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华: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六届江西省中学历史教学技能大赛有感

江西省贵溪市第一中学     陈国华     335400

2019年6月3日—5日,第六届江西省中学历史教学技能大赛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十一个地市的数十位选手参赛,展示了别样的历史教学风采。我作为选手全程观摩了本届赛事,与省内历史教学专家进行了思想交流,尤其是鹰潭市教研室的付建平主任在赛后跟我进行了2小时的长谈,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周小泉、郭新德,王丽萍等老师进行了意见交换,让我真正汲取了同仁们的长处,以鞭策自己在中学历史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砥砺前行。回来之后,感觉参加这次大赛收获颇丰,以文记之。

感受之一:思想是历史教学的灵魂

如果一堂历史课的教学设计没有了思想,那这堂历史课注定是没有生机的,枯燥无味的,更重要的是,它不会在学生心中留下任何痕迹,根本不可能实践历史课的课程使命,所以,思想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在这次大赛上,每位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都是带着深刻的思想的去设计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宜春中学的许婷婷老师的《陨落帝星的哀荣------从海昏侯看西汉历史》。首先这个设计就很新颖,让人眼前一亮,许老师从海昏侯的一生切入,来折射西汉的历史,把最新的考古发现与历史密切相连,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通道;其次,以一个人的人生经历这个小的切入点来纵看一个时代的大变迁:(一、悲歌------跌宕人生)从海昏侯一生由王到帝,由帝到平民,由平民到侯的戏剧人生来看西汉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二、重生------惊世发现)从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众多文物来看西汉南北方经济的发展程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三、圆梦------重返故国)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到山东巨野(汉昌邑王地)展出来展现家国情深,实现海昏侯毕生想要回到昌邑故国的遗愿。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学生关注史学前言和学术热点,将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学科性和学术性。这是老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产物,深刻的体现了老师的设计思想,从而使得这堂课有了它的灵魂。

感受之二:打磨是一堂好课的基石

一堂好的好的历史课一定要经过不断的打磨,充实,重塑才能尽显其风采。有时候,尽管设计者有很好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但是没有经过细细的打磨,不断的充实,是很难实现课堂的重塑的。在本次大赛上,不断的打磨过后的课才成把最优秀的部分展现给观众,才是最优秀的作品。正如景德镇一中的周小泉老师在其赛后的记述中所言,从课题的选择到确定课题后的材料收集(发动了其他老师还有学生和一起参与进来)到课件的制作到不断的课件修改都是经过反反复复的打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的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充实,甚至于课件的颜色都要做讨论和修改,最后才完成了整个教学设计的重塑。我想其他优秀的选手都是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练的过程才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类似于凤凰逆磐般的重生。当然这也是优秀选手认真负责态度的体现,也是对历史教学那份由衷热爱的反映。

感受之三:形式是优秀课展示的平台

诚然,一堂好的历史课需要要深刻的思想,不断的打磨和充实,但是最后的呈现还是需要必要的形式的,就目前的教学而言,我们主要课堂的主要呈现形式是课件和学生活动。在这次大赛中,优秀的选手在课件的制作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上都是做的很好的。来自吉安白鹭洲中学的刘卫英老师设计的《罗斯福新政》一课的课件制作即典雅又不失风趣,来自南昌大学附属中学的罗星光老师设计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的课件制作材料虽繁多但不失条理清晰,所以,一定的课件制作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不一定要追求课件的精美,但是一定要有必要的表现形式,才能让人有视觉的冲击;有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发动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的过程,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学习历史也是很有必要的(历史剧的表演、辩论赛的适时开展等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有历史的真实感)。所以,优秀的课程必须要有必要的形式表现平台,才能更好的呈现教学设计的思想和不断打磨后的好的课堂。

感受之四:知识是教师素质的体现

作为历史老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不单之历史学的知识,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充分展现历史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知识的来源当然是广泛的,最主要的来源是不断的阅读,要看很多的书,要准备一堂精彩的课,老师必须要课前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新的思考,才能对课程有完全的把控。在本次大赛上,优秀选手都充分展现了深厚的阅读功底,有很多选手在说课的时候都能说出很多著作的原话。

感受之五: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次大赛有一个要求就是说课中必须要有关于核心素养的解读,因此,参赛老师在说课中都有关于核心素养的解说。但是,我终究有一个疑问或者思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落地问题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实现?就是几乎所有的参赛老师都这样的设计:在某个地方的讲述的时候说我这里要体现唯物史观,我这里要落实家国情怀,我这里要落实史料实证等等。这不免让人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被人为的割裂成了不同的部分,这是否符合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最初设计意图?这样的方式是否能让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地?我还是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是一个整体,不能人为的割裂开来,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落地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不需要特意的说我这里要落实哪一个核心素养。关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落地应该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感受之六:学习是让自己进步的阶梯

通过参加这次大赛,让我感觉到了与优秀老师之间的差距;通过赛后的交流(特别感谢付建平主任的点拨),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从专家和同仁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想学习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唯一阶梯。

赛后,我对自己的表现做了反思:首先,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没有充分的展开说明,没有把最应该说清楚的问题说清楚,以至于主题不清晰,表述不明,让听课的人不能很好的把握课题的内容。正如赛后有评委老师提出的批评是,你设计是很好的,但我们就想知道你是怎么落实你的设计的?这点你没有讲清楚。这成我说课的最大硬伤;其次,由于时间的仓促,加之临近高考,其他教学任务也重(当然我知道这是给自己找理由了),自己没有把这堂课好好的打磨,不断的充实,没有找出说课的问题所在,这样去比赛可能会出问题的(如付建平主任所言,平时上课和打比赛不是一回事,要不断的磨课才能磨出高水平来的);再次,在说课的课件设计上过于简单,没有把该提供的材料提供到课件里去,本质上是自己思想上对课件这样一种主要的课堂呈现形式的不重视,自己过去总是认为内容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内容也是必须要借助于必要的形式才成呈现出来的,没有必要的呈现形式,再好的内容别人也难以理解;最后,感觉和优秀的选手比起来,自己的阅读量太少了,他们都看了很多的书,理解了很多新的教学理论,在比赛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而自己只有少的可怜的那点知识储备(真的有井底之蛙的感觉)。

总之,要想改变自己目前的局面,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大量的阅读,向专家和优秀的选手学习,汲取了同仁们的长处。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学习才是使自己进步的阶梯,真心的感谢这次大赛组委会,真心的感谢那些让我真正重新认识自己的专家和同仁们,谢谢你们!

作者:陈国华,男,1978年11月生,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鹰潭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鹰潭市市骨干教师、鹰潭市首届高中历史优秀授课教师、贵溪市首届名师、贵溪市优秀教师、贵溪市优秀班主任,现任教于江西省重点中学贵溪市第一中学。

2000年7月毕业于长春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2000年8月分配回家乡任教,2004年赴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晋元高级中学学习,师从特级教师李惠军老师。

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和高考试题研究,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的一二等奖,2009年8月《中国教育创新》第16期发表论文《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2010年7月华夏翰林出版社《2010高考总复习资料汇编 ·历史》任副主编,2011年11月《源流》11期发表《浅议目前高中历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2012年1月《教师博览》第1期发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12年6月《鹰潭教育》第57期发表《2012年高考历史复习策略之我见》;2018年5月主持的国家级科研课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结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结项(课题编号:JKS81311);2018年有三篇文章在《知识窗》发表,2019年1月在国家级教育期刊《新教育时代》第2期发表论文《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在教学和在高考实践中的体现》;2019年3月,所申报的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已经成功立项(课题编号:19YTYB105);论文《由《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说开去---与周小泉交老师流记》已经被中学历史教育的国家级期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用,于2019年第7或第8期发表。论文《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记贵溪一中首届“象山杯”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已经被《中小学教学研究》刊用,于2019年9月发表。

2014年5月,在全市上了一堂“高考专题研究之宋明理学”的示范课,获得鹰潭市教研室及全市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 2015年在全市高考研讨会上做了高考试题的解读报告,赢得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历史原创试题的命制成果颇丰,参加2019年《金考卷》试题命制工作,多次参加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模考命题和江西省五市八校高三模考命题工作,所命制的原创试题都获得一等奖;被鹰潭市教研室多次选调参加全市的联考和高考模考的命题工作,所名制的原创试题获得“优秀试卷”的荣誉。

2018年9月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历史教师论坛暨名师工作室年会,提交的论文获优秀奖,2018年10月参加北京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北京大学全国高中历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陈国华老师

陈国华老师

郭新德老师,陈国华老师,周小泉老师

(编后:陈国华老师以“历史沉思者”在涓涓小泉公众号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了,如有打赏,将会全额转给陈老师。也欢迎各位教育界,文化界同仁在本平台发表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