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 | 行书集字千字文赏析(上)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实质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行书有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的特点。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王体行书章法自然天成,“长短大小,字各有异”,“尽万物之情状而有天地之化相肖”。他行书帖中的首字大都写得字体稍大而粗重,而又与尾字,眉目传情,顾盼生姿。“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王体行书的每一幅作品都有一种统一的用笔基调;另一方面,在笔调基本一致的前提下笔法又千变万化。虚实相生。“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流传至今将近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它编撰于我国南朝梁武帝时期。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十分推崇前代大书法家的字,曾评赞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迹“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历代宝之、永以为训”。为此,梁武帝派殷铁石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集了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周兴嗣仔细揣摩,反复吟诵,排列组合,整夜推敲,把这一千个字连缀成为一篇通俗的文章。它可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又涉及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历代不少大书法家都曾书写,更使《千字文》至今仍是学习各种书法的范本。王羲之的《千字文》为双钩本。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日月盈仄 辰宿列张 寒来

暑往 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 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

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 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 珠称

夜光 果珍李柰 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 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 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 乃服衣裳 推位  

让国 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遐迩壹体 率宾

归王 鸣凤在竹 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 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女慕

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

羔羊 景行维贤 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 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 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 福缘善庆 尺璧

非宝 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 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

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 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 如松

之盛 川流不息 渊澄取映 容止若思 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籍甚无竟 学优

登仕 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 入奉

母仪 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 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

廉退 颠沛匪亏 性静情逸 心动神疲 守真志满

逐物意移 坚持雅操 好爵自縻 都邑华夏 东西

二京 背邙面洛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傍启 甲帐对楹 肆筵

设席 鼓瑟吹笙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杜稿钟隶 漆书

壁经 府罗将相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