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协作、沟通
日常工作中,有些时候你被领导或同事评价为「执行力好、有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强」。但据我的观察,这几个职场中基本的要求,其实很多人做不到或者做得并不好。最近工作中的几件事,正反映了这个问题,简单记录如下。
执行力
执行力是非职权领导力的根基,俗称“靠谱”。网上之前有一篇文章,说的是判断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他有没有闭环思维,我很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靠谱有两个特征:主动担责和有始有终。
主动担责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并非就是执行力好。比如,团队中有很多跨职能的工作,有的人习惯于只做自己的那部分,然后就被动等着,「我的事做完了,别人的事我管不了,反而可能引出一堆问题来」。
执行力好的人会主动策划整体进度,即时同步信息,汇报进展。如果中间过程出现了问题,比如目标偏移、开发跟测试发生了冲突,他也会主动想办法协调解决,推进项目落地。
执行力的第一层,首先需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圈,主动承担更大的责任,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产品或项目出现问题,放手不管。
执行力的第二点是有始有终。言必信,行必果。交给你的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这一点其实比较难做到,我反思自己无论是提出或者接受任务,很多时候也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
实际上,一个有始有终的闭环,意味着你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清楚地了解为什么做,目标是什么,做完之后效果是怎样的,还有什么问题,以后要做哪些改进。如果中途有变化,也要及时跟相关方明确说明调整或取消的原因是什么。
协作意识
我认为团队协作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接力综合症」,很多人习惯了选择等待上一环节的人把东西弄好了,才能开始工作。比如,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先等他们把需求提清楚吧”、“他们之前也没告诉我该这样去做”、“接口设计文档还没确认,无法开始”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团队中的角色间泾渭分明。每个人都觉得,只要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完就行了。比如,负责应用端的只管集成和调试而不关注开发过程,开发把工作做完了,也不管做得效果咋样,心想反正要经过测试,测出问题再说。在这种情况下,各角色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对抗,很容易因为一件小事造成冲突。最终大家都耗在那儿,每个人更在意的是“这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却没有把焦点放在达成整体目标上。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中也许是这种节奏:厘清各方责任,界定权利与义务,疏通对抗情绪,并解决随之而来的突发问题。但如果我们需要更加快速地定位问题、交付产品,这种做法就很耗费时间。
沟通
跨团队沟通或者同级沟通由于没有上下级关系的制约,往往是最难的,有时候同级之间会有利益冲突,会有部门墙,就更容易产生沟通问题。在沟通过程中,有一个核心是“不预设立场,不做主观假设,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沟通中不预设对方怎么样、不做假设,不用道听途说的信息为依据,更不能攻击对方。沟通的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如果沟通过程中分歧太大,没有办法继续,可以暂停沟通,后面找时间再重新开。很多时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后,大部分问题都会轻易地被解决。
沟通要相互尊重,如果你每说一个建议,对方都以咄咄逼人的反问来回应,再好的沟通方式都会无效。好的做法是基于事实和数据,适度地提出自己觉得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记得沟通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达成一致目标。
此外,跨团队沟通需要更积极主动。团队之间的很多问题,可能是因为相互之间有戒心,或者爱面子,都不愿意先跨出一步做沟通。遇到问题了,通常也采取等待的姿态,都希望对方先来找自己。这样的心态往往会把小事拖成大事,不紧急的事情拖成紧急事情,最后容易把事情弄砸。
执行力、协作意识、沟通,听起来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在工作中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背后其实还隐藏着换位思考、全局思维、终极目标等内容。我自己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也做得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