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长安街上的“三座门”,到底是不是门?
北京的长安街,被称作神州第一街,见证了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次兵和重大活动。
旧时的长安街没有今天的宽度,没有今天的畅通。在历史上,长安街上有著名的“三座门”。
长安右门
要说三座门,咱们先来说说长安右门。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在千步廊的左右端和最南端。分别各有一座皇城城门,规制相同。城门为单檐歇山式黄琉璃瓦顶红墙三券洞门。
面向左边为长安左门,面向右的为长安右门。面南的就是大明门千步廊,两侧分列着中枢机构,西侧的军事机构是五府。
东侧的行政机构是六部和宗人府,鸿胪寺、太医院、翰林院等。基本是左文右武的排列。
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是皇城通往内城东西部的主要通道。文武百官上朝多是取道长安左右门。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的汉白玉石栏拆除。
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车。1952年拓宽长安街拆除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
西长安街三座门
西长安街三座门,位于南长街南口附近的长安街上。东向西,在西长安街牌楼与长安右门之间。《日下旧闻考》书中记载,乾隆十九年于东、西长安门外曾筑围墙各设三座门。
清代的西长安街三座门是三座独立且相连的砖石结构琉璃顶儿的小门。通过红墙和三座门,让长安右门外再多一道保护的门户。
1913年为开通长安街,将此东西三座门改为改建为红墙、黄琉璃瓦歇山小式顶之三孔券门,名字仍称东、西三座门。
1951年,三座门因影响交通被拆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