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主要景点游
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国际大巴扎占地面积398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丝绸之路塔,80米高的观光塔已成为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25元门票真心不值!
入口处。
顶层是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壁画。
壁画。
壁画。
壁画。
第六层是派莱克酒吧。定时有表演。窗外可欣赏市容。
下面的大巴扎。
楼下各层有展品。
展品。
展品。
展品。
大漠奇石、大漠玉器。
西门。
有一个模拟金字塔的地名标志“新疆国际大巴扎”。
二道桥清真寺。
大巴扎内部。
商品种类丰富
环境整洁有序。
价格较高,尤其是工艺品。不敢开口问价。
乐器。
工艺品。
工艺品。
工艺品。
工艺品。
新疆特产-馕
干货
陕西大寺,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永和正巷10号,始建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市内最大的回族清真寺。大殿始建年代无考,建筑专家判断属于清代乾嘉年间所建,重建于1906年,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回族清真寺建筑。占地面积5186平方米,庭院式建筑。
大门。
大门背后。
西面大殿是寺院主体建筑,坐西向东。面阔五间,由前殿、川亭子、月台三部分组成。平面呈凸字形,前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脊兽,雕梁画栋。
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大殿后部伸出上八下四的重檐八角亭,与前殿相连,俗连“川亭子”。
精致的木雕门。
大殿内部。
阅览室 。
花园
做礼拜的人们。
男女分开进行。
红山公园,因地处红山而得名。红山山体由紫色砂砾岩构成,呈赭红色,故名“红山”。据地质研究,红山是在距今约八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时期,同天山一同崛起的。
东门。
从公园东门进去,爬上一段短坡,花丛之中,是一幅雕塑——双鹿迎宾。
大佛寺,这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原古庙群沿红山脚下,由东向西排列:东端是大佛寺,中间是玉皇庙,西端是地臧庙。
当年的红山古庙群曾是乌鲁木齐古典建筑的荟萃,也是庙会游览的胜地,每逢庙会,红山的庙宇全部开放酬神演戏,朝供不绝。
大铜钟。
过大佛寺继续向西有一座石砌的亭子,名叫叠翠亭。亭上一副对联:春雨有心锁绿草,朝阳经此到红山。
远眺楼位于红山最高处。
远眺楼是一座三层的仿清古建筑,占地1150平方米,楼高21.95米,四周138米长廊环绕,廊内雕梁画栋。
楼前大量盛开的菊花。
远眺楼西面,有一座林则徐纪念像。纪念像左侧是禁毒铜鼎。
清道光十九年(1839),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销烟,第二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九月,林则徐被革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被贬官后充军伊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2月4日,他登上红山,感慨万千,吟红山诗一首:“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劲起酒鳞起。”。
林则徐纪念像的西面和南面,是红山断崖,或称红山嘴。在蒙古语中,红山嘴被叫做巴拉哈达,巴拉,是老虎的意思,哈达,则是山石的意思,因此,红山嘴又叫虎头峰。
红山塔原是一座青灰色的楼阁式实心砖塔,共九层,平面为六角,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整个塔高10.5米,塔基高1米,塔基六角每边边长2.2米,塔身每级间高约0.9米。砖塔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建造得相当坚固。200多年来,经历了塞外风雪侵袭和多次强烈地震的摇撼,红山塔依然完好无损,巍然屹立于红山之上,“塔映斜阳”也成了乌鲁木齐著名的旧八景之一,清代诗人宋伯鲁有诗赞红山塔:“流水马声双槛外,夕阳塔影两山尖。
相传传说,远古时代从博格达山上的天池里跑出来一条赤色巨龙,在这里被王母娘娘追上后拦腰一剑砍断,后来,在被砍断的两段红色巨龙处,各形成了一座山,西边的那一座被称为雅玛里克山,东边的就是红山,宝剑变成了乌鲁木齐河。后来河水泛滥成灾,居民认为是蛟龙不驯,故请都统便分别在两座山顶各筑了一座 高过10米的镇龙宝塔,被称为对塔镇龙,形成了如今的红山和雅玛里克山宝塔隔河相望。
站在塔前,眺望四周,如今塔前的乌鲁木齐河变成了车水马龙的马路-河滩快速(国道216)。
繁华的市容展现面前。
由于对乌市不了解,叫不出建筑的名称。听旁边市民说,对面就是雅玛里克山。
沿着红山断崖的山脊继续南行,可达憩亭。雕刻精美。
然后,沿远眺楼一侧的长廊下山。
远眺楼背后的半山腰里,有个山洞,被称为红山地宫。这个山洞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个人防工程,全长460米,山洞蜿蜒曲折,纵横交错,1996年改建成聊斋宫的“珍奇洞”,后改名为地宫。地宫洞口前有十二生肖雕塑。
汉白玉雕刻的吉坛遥祭。
卧龙喷泉。
山脚下,是一潭碧蓝的南湖。湖边是九龙亭。
可能不是周末,游船无人乘坐,停在岸边。
过石桥。
南湖南岸,有一座雕塑,上面有王恩茂的题词:“前人绿化,后人幸福。”
雕塑北面,有一段铭文,记叙了红山公园的发展经历。
公园南门。
到了新疆,天山天池好像是不得不去的景点,因为它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乘529到北郊客运站。然后乘大巴到阜康(20元一人),大概45分钟到阜康。到了阜康汽车站再坐小面包车到天池,5元一个人,10分钟就到天池。
国家地质公园
天池之胜,不仅因西王母“瑶池盛会”名传千古,更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蜚声中外。
来到被誉为“天山璀璨明珠”的国家5A级景区——天山天池,大门外的广场或者说停车场非常大,长度起码有一公里,凸显出天池有多受关注。
游客服务大厅。
天池一个人170(老人优惠价140元)包含门票和区间车。进入景区就要乘坐区间车了,车上有广播讲解沿路的一些景点。中途在哈萨克民族风情园停一下车。在风情园大门口,有男、女形态的石雕人像。
用原木树干构建的大门上,有一只展翅飞翔、张牙舞爪的雄鹰。
哈萨克族毡房,是人们参观的重点。游牧民族的哈萨克人,逐水草而迁徙,易于支撑和拆迁的毡房就是他们的家。毡房有圆柱形毡墙,上部为穹形顶,骨架用红柳木支撑、牛皮绳连接,毡墙与顶用芨芨草编织,外包白毡,点缀有民族刺绣图案。毡房高可达三米,占地面积二、三十平方米,地面铺张毡子和地毯。
羊拉车
阿肯弹唱是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人民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哈萨克民族舞蹈表演
到半山腰看到一泓清池,导游说这是西小天池,又称玉女潭,相传为西王母洗脚处,西小天池状如圆月,池水清澈幽深,塔松环抱四周。
上天池顶的盘山公路,约五十盘。“五十盘”的大湾子处,今新建有“闻涛亭”。
大概20分钟到半小时的样子才能到达天池下边的停车场。
下车后可以走路或坐电瓶车到达天池。我们是步行,仅需15分钟。 走到观景台,眼前豁然开朗,群山环抱着一湖碧水,便是天池了。天池在天山北坡三工河上游,湖面海拨1900多米。湖畔的山上,右边有森林茂密,左边则比较少。据说随着海拨高度不同,这里的山可分为冰川积雪带、高山亚高山带、山地针叶林带和低山带四个自然录象带。在天池同时可观赏雪山、森林、碧水、草坪、繁花的景色。不过这时节,树和草都变黄了,看不到繁花,倒是可以看到金灿灿的黄叶。天池石古称“瑶池”,清乾隆时始以“天镜”、“神池”之意命名为天池。
石碑“天池”,外部轮廓就是天池形状。
天池湖面呈半月形,长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
湖水清澈,晶莹如玉。四周群山环抱。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岭。
天池东南面就是雄伟的博格达主峰,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相连。抬头远眺,三峰并起,突兀插云,状如笔架。
峰顶的冰川积雪,闪烁着皑皑银光,与天池澄碧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高山平湖绰约多姿的自然景观。
游艇在湖面画出美丽的弧线。
圣水祭坛石碑
顺着天池游船码头的旅游栈道往东,湖边有一颗长相奇异的榆树,这就是传说中的定海神针。定海神针。中国神话传说中,瑶池是西王母的仙居之地。相传有一年,西王母在瑶池举行蟠桃盛会。各路神仙如约而至,但唯独忘了邀请瑶池水怪。席间,水怪兴风作浪,周天寒彻。西王母怒不可遏,拔下云鬓间一枚碧玉簪投入水中,镇锁水怪。顿时风和日丽,波平浪静,仙境祥瑞,盛宴依旧。西王母掷下的碧玉簪落地生根,化作古榆。千百年来,这株古榆傲然挺立于天池北岸,一株独秀,枝繁叶茂,测水量深,护佑生灵,被人们誉为“定海神针”。
穿着民族服饰的美女自拍。
再往东是一片云杉林,这种叶呈针形的常绿乔木被称作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树种。在巍巍天山深处,它苍劲挺拔、四季青翠、攀坡漫生、绵延不绝,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风吹林海,松涛声声,绿波起伏,其势如潮。天山的雪岭云杉,据说是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的,后来演变成大西北独有而又最为壮观的林木,它的果球呈褐色,长椭圆形。
在天池的东岸,有西天王母庙(在对面两座山之间),始建于元朝,目前看到的是1999年在原庙址上重建的建筑,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所以也称“娘娘庙”。对人造景观不感兴趣,不计划前往。
沿步行甬道前往东小天池,云看瀑布。盘山而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天池深处空气变得十分清凉。从天而下的天山雪水,似一道白链倾泻而下。
大瀑布顺着山涧,沿着陡坡下行。这条瀑布白练悬空,飞流而下,万马奔腾!
瀑布在树林奔腾穿梭,犹如油画一般。
瀑布溅落时激起的水花烟雾迷离,在白日照射下,会闪现出一道道小小的横跨山涧两岸的彩虹,形成奇特的大地谷底彩虹奇观!又浓又厚的水珠象蒙蒙细雨,把两侧的岩石树木洗刷一新。
瀑布的源头就是东小天池,那条高大的瀑布就是其泻水时形成的。东小天池,一滩碧水,深不见底,平静的就像一面铜镜。
折回天池停车场,坐景区的交通车到马牙山景区索道站,乘索道上山俯瞰天池美景。
不少游客徒步上山
马牙山位于天池大海子西南4.5公里处,海拔3056米,可游面积0.5平方公里。峰顶陡峭、直立,直插云天,形似一排巨大的马牙,故名。它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蚀而成。在山峰北侧、森林边缘有一片由柱状喷发岩经风化、流水侵蚀而成的类柱状石林,造型非常优美,是天池景区中最佳的因冰雕而成的山石。
“马牙奇观”是由成排的古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地质时期隆起的大山褶皱的岩石成分不同,松软的岩层经风雨侵蚀而剥落,坚硬的岩层则剥落延缓。天长日久,“马牙”便展现奇观。
马牙山的石林,无奇不有。有的状似“狼牙”,血盆大口,口吐尖牙,锋利无比,名“狼牙石”。
有的巨石,层层翻卷,若大海狂澜波涛,组成一幅状丽的“海岩涛图”。有的岩石凹凸不平,满身披“甲”,耸起的石柱,活象“鳄鱼张口”,吞噬万物。
有—石如“龟熊连体”,坐立的大青熊,却长着颗乌龟似的脑袋,奇怪难言。有一座石柱,宛如—尊古代塞族牧人的胸雕塑像,头戴平顶、上小下大的毡帽,口微张,或许是在呼唤,或许是注目羊群。神情既泰然又严肃。
哈萨克人把马牙山叫做“玛依阿散”,意思是“易出油”之山。因为这里山势较为平坦,雨量充沛,草肥如油,牲畜食后容易增膘长胖。
站在马牙山顶,可饱览天池美景。
东北面是天池。
东南面是“雪海三峰”,别有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