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移民时代的家文化——答《中国文化网》记者问

文化中国网

全国首家“家谱传记书店”开业之时,《文化中国网》采访了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的涂金灿总经理;现在,在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与应用课题组授权他们建设“北京大学家族文化研究与应用基地”时,我们再次专访涂总,希望把他们的姓氏家族文化开发成果推介给大家,助益于注重家族文化建设的千家万户。

一、是什么动力让你钟情于“家谱传记文化”?

答:我的老家是湖北孝感。东汉初年战乱频仍,原籍山东的董永随父流落到湖北,父亲得病后董永靠打长工维持一家生计,后来父亲病故无钱安葬,董永跟当地富户汤员外签了卖身契换得银两才安葬了父亲。董永卖身葬父的孝道善举传遍乡邻,以致天上王母娘娘的七姑娘都感动得下凡求亲,这就是传唱至今的“孝心感天,仙女下凡”董永七仙女爱情故事,孝感也因此而得名。我外婆家就在董湖村,文革期间我时常生活在外婆家,董永庙就成了我们一群童年玩伴的“百草园”。那时原本宏阔的董永庙只剩几堵残垣断壁,游客香火更是销声匿迹,草坟几座、竹林一片,斜阳夕照时外婆时常牵我走过,讲那孝子得善报、仙女下凡尘的故事。朴素的孝道意识在那时已经浸染我的心田。

走入社会以后,见识了等级社会的残忍无情;后来去深圳,见证了特区的繁荣发展,也领教了商业社会的尔虞我诈,深感当今社会如果要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回到人的文化,在西方是人道人权,在中国就是孝道公民。当然孝道文化的表征有很多,我是从“血脉至亲、家史传承”这个角度来理解和切入的,加之从小读书就喜欢传记文学,所以我就提倡家谱传记。其实系统地说应该是“个人文化的传记文学、家族文化的家史家谱、姓氏文化的寻根创新。

二、你们强调“平民传记”与“百年家史”概念,请问您对此怎么理解?

答:个人出书,历史见证;家族出书,文化传承。让每个老人都有一本回忆录,让每一家庭都有一部家族史。这是我们的倡议和愿景。传记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外名人无不立传,但平民传记却不多见。在上帝面前生命是平等的,帝王将相可以树碑立传、青史留名,凡夫俗子也不能轻如鸿毛、灰飞烟灭,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平民立传将蔚然成风。

家史记录一家一族之史,主要内容有家族渊源、房脉谱系、大事年表、人物传记、族规家训、艺文图志等。对比家谱的体例和格式,家史编修要自由一些,正所谓“清理书信和日记、翻检照片与影集、编写百年大事记、苦难辉煌重点写……”,将这些元素连缀起来就是一部家史了。我们倡导编写“百年家史”,因为百年正好五代左右,五代都是血脉至亲、敬爱尤深,年代不远脉络清晰、资料易寻。对家族文化的总结来说,编写“百年家史”是头等大事,因为目前很多家族历史、人物故事只以口耳相传,一旦老人们离世与资料散逸,再想搜集整理就困难了。在家谱编修中,我们也倡导先编百年家谱,即所谓的房谱或支谱,有家史做基础,家谱编修将很顺利,至于大的族谱待各个房系家史、家谱资料齐全了编纂起来自然就很容易了。

总之,修谱立传乃民间优良传统,人生留书体现基本生命价值。尽管从1949到1979三十年间传统文化遭到恶意贬斥与肆意践踏,但在我们心灵深处,尊祖敬宗的意志还是坚如磐石,一俟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民间的祖宗祭祀、家谱编修、树碑立传又回归复萌并蔚然成风。曾几何时,只有名人政要才能著书立说,但自新世纪以来,随着温饱问题逐步解决、生命尊严逐步觉醒,体现“个人价值与家族文化”的自由书写兴旺起来,我写我人生、我写我家史、我编我家谱成为时尚。在北京,中等以上文化的老人都有写书出书的打算,只要稍加引导或培训,老人出书、家族出书将形成热潮!

三、你们开办“家谱传记书店”的目的是什么?

答:2008年10月,我们首创“三千元五十本起订制型个人、家族出书模式”,五年来编辑出版个人文集自传、家族家史家谱三千余种,彻底冲破了只有名人政要才能出书的精神藩篱与商业门槛,使“百姓立传、家族写史、姓氏修谱”成为一种产业、一种时尚!

为了展示出版成果与方便接待各地作者,我们创办了全国首家“家谱传记书店”。书店位于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比邻北大、清华、人大。书店里中外名人传记、姓氏家谱图书琳琅满目,家谱挂轴、姓氏竹简古色古香,体现家族文化的老照片、老书信、老日记更令人驻足停留、莞尔遐思。书店定期举办“老人出书沙龙”与“寻根修谱讲座”,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参观考察的不但有各地修谱写传的老同志,热爱家族文化、姓氏文化的老华侨,还有倾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留学生、驻华文化官员、家谱研修学者。

我们的创举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采访报道的中外媒体主要有新华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老年杂志、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及香港卫视、凤凰周刊、德国《世界报》、奥地利《标准报》等。

家族文化堂

四、据说你在修谱立传的基础上设计了“家族文化堂”,这里面有什么讲究与追求?

答:祖宗坟茔、祠堂家谱乃传统中国家族所重的宗族圣物、灵魂港湾,文革浩劫戕害了传统文化,市场经济的拜金主义又使之雪上加霜,当今社会充斥的物质至上、道德沦丧与传统圣物的毁弃、家规礼仪的荒疏大有关系,有识之士早已呼吁“救救祖先、救救家庭、救救孩子”,新一代乡绅也在致力于祠堂的修缮与族谱的编篡。但离乡创业、移民在外的人怎么办呢?虽然在城里买了房子,但不可能把老家的祠堂神龛搬过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到传统节日,大家都往老家赶,城市的空心化与交通大拥堵自然就成了中国特色的节日顽症。

怎样让城市新移民扎根安家呢?必须建立能够安抚他们心灵的家文化!客家文化为我们解决今天的移民文化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客家人非常重视姓氏、宗族文化的移植与传承,每到一地安家首要的宗族大事就是建祠堂、立家规、修家谱,祠堂规制、祖宗赞像、谱系名册、族规家训不但没有因为迁徙而流失,反而更有规模、更具特色,成为全体族人在第二故乡的精神家园。

北京家谱传记机构致力于城市新移民的家文化建设,根据城市居民单元独居的现实情况,我们设计规划了新式“家族文化堂”:文化堂设在客厅或书房,上方是以户主名字命名的堂名“某某某家族文化堂”;堂名下方是一排由家族文化挂图组成的文化墙,正中间是中堂,中堂赞像是家族百年五代中最值得敬重的一位老人,老人像附注生平小传,赞像两边配中堂对联。中堂像两边依次安排“姓氏祖宗像、迁徙始祖像、家族世系表、先辈挂谱图、亲戚关系图、家族大事年表、族规家训铭、昭穆字派表”等家族文化图表。家族文化墙下端是“传世家书文化组合柜”:传记资料柜、家史画册柜、家谱族谱柜、音像资料柜、家族文献柜。根据房屋面积大小,家族文化墙有宽三米的三组合、宽四米的五组合、宽五米的七组合几种规格,原则上中堂是必须要的,其它可以按自己家庭情况选择与组合。

为了方便单身人士与满足个性化需求,我们设立了订制型的家族文化工场——家工场,个人、家庭、家族可以自由订制“家族文化堂”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图表图像。从三百元一张的布质祖宗像、挂谱图到一万元一套的“家族文化堂”整体设计制作,只要客户提供相应的家族文字、图片资料与订制要求,我们都可以在几天到一个月内完成。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互联网应用,我们将着力开发实用软件与网上订制,真正姓氏家族文化消费进入家庭、成为时尚!

五、 顺应当前的姓氏文化、家族文化热,你们准备开办“姓氏文化寻根游学班”,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答: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部落认同是个体生存的基础,姓氏符号就是宗教图腾。历史上中华姓氏曾经有过几千种,现代常用的还有几百种。随着社会发展与族群交融,姓氏已不再是等级身份的严格标志,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姓氏理念还是传承至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明姓氏的独特与尊严;“同姓三分亲”,成为社会交往的终南捷径。

姓氏文化亦学亦商,古往今来姓氏典籍汗牛充栋,姓氏商品也畅销不衰。古有姓氏甲骨、竹简,今有丝绸、陶瓷。湖北回乡青年王光杰创设“姓铭堂”,十四片竹简上篆刻二十四句诗、中间一个祖宗像,产品畅销国内外,创意案例入选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学术讲义。

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传奇,姓氏渊源、祠堂庙宇、迁徙故事、家规祖训、名人故事都充满趣味、令人好奇,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与追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学习姓氏文化知识、追寻先辈繁衍、创业遗迹,不但能寻根问祖、知其所源,而且能增进民族认同与爱国情感,为生活添乐趣、为社会造和谐。

六、五年来,你们在姓氏、家族文化园地上耕耘,硕果累累,对于这个产业远景,你们有什么规划吗?

答:我们规划的远景项目主要有:

第一、我们倡议在北京建立“中华姓氏家族文化文献资料展览馆”。

姓氏文化是中国人传统的根文化,姓氏史、家族史是民族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修谱立传是百姓之所需、也是百姓之所急,服务型政府应该顺应时代发展与国民需求。现在民间修谱立传风气大兴,但由于文革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导致资料缺乏、人才不济,民间修谱造成许多损失与浪费。姓氏文化发源地本在中原,但由于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数姓氏宗亲会总部还是在北京。在北京建立“姓氏家族文化文献资料馆”、“展览馆”十分必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也将十分明显。另外,谱牒学本为传统国学之一门,顺应社会需求,应该在重点院校设立传记、家史、家谱编写专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百姓修谱立传提供服务。

第二、建议把海淀图书城建设成“姓氏家族文化一条街”。

海淀名校云集、人文荟萃,早应该建设立足于中产阶层与中等文化家庭的文化大市场。中国人崇古怀旧,所以潘家园生意火爆。但潘家园偏居东南,海淀人前往不便,更重要的是潘家园缺乏文化主题,显得杂乱无序。海淀图书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规划建设的文化一条街,建设初衷是图书展示批销,度过十年左右的繁荣期后由于网购冲击而渐趋萧条,现已成为海淀文化经营的鸡肋。

我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资源优势对这条几近废弃的文化街进行改造利用,规划设立“海淀图书城姓氏家族文化一条街”,把海淀图书城建设成为“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展览中心与产品开发展销基地”。

第三、 建设中华同根园(或称中华姓氏家族文化博览园)。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繁茂,文化灿烂。伏羲造姓,万姓共根,炎黄子孙,血脉同源。寻根祭祖,凝聚共识,敦亲睦邻,和谐共赢。文字记录进化,姓氏标志传承,姓氏文化蕴含深厚的族群基因与人文传奇,既是追念先祖、激励后人的好教材,也是凝聚共识、增强团结的力量源泉。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今天,在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规划与建设“中华同根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作用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七、根据你们的经验与规划,姓氏家族文化产业前景广阔,那你们准备和哪些行业和单位合作做大这个产业、实现你们的愿景?

答:姓氏家族文化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涉及到千家万户,我们输出的合作功能与加盟价值主要有:

(一)图书、礼品销售(姓氏民俗图书、中外名人传记,姓氏家族文化礼品等);

(二)文化资料展示(老家谱、书信、日记、照片等);

(三)姓氏家族文化讲座(姓氏渊源、迁徙分布、名人故事、家谱家训等);

(四)编印个人文集自传、家史画册、家谱族谱;

(五)提供文秘写作与个人、家族音像制作服务;

(六)家族文化工场提供家族文化图表与“家族文化堂”订制服务;

(七)组织姓氏家族文化寻根游学等。

加盟合作方面,目前我们考虑支持合作的是:

(一) 支持老书店改造:

网络购书便宜快捷,传统书店守株待兔肯定竞争不过。但传统书店一般位置好、信誉高,中老年人熟悉信任。我们完全可以把书店的场地功能改造成为“市民家族文化服务中心”,提供“图书礼品展示、出书修谱咨询、文化沙龙讲座、家族文化用品订制、寻根旅游组织”等服务,以特色经营和个性化服务赢得客户喜爱、取得市场效益。

(二)支持大学生加盟创业:

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各地都出台了扶持奖励政策,但有生命力的项目并不好找。“家谱传记项目”既贴近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又符合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三五个大学生加盟开办“社区家谱传记书店”,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城市居民提供“寻根问祖、修谱立传、沙龙讲座、产品订制”等服务,既为社区文化添彩,又为自己和家庭创富,是前途光明的创业捷径。

(三)帮助房地产商建设“文化地产、家族地产”:

现在,文化地产、家族地产概念已经出现,但真正落实到产品和项目上却不多见,“姓氏家族文化项目”可以把这些概念变为现实。每个有规模的小区都可以把会所规划或改建为“社区家谱传记书店”,注入上述姓氏家族文化服务内容,真正把小区建设成为老有所乐、少有所依的家族地产、文化小区,让小区居民真正安心安家。我们倡导的“家族文化堂”正是根据当代城市新移民单家独居特点、借鉴客家祠堂文化经验创设的,完全可以在小区推广,为小区居民营造中式氛围、建设家族文化就近提供咨询、设计、施工一条龙服务。

(四)为老干中心提供更扎实的文化项目:

中国人重视家庭,家族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家族文化氛围的营造是每个家族长者的追求所在;首都有大量的离退休老干部,我们规划设计的“家族文化堂”完全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愿与各老年机构合作开讲座、搞展览,为老同志写传记、编家史、修家谱,搞寻根游学班、建家族文化堂。

(五)为各种机构的高端客户提个性化服务:

金融、保险等机构每年都为服务高端客户发愁,因为这些客户见多识广、口味挑剔,绞尽脑汁策划的项目往往吃力不讨好。其实,中国人重家、爱家,围绕家族文化建设设计产品与提供服务永远不会错。把“寻根问祖、修谱立传、文化讲座、旅游培训”带给VIP客户,“家族文化工场”为他们个性化定制“家族文化堂”,必将赢得高端客户的喜爱与欢迎。

总之,姓氏家族文化渊源深厚、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深入研究、用心设计,开发更多人性化产品与服务,前途无限光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