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谜团交接班┃宁镇合作主战场已定┃背后是时代变迁的逻辑!

时代变迁,仍在继续。

NO.1 
十几年前就在讨论的农村空心化,还在进行中:撤并行政村,撤并中小学,甚至连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镇级高中都不能幸免,农村人口往小城市集中的步伐正在加快。
而在小城市,则出现了另一种空心化,叫老城塌陷。很多三四线或者不入线的小城市热衷发展新区,老城区已经塌陷。
作为城市食物链顶端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变大的趋势仍在。大城市变大的途径无非这几种:城市扩容、用地属性调整、老城区改造、失败项目再利用等。这几种途径要不难度极大,要不成本极高,要不可操作性极低。
城市扩容与用地属性调整的难度不用多说,老城区改造的难度也不为人知,据了解,很多老城区建筑一旦拆除就只能用作绿化等基础公众设施建设。所以才有了将老旧建筑改造成城市硅巷的思路(老旧建筑的改造成本比拆除新建成本还要高,但没办法)。
所谓失败项目再利用,难度也很大。比如南京南站的明发广场,比如湖南路地下商业街,又比如有争议的大报恩寺等。
那老城区和失败项目怎么办?留着等政策,或者百年之后这些都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白”(比如百年后的河西和江北新区核心区,其再开发的成本大概率比明城墙内郭范围内的成本高,这个时候老城区会重新迎来生机)。对于个人来说百年很长,但对于城市发展和历史进程来说,很短暂。
开发成本高的地方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留白”,那么我们这一代就要利用上一辈人的“留白”。

NO.2 
▲龙袍新城开始大规模建设,图源网络,侵删。
作为南京九大新城的最后落地的新城,龙袍新城从总体规划公布到开启大规模招标建设,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龙袍新城之后暂无新城,这不,跨界一体化发展过来接班。
▲图源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官微,侵删。
经常关注我们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解答了几大谜团,也留下了几大新谜团。
▲G312创新走廊大致范围,图源地图截图,侵删。
解谜之:
1,宁镇宁句特别合作区范围基本确定在G312创新走廊内。这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宁镇宁句特别合作区来了?
2,216研究区的范围也可以判定就在G312创新走廊内。这也基本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测:南京最新最强概念:“216研究区”到底在哪?
暂未解谜之:
1,216研究区是我们南京都市观察自己的称呼,这个概念显然不能与G312创新走廊划等号,能否打造成与紫金山实验室同样高度的新引擎呢?
ps:之前我们说过,紫金山实验室由东南大学主要参与,那么这个216研究区按苏省的传统理应由南京大学来牵头,但现在还没见消息。
2,G312创新走廊的主要参与方南京和镇江能够全身心投入,尤其是镇江,是否真的能够掉头往西?目测这样级别的合作区对于小城市来说,三心二意是不行的,一旦失败又会变成了留给子孙后代的”白“了。
新谜团之:
▲舍近求远之后的思考,图源地图截图,侵删。
1,作为距离更近的句容,未来作何打算?继续盖房子吗?
2,作为南京都市圈城际地铁的标杆——宁句城际沿线如何利用?可否成立吸引小的工作室的合作区。以我们为例,后期如果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肯定希望产生收入之前的成本为0(如房租,水电,物业等),一旦产生了收入,税收方面给不给优惠无所谓。那么,把工作室放在都市圈可以不?办公地点可以,注册地必须在南京。那么,模式就出来了:
在宁句城际沿线设立合作区,吸引注册地在南京的小工作室落户,减免所有费用,但没有税收优惠。产生的GDP和税收等两地按比例分配,并设置回流条件:达到一定规模后必须或者可以回流南京。通俗点讲就是:成功了回来,没有的话待在原地继续努力,这是多赢的局面。

NO.3 
符合时代发展变迁趋势的宁镇特别合作区已定,解开了谜团,又迎来了新的谜团。而人类,就是在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进步的。

以上部分图片来源已标注,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另吐槽、爆料、建议、咨询和商务合作,都可以加小编微信哦!

-END-

往期精选

● 双节高低调┃懂王戏精高调逛医院┃宁宣高铁低调预可研!

● 宁马宁滁城际携手招标┃开启都市圈四大金刚时代!

● 南京地铁之痛┃自家招标揭伤疤┃别家进度来撒盐!

喜欢就点个“

”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