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三十年再回眸:说说我的军旅岁月
1983年9月,受大哥当兵的影响 ,我瞒着父母,跑到邻村徐庄,找到大队民兵营长,要求报名参军。
报名后,没几天,民兵营长通知我去公社参加预选。
来到胡总公社后,有30多人报名,在公社办公室前面的院子里,公社武装干事组织大家跑步,先初步预选。跑几圈后,武装干事当场就挑选人,按高低个头、跑步姿势等,挑选了10多个,我有幸被挑选上。公社武装干事告诉大家,两天后去区里再选拔。
两天后,我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来到大新区政府,参加第二次挑选。区里挑选比公社严一些,需要填表、政审等。当时区里有好几个乡,参加预选的人也多,估计有上百。早上一大早去的,一直到晚上才结束,第二次我又预选上了,当时我乡里只有4个人预选上了,全区约有5、60人预选上。区里通知,让明天到区政府集合,一起去太和县作最后体检。
第二天赶到大新区政府,和众人坐客车到太和县武装部,参加体检。
记得好像就是在武装部做的体检,有部队的军医负责体检。量血压、色盲验证、视力验证、五官检查,记得医生问我的耳朵是不是耳聋,我说没有,医生就用镊子在我的耳朵里掏出一大块东西,当时疼的我直摇头,原来是经常下坑洗澡灌进去的脏东西凝固里面了。
牙齿这一关也差一点,因为我的牙齿不齐,医生考虑一下,写上后勤兵可以。
最后一关是抽血化验肝功能,需要住武装部一晚,第二天早上不吃东西抽血。记得晚上睡在大筒子屋里,睡觉之前,有军医来检查,让全体人员脱光衣服,在屋里跑步,也真够难为情的,说是检查是不是平板脚心,身上有没有疤痕。
想想,那时候体检真严格,也不存在后门兵,都是部队军医体检,非常正规和严格,若是身体有问题,政审不过关,肯定没戏。
第二天一早抽血,上午结果就出来了,又刷下去一多半,我公社我和汪贵廷、张允清三个合格,另一个肝功能不合格,名字忘了,记得当时他哭着回去的,看着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记得全县好像有100多人合格吧,就知道是到38军服役,具体也不清楚。
中午集合列队发军装,我站第一排第二名,发给我一个特号帽子,戴在头上能转圈,于是,我和第一名王大震换了帽子,他的是一号,他头大,戴我的特号帽子刚好,我戴一号的稍微大一点,不过能凑合戴了。
武装部通知,回去后,不要乱跑,公社要发入伍喜报,等候通知出发时间。
没几天,大队和公社的干部来到我家,送来了入伍喜报,还燃放鞭炮,村里人都来了,站了一院子的人,非常热闹。
第二天,我带着部队发的衣服被子,去大新区集合。
我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出发了,三四岁的侄子哭着撵我好远,至今记忆犹新。
到区政府后,简单休整一会,我们一个区的30多人乘坐一辆客车,准备出发。
当时有的哭的一塌糊涂,真要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心里也不是滋味。就这样,便开启我的军旅生涯。
一辆客车,满载着我们一个区的30多人,先到县里集合,然后,统一驱车来到阜阳火车站坐火车。
在车站广场,先站好队,点名,然后把被子放地上,坐被子上等着上车,等了好几个小时,才坐上火车。
由阜阳出发后,火车到淮北符离集车站停了,说是要下火车,等着其他地方接的兵,一起转车。
我们在符离集一个破旧的礼堂住下,在礼堂里,接兵营长给我们训话,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了,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有事出去要请假等等。
当时符离集的烧鸡非常出名,那时候家里穷,走时父母给我四十块钱,也不舍得买个烧鸡吃。
也不知等多久,我们终于坐上火车出发了,这是一列接兵专车,一个车上都是新兵。上车后不久,部队接兵干部,挨着发津贴费,一个人10块钱,说是发一个月的津贴费。
中间在沧州还是衡水,记不清了,在一个兵站停车吃饭,然后连夜一路北上。
半夜到了一个车站停车,说是到了,下车后才看到是于家庄车站。
下车后,在站前广场集合列队,刚开始在于家庄街上走还有路灯,走着走着,就黑乎乎的啥也看不见了,隐约看到是在乡下,路是土路,坑洼不平。心里不由得一凉,这是去哪鬼地方,那么偏僻。
大约走了几十分钟,来到一个部队营房,好像大门朝北,进了营房,来到中间礼堂前的广场,几百人列队等着。
只听一个干部说,念到名字的答到,然后到指定地方集合。
在点名时,一个人的名字我记得非常清晰,亳州的,叫毛金银。
就这样,我被分到38军直属炮兵团一营三连。
白天才知道,营房就是在乡下,四面都是农村,北边离京广线只有1000多米,东边离保定18公里左右。
一营三连,在营房的东侧,三连是最北面一排房子。西侧是二营四、五、六连,三营在满城县一个营房里,指挥连在一营的南面,中间是操练场,中间靠南是团礼堂,礼堂对面是团部。
到三连后,连里都去北京八大处施工去了,留下只有几个训练新兵的班长,以及做饭和喂猪的几个人,很冷清。
(与新兵班长曹保利、战友刘建军、宋五峰合影)
三连是一个新兵排,代理排长叫杨志平,三个带新兵的班长是曹宝利、刘金豹和宋来生。
当时就知道四个兜的是干部,杨志平排长也是四个兜,以为他是连队干部,后来才知道他是三连司机班长,是志愿兵。
杨志平排长是湖南人,说话听懂一半,人挺好的,也不怎么熊人。
我的新兵班长是曹宝利,北京大兴人,一口的京腔,瘦高个,得有1米8多,很随和的一个人,特爱玩。
编好班后,便开始了三个多月的新兵训练生活。
(经典的三点红军装)
当时部队伙食很差,一天一顿粗粮,早上馒头咸菜,中午米饭或者小米饭,菜是萝卜、白菜和土豆,基本就是这老三样,米饭还能凑合,小米饭就难受了,干涩难咽,晚上有时馒头有时玉米发糕。
当时吃小米吃的,我拉肚子一个星期,瘦的拎提包就费劲。好在很快适应过来,慢慢饮食也就习惯了。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步伐,队列,那是真下苦功夫啊,天天累的躺下就呼呼大睡。艰苦的训练出成效,三种步伐基本功扎实,至今不忘。
年底,连队大部队回来了,我们也下了连。
( 原三连连首长合影)
当时连长刘德功,指导员耿汉文,副指导员靳广才,指挥排长朱建平,副连长侯登宝,二排长高汉奇,文书高巍,卫生员李福,亳州战友王勇,声音特坚,像女人腔,被挑选到连部当通讯员。
我被一班长张德荣挑到一班,张德荣班长是江苏泗洪县人,一米八二的彪形大汉,像是东北人,对我非常好,让我当152加农炮的瞄准手。
遗憾的是,下连几个月,还没有操练大炮多少,就在1984年6月份,被选中红箭73反坦克导弹射手,去廊坊炮兵导弹学校学习半年,当时三连是副连长曹守河带队,营里是副营长带队,名字忘了。
团里派车把我们送到保定火车站,坐火车去的廊坊。廊坊炮兵导弹学校位于廊坊市区西边,约五、六公里远,学校西一墙之隔是武警指挥学院,东边一墙之隔是河北师范学院。
我们是学校第一批培训的学员,这是从全军选送的红箭73反坦克射手,好几百人,我被分到六中队。
在学校学习的这段时间,非常愉快的,学校安排的课程紧张而有序,学校生活也丰富多彩,每周看一到两场电影,吃饭、上课、看电影都是一路歌声。
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部队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在八十年代是非常先进的,分控制箱,瞄准镜,发射架和导弹,单兵发射,目视瞄准,有线制导,最大射程2200米,主要攻击敌坦克,也可攻击固定目标等。
最快乐的是上战术课,因为可以坐着解放牌汽车到野外作业,顺便看看外面的风景。
记得战术课定点找目标,汽车把我们拉到一片森林前,让我们以班为单位,深入方圆几十里的森林里,寻找目标,既刺激又惊险。
课余时间,我结合中队学习情况,给学校播音室写稿子,因为上学的时候,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张贴在墙上,所以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写的广播稿大多被学校采用,多次被六中队表扬,心里也美滋滋的。
礼拜天战友们睡懒觉,我出去长跑,记得在学校运动会几十人参加的长跑比赛中,我名列第六。
(学习结业合影)
11月底学习结业回到连队时,老兵退伍已经结束了,我的班长张德荣等许多老班长及战友已经离开了连队,没能见上老班长,非常遗憾。
文书高威也退伍了,他走的晚,临走之前,送我一个笔记本,第一页写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前面是一片迷障,冲破迷障的人就是胜利者。
此时,连队也进行了调整,连长刘德功、副指导员靳广才、排长杨建平都调走了,侯登宝排长去了六连当连长。
三连调整后,连长是曹守河,指导员是耿汉文,副指导员是刘继成,排长高汉奇。
1985年初,三连也搬到一营部,房子腾出来给汽车连了。
此时,一营也换了装备,成了反坦克导弹营,我也在三月份被三连任命为四班长。
(曹守河连长指挥训练情景)
1985年8月,部队换装,有三点红军装换为85式军服。
10月部队整编开始,炮兵团撤销,一营也被拆散。
此时团里干部也进行了调整,转业的转业,调走的调走,调整后,三连的连长是高汉奇,指导员刘继成,排长王广兵,三连被调到114师炮兵团三营九连。
就这样,与38军炮兵团的许多战友分开了。
1985年11月份,三连在连长高汉奇,指导员刘继成的带领下,用解放牌卡车拉着连里物资,来到望都县114师炮兵团,开启了又一段军旅生活。
望都县在于家庄西,距80公里左右。114师炮团位于望都县东北方向,离县城八、九公里。
当时,炮兵团团长仇边疆,政委肖振富,参谋长苏树友,副团长李文考,政治处主任王湘林。
三营长安金民、教导员宋奇迎接我们的到来,三营辖七、八、九三个连,我们是改为九连,在营最后一排房子。
1985年12月份,我参加团新闻干事赵琪组织的新闻报道员培训,也开启了在114师炮兵团从事新闻报道工作。
1986年4月至1987年9月,因为搞新闻报道,在营部任报道员。
1986年6月份,我和团新闻干事李学启、报道员李学连、周志兴去随团拉练部队,去宣化做随军报道,得到一次真正的随军采访报道锻炼。
搞新闻报道期间,有幸与团新闻干事赵琪、李学启、王占林结识,与报道员周志兴、张延兵、李学连、王希运、贾春林等人成为挚友。
(原九连全体官兵与军首长合影)
记得第一次组织报道员培训是赵琪干事,第二次报道员培训是李学启干事组织的,跟着这几位新闻干事,没少学东西,也在战友报、保定日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几十篇。
在王占林干事去北京军区战友报社实习期间,我也有幸去战友报社看看,学到不少东西。
在营部期间,1986年3月份,也是我当兵三年第一次回老家探家。1986年7月,我和营部文书李印军一起入了党,教导员宋奇,营长安金民,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年底,教导员宋奇突然转业了,张北群调过来任教导员。
1987年6月份,还有幸遇到晚我三年入伍的太和老乡战友王士彬,他好像是来我团集训,分到我营住宿,当时我在营部既是报道员,也兼文书,安排住宿是我安排到连队的。短暂的接触,让我对他印象很深,才有了30年迟还书籍的故事。2017年我们联系上,战友现在已是大校军衔,在解放军报社任记者部主任。
因工作需要,1987年9月份,我又回到九连任文书。此时,九连的干部发生了变化,排长王广兵已于1986年调到广州佛山空军部队,连长高汉奇也在1987年下半年调到东海舰队工作,李广策调到九连任连长,章永杰任排长。
1987年部队又换装,换成87式军服,也是我经历部队的两次换装,由三点红到大盖帽,经历了部队的整编和裁军,见证了部队的快速发展。
1988年5月,团里到张家口宣化靶场驻训一个多月。其间,安金民营长带领我连和八连到原65军炮兵团,借用他们的反坦克导弹立体模拟器训练,65军炮团在柴沟堡西郊,在炮兵团训练一周。
在黄羊山靶场,我也进行第一次红箭73反坦克导弹实弹射击,并且命中目标,荣立了三等功。
1989年7月初,因名额限制,没有转上志愿兵,面临退伍。11月份,指导员刘继成调到后勤处任协理员。
( 原九连连长李广策)
1990年初,安金民营长调团司令部任副参谋长,李广策连长调到团司令部任作训股长,章永杰任连长,李明中调来当指导员。6月份,团里又一次调整,九连撤销,在九连的基础上成立团教导队,我去了教导队。
1990年10月,我告别了部队,结束了六年的军旅生涯。
17岁入伍,六年的军旅岁月,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由一个社会青年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军人,是部队培养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锻炼了意志,学到了在地方无法学到的东西,终生受益。
人间情深,莫过战友情,30多年来,时常想起朝夕相伴的老首长、老班长和老战友,想起起部队训练、生活的许多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战友情深,亲如兄弟,这种真情,将会伴我走过余生。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