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降将,为何关羽张辽被后世推崇,于禁却被世人指责?
建安二十四年,为救曹仁,曹操集结了七支军队,而魏国将领中有资格统领这七支军队的人不多:夏侯惇在许昌附近需要把守后方保护曹操自然不能去救援;夏侯渊身死汉中;曹洪、张颌驻守关中来不了;从距离上看其实是徐晃的部队离曹仁最近,其次是张辽,但他们二位虽有假节之权,但也无力统帅七支归属不同将领的部队,所以必须派拥有更高权力且是曹营第一外姓将领的于禁前去。
可谁能想到于禁的命不好,部队还没完全到战场开战就遇到洪水,七军全军覆没;幸好曹仁守城一绝,才能等到后来徐晃和张辽领军来救援。曹仁被困樊城,曹操的族弟。曹操救人肯定 不能排个草包去。于禁当时拥有步骑三万,实力强悍,而且于禁拥有节钺,这个很牛的。
官渡曹操的部队也就三万,遇到大暴雨,被水冲散装备和淄重,将士无法作战,于禁的三万人集体向关羽投降,这是三国历史上最大一次集体投降,这间接导致关羽部队粮食短缺。吕蒙陆逊击杀关羽后,将于禁带到东吴,并且孙权和于禁并马而行,可见于禁的名气。回归魏国,曹丕仍然封其为将军,于禁牺牲个人威望保全三万将士性命,而曹丕也没有难为于禁家属。
于禁何许人也?曹魏五子良将之首,第一个被授于假节鉞之权的外姓将军,可以说是曹魏前期大将军以下第一人,官职左将军(古时候左尊右卑,所以乐进的级别是要略低于于禁的)并且于禁治军之严谨是出了名的,仅两个随从就能兵不血刃缴了朱灵的兵权,这点曹操自己都办不到并且佩服的。但是于禁有个问题就是不允许自己的军队劫掠,所以于禁的部下是整个曹魏最寒碜了。
当时七军被围而非全歼,凭于禁的眼光一定知道反抗必死,所以宁愿自己背这口锅。好人做一件坏事叫明珠暗投,坏人做一件好事叫浪子回头。于禁投降在于天灾,手无寸铁也抵抗不了了,庞德不投降是因为投降了好几次了,只有曹操对他还不错,却不信任他,他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曹操看走眼了,最后曹操感慨是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于禁相当于东吴周瑜级别,所以投降轰动三国,早期投降该换门庭那时都官小卑微,只要有诱惑就会投降。吕布和马超是当时诸侯里面级别较高的,投降也只能保命。所以于禁悲催了,关羽为何招庞德而不招于禁,因为庞德官微。如果关羽不兵败,于禁不至于那么身败名裂,反而会因为拒不投诚而名垂千古,比如徐庶。于禁在曹魏级别跟关羽在蜀汉同级别,都是假节钺,怎么投降,东吴抓回去都得善待于禁。
于禁是曹操时代唯一一个假节钺,拥有极高实权的将领,连宗亲都没有人可以假节钺。曹操也多次提到于禁的毅重,忠诚。但这样的人在樊城之战还不如刚刚投降曹魏没多久的庞德忠烈。投降了关羽,关羽死后又成了孙吴的俘虏。于禁的投降狠狠的打了曹操的脸,会被钉在耻辱柱上不稀奇。
而张辽白门楼是有意赴死,曹操本人也惜才,后面合肥逍遥津,张辽的八百死士拼死奋战也是报曹公的恩德。关羽的忠义就更不用说了,关公正史中的原话是,我虽然投降曹公,但因为与刘备的结义金兰,终究要回刘备那里,我会报效了曹公的恩德后再走。所以斩颜良解白马围,报答了曹操后离去。对曹操对刘备都是尽责的,不愧为忠义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