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上鎏光】承德避暑山庄楹联(三)

楹上鎏光

第八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承德避暑山庄楹联

康熙皇帝将避暑山庄作为塞外夏宫,他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园林建筑景观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间,正可谓“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将清帝“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宏伟气魄和设计意图,见之于园林艺术实践的是那些从事设计的“样式雷”后裔们,以及全国的能工巧匠们。但工匠们受到文化技术所限,有时并不能完全实现帝王的意愿,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而匾额楹联却可以任由帝王挥毫泼墨,恣意挥洒。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匾额楹联是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

就避暑山庄匾额楹联的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如下几种:

1.有的被赋予深刻的政治内涵。

历史上,凡帝王起居理政场所的命名,前朝部分都代表着一个朝代的政治理论基础或理想追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是帝后在山庄起居理政的主要场所,正宫的前朝部分的命名也同样是清代帝王的政治理论基础或理想追求。避暑山庄的正殿等题名,如澹泊敬诚、奉三无私、无暑清凉、丽正门、勤政殿、戒得堂等等,就明显的代表这两位帝王的治国思想。“澹泊敬诚”仅四个字的题名,却代表了康熙皇帝修身、齐家、治国的理想追求。澹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之意,是中国儒家文化“俭以养德”,志存高远的修身原则。康熙皇帝以澹泊宁静作为自己修身养性的根本。“敬诚”则作为治国的根本。

2.赞美所题景观。

水心榭,避暑山庄因水造景的杰作,界水为堤,跨堤为榭。康熙为水心榭题额“晴霄虹亘”,赞美水心榭象雨后的彩虹一样,横跨塞湖两岸。乾隆曾用“宸藻犹云日,崇情至古今”的诗来赞颂其皇祖的题额,犹如彩霞与太阳,光辉夺目,其中所表达的崇高思想感情,定能千古长存,并将其纳入乾隆的题名。由于帝王题名的缘故,使这些景点闪耀着某种品格的光环,如此“景以名显”的例子不胜枚举。

又如康熙题月色江声莹心堂内楹联“自有山川连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明白晓畅,歌颂了此组景观。

3.借自然环境纳入景观题名。

在山庄的山区设计者和建造者们,依山就势,借自然环境建景,借树造屋,其中就松为室的建筑很多,诸如“万壑松风”、“松柏室”、“古松书屋”、“就松室”、“松云楼”、“松鹤斋”。追求宁静之美,是建筑山庄的指导思想之一。为了突出显示山庄的宁静,湖区和平原区选择幽静处造景并命名为:“静好堂”、“宁静斋”、“颐志堂”、“澄观斋”、“清舒山馆”、“静寄山房”、“碧静堂”等等。这些建筑或滨临湖水,或藏于深山,而它的匾额将其幽静的建筑特征突显出来,使置身其中的人们更能获得静谧与舒适的感受。

避暑山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大小建筑有120多组,其中康熙以四字组成36景,乾隆以三字组成36景,这就是山庄著名的72景。

康熙朝定名的36景是:

烟波致爽、芝径云堤、 无暑清凉、延薰山馆、 水芳岩秀、万壑松风 、松鹤清樾、云山胜地、 四面云山、北枕双峰、 西岭晨霞、锤峰落照、 南山积雪、梨花伴月、 曲水荷香、风泉清听、 濠濮间想、天宇咸畅、 暖流暄波、泉源石壁、 青枫绿屿、莺啭乔木、 香远益清、金莲映日、 远近泉声、云帆月舫、 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 石矶观鱼、镜水云岑 、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相关链接:

【楹上鎏光】承德避暑山庄楹联(一)

乾隆朝定名的36景是:

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 如意湖、青雀舫、 绮望楼、驯鹿坡、 水心榭、颐志堂、 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 、观莲所、清晖亭、 般若相、沧浪屿 、一片云、萍香泮、 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 宿云檐、澄观斋 、翠云岩、罨画窗、 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 、涌翠岩、素尚斋 、永恬居。

相关链接:

【楹上鎏光】承德避暑山庄楹联(二)

遗存三十六景:

东宫遗址 、清舒山馆 、戒得堂 、汇万总春之庙、川岩明秀、碧峰寺、味甘书屋、有真意轩、鹫云寺、秀起堂 、西峪、静含太古山房、龙王庙、眺远亭、珠源寺、绿云楼、笠云亭、瀑源亭、食蔗居、创得斋、星津、同福寺、写心精舍、瞩朝霞、积霞亭、清溪远流 、仙苑昭灵、水月庵、旃檀林、斗姥阁、山近轩、翼然亭、敞晴斋、含青斋、碧静堂、玉岑精舍

参考:

1、避暑山庄乾隆三十六景(李树美篇)

2、《中华名胜对联大典》(常江  编,1993版)

3、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匾额楹联在避暑山庄皇家园林中的作用

月色江声

月色江声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临湖3间门殿,康熙帝题额为'月色江声',取意于苏轼前后《赤壁赋》,每当月上东山,满湖清光,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微波拍岸,声音悦耳。岛上建筑布局采取北方四合院手法,殿宇之间有游廊相连。门殿西有冷香亭,盛夏可坐此亭赏荷。门殿北为静寄山房,是清帝读书处。房后莹心堂,亦为清帝书斋。堂后四合院,康熙帝题额为'湖山罨画',开窗纵目远眺,湖光山色,罨映如画。门殿外的支柱,看上去似乎歪斜欲倒,实际上却坚牢稳固,这是山庄建筑三绝之一,据说这样的设计处于康熙的授意,寓意'上梁不正下梁歪',用以警戒臣工。

雄笔振清词,追赏得烟云之趣;

佳辰逢盛世,承间探丘壑之奇。

康熙题

莹心堂

自有山川开北极;
天然风景胜西湖。

康熙题,乾隆时改为乐寿堂

湖山罨画

水当窗面天然白;
山报林端分外青。

东宫遗址

位于松鹤斋东侧坡下、德汇门里,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这里有一组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群,因地处正宫区的东部,故称“东宫”,并非民间传说的是东宫娘娘的住所,而是乾隆皇帝修建的举行重大庆典、接见群臣、发布政令及接见各少数民族王公、首领和外国使节时观戏、赏赐的地方。

整个东宫为七进建筑格局,由南向北依次为:进德汇门迎面为门殿、前殿、后陪阁、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和卷阿胜境。此处之宏伟壮观不亚于康熙修建的正宫区。

只可惜,1933年日本侵略者为了庆祝占领承德的“胜利”,一把火烧毁了卷阿胜境和勤政殿,1945年冬,又一次火灾,使整个东宫变成了废墟。现在我们看到的卷阿胜境是1979年复建的。

图为德汇门里的七间门殿。

◆东宫模型图

清音阁

位于松鹤斋之东的东宫景区内。俗称大戏楼,与圆明园中同乐园戏台同名,与紫禁城内畅音阁及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台形式相近。坐南朝北,阁高三层,卷棚歇山顶。其阁东西两侧,有上下九间的二层裙楼。楼北为南向之福寿阁,楼阁相通。福寿阁高二层,中间面阔五间,东西两侧各面阔四间。皇帝后妃在阁之上层,一楼与两侧楼为大臣及蒙古等少数民族王公、外国使节听戏之处。

鱼藻庆那居,诗徵恺乐;
凤梧鸣盛世,音矢游歌。

卷阿胜境

卷阿胜境殿位于勤政殿北面,是东宫的最后一座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北带抱厦三间。卷阿胜境殿和勤政殿是毁于日军之手。193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承德后,从德汇门进入避暑山庄,为庆祝胜利而纵火焚烧了勤政殿和卷阿胜境殿。“卷阿”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生民之什》第八篇,这首诗描写了周王出游卷阿、群臣献诗的情景,歌颂了周王平易近人、孝德垂范天下,并对周王进行了深情的祝福。这首诗也表达了各位贤臣辅佐周王治理天下的心愿。清代帝王在避暑山庄建造“卷阿胜境殿“,既是一种自勉,也是一种规诫。

文囿俯川原,千载游歌地胜;
豳风咨稼穑,三秋图画天开。

清舒山馆

其址在热河避暑山庄文园之北,傍湖。康熙四十八年(1709)建。大门面阔五间,清圣祖题为'清舒山馆';门北为承庆堂,为皇太子胤礽随清圣祖到避暑山庄所赐居之地,面阔五间;门之西为颐志堂,南向;再西有殿,东向,是为清圣祖读书之处,名为学古堂;门之东为长廊,有台可以眺远。山馆之后为静好堂,植竹。堂外为澄霁楼,一层四室,清圣祖分别题为'风泉满清听'、'山水含清晖'、'高山流水'、'岫幌'。

在文园狮子林北侧,东临湖,西与月色江声隔元宝湖相望,南连水心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颐志堂累石依岸、澄波绕栏,又名光风清月,为乾隆钦题第九景。馆后竹静苔清鸟语泉声的静好堂,为'乾隆三十六景'的第十一景。堂外飞楼一座,名为澄云楼。乾隆曾赋诗:'数声仙乐泉淙涧,大块文章花缀岩'。

含德斋(静好堂)

绿野明斜日;
青山淡晚烟。

虞世南诗句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动岩花点砚池。

西楹:

高拥三山临水鉴;

勤思六字上春台。

乾隆题

东楹:冰奁

解带挂长松,惯住山中忘鹿性;

披襟临积水,数行树下识禽音。

畅远台

长对流光观物性;
静中佳趣得天和。

戒得堂

位于清舒山馆岛东,是镜湖中的一个小岛。康熙末年,玄烨自己刻了一方闲章,名“戒之在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想起皇祖在避暑山庄经常使用“戒之在得”,便在岛上建了一组殿堂,正殿题名戒得堂以示纪念和自警。门殿三楹,正殿五楹,有联“祖德绍稀龄戒垂务广,圣言明要道矩仰从心”。后殿三楹,名镜香亭,再北有楼名问月楼,上下各五楹。楼东有亭名群玉,亭南有轩名含古,轩南有来薰书屋,屋南有佳荫室,室南有斋名面水斋。戒得堂建筑组织紧凑,各殿之间有墙廊环绕,周围环水;正殿前有清水一潭,红荷盈波;后院山石垒垒,嘉树成荫,小环境非常雅致,民国时被姜桂题军队拆毁,解放后在旧址上建了动物园。

祖德绍稀龄,戒垂务广;
圣言明要道,矩仰从心。

斗姥阁

避暑山庄里的道教寺庙。在北枕双峰亭的西北山冈上。乾隆四十一年仿照泰山斗姥宫建筑的女道观。正殿三楹,南向,檐上悬匾额“慈荫天枢”。内供道教信仰的大神斗姥元君。殿内悬“巨光普润”匾,有联“献寿千年外,来朝数月间。”斗姥(doumu)是道教信奉的女神,传说是北斗众星之母。正殿前的东配殿名“万籁清”,西配殿名“蓬山飞秀”。今此景无存。

献寿千年外;
来朝数月间。

含青斋

由宜照斋经西北门,松云峡南山麓自西而东,转南有一小峡谷,有三组建筑,最外一处名“含青斋”。这里架岩为屋,迭石成阶,深秋时山庄里虽众木皆黄,但此处尚含青绿,因此殿名“含青斋”。殿内有匾额“清晖娱人”,斋左有挹秀书屋,斋右有松霞室。

云影罨檐,留游情缭白;
山光排闼,送画意浮蓝。

宜照斋

在避暑山庄松云峽尽头,西北门东北侧的宫墙角下,有一座倚宫墙而建的园林建筑,乾隆题名为“宜照斋”。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此景门殿3间,二门1间,主殿5间,悬挂“宜照斋”匾额。有联:触目无非远尘俗,会心皆可入硏覃。斋右侧是“属霄楼”,是两层楼阁,一楼东间有联:啼树闻禽疑对语,隔峰驯鹿若堪招。二楼也有联:云外花为障,风前月点阶。斋左侧是“却炎榭”;榭的东面是“就松堂”,后面是“积嘉亭”。这组建筑是松云峽内较大的一处园林建筑,地势高敞,视野开阔,周围是茂密的松树和枫树,每当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斋内明亮、典雅,树木色彩斑斓,景色宜人。清帝当年出西北门巡幸狮子园,常常在此短暂停留。

爱看昼影偏迟砌;

便有炎风解避疏。

触目无非远尘俗;

会心皆可入研覃。

层宵楼

一楼

啼树闻禽疑对语;

隔峰驯鹿若堪招。

二楼

云外花为障;
风前叶点阶。

春好轩

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皇帝欣赏三春好景之处。三春是指轩内遍植的秋海棠花,乾隆帝和嘉庆帝均曾赋诗咏景。近年春好轩修复。坐北向南,门殿3楹,内为四合院;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殿额为乾隆御题'花际霞峰';东西配殿各3间,殿后一亭曰'巢翠'。庭内古松参天,秋海棠馥芳香,沁人心脾。轩周嘉树成荫,朱梁碧瓦,景色宜人。

上塞寄遥情,烟云入画;
南荣开胜览,花鸟知春。

狮子林

承德避暑山庄文园狮子林,仿苏州名园狮子林,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位于避暑山庄内东湖区,隔银湖,与水心榭相对,东面为宫墙围绕。徐徐漫步走上湖上亭榭,进入文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假山洞壑,峰峦起伏,气势磅礴;入洞则幽深曲折,如入迷宫;山顶诸峰屹立,山间石洞相连,别有一番情趣。园内建筑形式有楼、台、亭、阁、桥、轩、斋、殿20余处,乾隆皇帝御题16景之多,分别为:狮子林、虹桥、假山、纳景堂、清心阁、藤架、磴道、占峰亭、清淑斋、小香幢、探真书屋、延景楼、画舫、云林石室、横碧轩、水门等,星罗棋布的散落在碧水与假山之间,构成一幅奇丽的图画。

令人惋惜的是,这不是仙境胜似仙境的文园狮子林,却在日本侵占热河时被毁,仅剩基址。1993年,在原址上重建。

日往月来明至道;
花香鸟语露真机。

风吹毅面文章好;
诗托峰眉气象舒。

西屏翠嶂常堪挹;

北户清风不碍尘。

烟雨楼

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

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到烟雨楼。烟雨楼为澄湖视高点,凭栏远望,万树园、热河泉、永佑寺等历历在目。夏秋时湖中荷莲争妍,湖上雾漫,状若烟云,别有一番景色。

百尺起空蒙,碧涵莲岛;
八窗临渺弥,澄印鸳湖。

乾隆题

珠源寺宗镜阁

珠源寺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西湖以西的山坡上,是皇帝建的第一处大型庙宇,建于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占地面积约四万五千平方米,寺内原来陈设文物计四百七十多件,建寺耗费银两达七万两。它是佛教的建筑风格,和其它寺庙一样,伽兰七堂式。寺址独占佳处,后依山,面对湖,古木参天,瀑布飞悬,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寺门面东,题额“珠源寺”。该寺北近瀑源,山瀑珠溅,景色殊佳,故名。门殿3间,题名“定慈门”。以后顺次为钟、鼓楼、天王殿、石牌坊、宗镜阁、重层阁亭(俗称“大须弥山”)和飞楼十三楹的众香楼(俗称“小西天”)。

宗镜阁为重层佛阁,全部用青铜精铸,梁、柱、门、窗、屋顶、匾额、抱柱楹联以及内供佛像全部用青铜铸造,精雕细刻,技艺精湛,艺术价值高。全阁用铜220余吨,俗称“铜殿”。可惜在1944年被日寇劫掠。现仅有铜匾“海藏持轮”和铜抱柱楹联陈列于避暑山庄博物馆。珠源寺的红色山门犹存,基址尚在。

康熙题的“海藏持轮”匾,藏字左边的部首被康熙有意的去掉,意为“不要匕首,放下武器,和平制国”的思想。

海藏持轮

梵天阁涌金光聚;
香水澜回珠颗圆。
乾隆题

绿云楼

位于珠源寺东北角,建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一座一楼二殿的庭院,是皇帝礼佛休闲的地方。因这里翠荫叠嶂,如云盘空,故乾隆題额为“绿云楼”。楼前后各建殿三间,分别题名“水月精舍”、“木映花承”。

泉临香涧落;
峰人碧云高。

风袅炉烟移昼漏;

月临书幌正宵衣。

空澄正印虚明体;

摇漾又宜流动情。

碧静堂

位于松云峡“含青斋”里边的溪谷之处,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园林。整个院落跨两条溪谷,门殿为一座八角形亭子,设在两谷之间的山嘴之上,过门亭,沿山脊石阶而上便是三间主殿,乾隆题额“碧静堂”,堂左过谷有楼,名“松壑间楼”,堂右有室,名“静赏室”,堂前偏右跨溪涧而建高阁,名“净练溪楼”。

现有围墙和楼基等残存。

碧宇好秋澄,坐延爽籟;
苍山太古静,眺引清机。

水月庵

位于松云峡里仙苑昭灵西南的一条溪谷内,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是一座由尼姑每年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水月观音的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做法三次而不住尼姑的寺庙。此庵坐南朝北,庵门前有石牌坊,庵门乾隆題额“水月庵”,正殿三间,乾隆題额“普陀善现”,内供“水月大士”,后殿三间,乾隆題额“山心精舍”,是皇帝来庵礼佛时休息的堂舍。

水月庵唯一遗存的庵前石牌坊,两面均有題额与楹联。

前额:光涵上下

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

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

后额:圆澈中边

山静尘清水参如是观;

天高云净月喻本来心。

玉岑精舍

在含青斋西南山谷里,有一处沟深谷徒地势险要的庭院,谷底溪涧奔腾着从庭院中穿过。庭院建于沟谷两侧,主殿三楹名“玉岑精舍”主殿隔溪的山峰上建有一殿,因云朵常徘徊于此,故取名“贮云檐”,由贮云檐沿石道自西而东行,有亭两座,一名“涌玉”,一名“积翠”。山脊上有意室名叫“小沧浪”,室外有盆形水池,清澈如明镜,似定州雪浪石。

活画展王维,川迥空翠;
清吟寻杜甫,峰并高寒。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1961年3月4日,避暑山庄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

相关推荐

  • 承德 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离宫"或"热河行宫",皇帝通常每年农历四.五月来,九.十月返回北京,是清代帝王的夏宫.皇帝驻跸期间,不仅要处理政务.接 ...

  • 游承德避暑山庄苑景区

    出了岫云门后,我来到了避暑山庄的苑景区,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因而湖区也就成了避暑山庄风景优美之处.湖区面积49万平方米,共有七块湖泊八座洲 ...

  • 承德:清帝夏宫避暑山庄

    游览了全国供奉"魁星"神的最大道观魁星楼之后,接着走进仰慕已久的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经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历时89年建成,是清帝驻跸消暑.治政礼佛.怀柔外藩.巩固边防的夏 ...

  • 承德历史上的今天:乾隆结束第一次木兰秋狝返京

    [10月29日]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1712年10月29日),皇太子胤初再次被废. 评: 皇太子的两立两废,一方面是圣祖康熙帝宽容仁爱和姑息的结果,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也预示着立储制度尝 ...

  • 【楹上鎏光】承德避暑山庄楹联(二)

    楹上鎏光 第七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承德避暑山庄楹联 康熙皇帝将避暑山庄作为塞外夏宫,他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园林建筑景观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间,正可谓& ...

  • 【楹上鎏光】承德避暑山庄楹联(一)

    楹上鎏光 第六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承德避暑山庄楹联 康熙皇帝将避暑山庄作为塞外夏宫,他以简洁质朴的文字,将避暑山庄及外八庙园林建筑景观的精华浓缩在短短的几个字间,正可谓& ...

  • 【楹上鎏光】康宁养老旅游生态园亭台楹联书法欣赏

    楹上鎏光 第五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保定康宁旅游养老生态园简介 中国老龄化严重,主要特点有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加大对养 ...

  • 【楹上鎏光】河北柏林禅寺楹联

    楹上鎏光 第四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河北柏林禅寺楹联 柏林寺,位于河北省赵县城东南,距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约三公里.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 ...

  • 【楹上鎏光】恋乡•太行水镇 | 野蔬村酒解乡愁

    楹上鎏光 第三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林看云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slg012@163.com 太行水镇 前言 恋乡·太行水镇位于京津冀一体化核心区的保定易县,是首届河北省旅游产 ...

  • 【楹上鎏光】康永恒|席上有宾吹郢雪

    楹上鎏光 第二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马啸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slg012@163.com 康永恒 康永恒,号抱犊散仙,1966年生,河北石家庄鹿泉人.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 ...

  • 【楹上鎏光】董汝河|广种福田收善果

    楹上鎏光 第一期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图文制作/马啸 本版投稿邮箱: yzltyslg012@163.com 董汝河 董汝河,1946年出生,河北枣强人.国家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楹 ...

  • 1936年《广东纸币史》上、中、下全套三册

    1936年<广东纸币史>上.中.下全套三册,国立中山大学经济调查处编辑,国立中山大学出版.

  • 《国内游记 • 华北篇》——承德避暑山庄

    2017年夏季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了承德. 承德的出租车司机整天接送天南海北的游客,闻多识广,大都比较健谈,而说起避暑山庄则更是滔滔不绝,其中还夹带着点儿神秘的味道.比如,避暑山庄以大门为界,门外热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