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和陕西原本是一家,为啥被一分为二?

在明朝统治时期,甘肃和陕西是一体的。但是在清朝入关以后,甘肃省与陕西省被分家了。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甘肃省与陕西省的关系非常复杂毫无疑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甘肃地区对中原王朝至关重要。简单来说,甘肃就是甘州和肃州的合并简称。在古代历史上,甘州和肃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甘州是现在的张掖市,肃州则是现在的酒泉市。在中原王朝稳定了国内局势以后,一般都会全力经营西北地区,打通著名的丝绸之路。从汉朝到唐朝,历代的中原王朝一直沿用这个模式。甘肃省的很多地名都与这一发展战略有关,例如武威、张掖、酒泉等等,都是中原王朝通过一系列战争建立的。从文化上来说,甘肃所处的陇上文化与陕西所在的关中文化,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又不完全一样。在宋朝统治时期,西夏政权迅速崛起,控制了甘肃、宁夏等地,与宋朝长期对抗。宋朝动用全国的力量,也没有能够消灭西夏国。在这一时期,甘肃地区的民风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国家的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的管理,元朝建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成了10个行省。甘肃省就是这个时候建立的,属于十大行省之一。但是,元朝的行省管理结构比较简单,一些官员的设计存在问题,需要后续王朝进行完善和调整。元朝统治的时间并不长,1368年,明朝建立,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的北伐,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

在明朝统治时期,明朝对元朝遗留下来的行省制度进行了改革,一些新的省份开始出现,例如广东省、贵州省等等。但是在西北地区,明朝却把甘肃省与陕西省合并了,这是怎么回事?虽然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但败退回草原的蒙古贵族们并不甘心,蒙古骑兵屡屡南下。其中,甘肃和陕西地区属于重灾区。为了调整各方面的力量,明朝决定把甘肃省和陕西省合并为新的陕西省。

二、甘肃省在明朝被并入了陕西省在明朝统治时期,甘肃省被并入了陕西省。因此,明朝陕西省的管辖区空前扩大,包括现在的陕西省、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宁夏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清朝入关以后,逐步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当时,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到了清朝皇帝的面前。清朝入关的初期,继承了明朝的行政区划。但清廷发现一些行省的面积太大,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例如湖广行省、江南行省和陕西行省,这些行省面积辽阔、人口众多,这些省份的高官存在割据一方,与朝廷抗衡的可能。为了把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清朝顺治皇帝在位的后期,清朝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行动。按照规定,每个省只能有一位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就是主抓民政的副省级官员,属于全省的二把手。但清朝在陕西省设立了两个布政使,分别是陕西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其中,左布政使驻扎在西安,负责关中地区的各方面事务。右布政使则驻扎在兰州,负责陇上地区的各方面问题。很明显,这就是陕西与甘肃分家的第一步。到了康熙皇帝上台以后,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已经稳定。康熙七年,清朝正式把陕西省一分为二,分成了新的陕西省和甘肃省。除了陕西省,湖广省被分成了湖南、湖北,江南省被分成了江苏和安徽。由于清朝的疆域面积比较大,而且不断的向西发展。到了清朝乾隆时期,甘肃省的管辖区基本确立。当时,甘肃省的管辖区包括现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东部、青海东部和内蒙古西部,成为了西北地区最大的省份。从乾隆时期开始,截止1928年,甘肃省基本上保持了这样的行政区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