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 古人对生活的极致浪漫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0MjEvMjE2ODY2Nzc5XzFfMjAyMTAzMDQwOTM3MjU1MDU=.jpg)
这两年算是暂停了对于节气的定格影像拍摄。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自从我在2016年不经意打开它。从一开始只是懵懂着从身边的四季风物里开始拍,到后来查询相关食俗资料进行筹备拍摄,再到“当这个节气到来时我在做什么”的主题拍摄,进而到二十四节气之相关古诗文的拍摄。
节气拍摄的工作量绵长而繁琐,看起来好像它们相隔甚远,实则不然,三候不过半月,十五日即要迎来全新的物候。我经常忙到来不及,匆忙应付,内心并不快乐。
如今暂停,一来是已经把我想表达的部分,已经用当初最灵气的方式都尝试过了,目前手法已经被市场熏染得不太纯粹;二来,暂时停下是为了更好地再次出发,不为拍而拍,我决意要真心为节气文化本身而拍。
2015年下半年,我对于中式国风的静物拍摄有了苗头,当时也还没有自创成功完整的风格体系,但立足于生活本身,做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探索。
在2016年初的农历春节前夕,腊月廿六,立春,我们全家都在筹备春节。还不到晚饭的时候,山村里燃放起鞭炮,我感到一阵诧异,询问父母方才得知,立春了,所以要做点什么以示庆祝。
在此之前,我全然不知,除了熟悉的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原来节气也是节日的一员。于是从厨房里收了碗笋,拿了生姜和蒜瓣,把家里年年必备的手撕日历带上,便在懵懂并全情的状况下,拍摄了第一张节气的静物作品。
这是我对于节气第一次有所为。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zLzA0MjEvMjE2ODY2Nzc5XzJfMjAyMTAzMDQwOTM3MjU4MzQ=.jpg)
随后的除夕、大年初一,我都借着日历进行辅助,拍摄了如今看来画面很是简朴,但充满了那个阶段的智慧的作品。
直至今日,我的作品依旧没有通透的光感,也没有精致的摆设,更不会苛求一些与文化无关的细节。我执迷于岁月沉积后带来的粗糙肌理,还有自然生长中那些无法计算的完美走势。画面中充满着乡村的尘埃,朴朴生风。
我称之为阶段的智慧。
虽然我决然没有资格给自己下“智慧”的标签,但是我把它献给了曾经的纯粹,义无反顾的勇敢向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丙申除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丙申正月初一
那一年,正月十二是雨水节气。我自然是提前拍摄好了,便返回了厦门工作。我对节气还没有什么理解,只知道字面上的理解,总是要落雨才对。拍摄时是晴朗的下午,竖条窗框的影子打在我拍摄的台面上,拍摄出了一张春意十足的雨水作品。不过走到了雨水当日,厦门下了一整天的雨,我立刻对自己提前拍摄好的作品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在同年十二月,我补拍了雨水节气,心里才安然释下。
如今,我对节气有了更丰富的理解,想起当年这个细节,不免忍俊不禁。雨水节气是否一定在下雨呢?当然不是。
最初,二十四节气的发源地是黄河流域,雨水时节说的是降雨概率大于降雪的概率。在立春时东风来解冻,雨水的时候,则迎来全面消融,自然会带来丰沛的雨水。这才是雨水节气的本意,它既不是在说必须要下雨,也不是在说不会下雪。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正月时在家拍摄的雨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同年12月补拍的雨水
随后到了第三个节气,惊蛰。蛰,音zhé。古语中它念做zhí,直到如今,台湾地区除了“惊蛰”外,都将此字念做zhí。
惊蛰是什么意思?蛰的本意是: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所以,惊蛰就非常好理解了,冬眠结束了。
我在之前的节气文里也说到,惊蛰最早叫启蛰,排名在立春之后雨水之前,后来为了避汉景帝名讳,才更名为与“启”意思相近的“惊”。唐代以后,这个“启”的避讳已经不存在了,也更名回“启蛰”,不过很快,出于习惯难改,后来又改回了“惊蛰”,并且沿用至今。以及,日本到目前为止,依旧使用“启蛰”一名。
在2018年的节气拍摄中,我尝试把这个历史流程拍摄了下来,不过才疏学浅,并且技法拙劣,写的字颇有槽点,倒也罢了,不过是一种方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之前,我还写过一篇关于诗词在节气方面的探讨——节气为何那样?│ “虫声新透绿窗纱”为何是说惊蛰时节?——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一篇的详细释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前方链接进行阅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节气已经在大环境的推动之下,收获了更多的群体用各自的方式进行发扬光大。荣获非遗之后,我们怀抱着更强大的文化自信,也让二十四节气拥有了更多的生命力。我在制作二十四节气的道路上,逐渐遇到了很多人齐头并进,节气也不再为农所用。节气之起源,是为了农耕时辰,也是对天气情况的一个人文规整,现在我们大抵可以在节气的提点下,获取一期一会的健康提要,该吃什么该做什么,众所皆乐。
节气,不单纯地指向了自然变化,也是古之先贤对于生活,所能极尽的浪漫。不那么工整严谨地去解释季节的变化,这等情怀雅俗共赏,是几千年农耕文化传承给我们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