意见
内心脆弱,容易被外界情绪干扰,敏感多疑
只接受成功,无法面对失败的打击
遇到逆境,容易感到失望,会有极端行为,甚至轻生。
想一想,你的娃中招了吗?
7
用无条件的爱去接纳孩子
有一段时间,我家儿子阿呆特别喜欢玩扔玩具车、扔奥特曼的游戏。
他说这样车子飞起来,像飞机、奥特曼一样。
我说了很多次,这样容易把车子弄坏。可是,这样玩车带来的强烈的欢乐感,还是让他选择对我听而不闻。
有一次,他带了一辆自己特别喜欢的车,是自己用乐高拼的小汽车,当小朋友提出玩“飞车”的游戏,他拒绝了。
两个人拉扯中,乐高玩具车掉地上,散架了。
他很难过,但是,眼神又怯怯地看着我。我蹲下来和他一起,把乐高零件捡起来说:
爸爸知道你很难过,我们把零件捡起来,回去再拼。
而我这样不批评,不责怪的方式,反而让儿子很受用。
这样的事情多练,基本上我说什么不可以碰,他都会听一听。
反思一下,是因为我无条件地接纳他,爱他,才会让他选择听我的话。
以前,他做错事的时候,虽然我没有打骂,但总会“落井下石”地来一句:看吧,不听话,弄坏了吧”。
美国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
当孩子却是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可能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是,懂得如何去爱,有方法地去爱,这才是给亲子关系做加法,给亲情添砖加瓦。
反之,千方百计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一会操心这个,一会这不准做,那个绝对不行。
那这种父母,控制欲太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魔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