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越轨的春天 | 江河·早茶夜读468

468丨小城三月

江河金句

小城三月的春天是虚假的春天

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春天

但也可能,这才是春天真实的隐喻


《小城三月》:越轨的春天

文/ 江河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这周我们共读的是萧红的短篇小说《小城三月》。

那些你曾经想要实现的 follow your heart,现在怎么样了?豪情万丈地说了,一马平川地做到了吗?想要follow your heart,首先需要有heart,其次能不能follow也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决定的,现实允不允许,是follow your heart 实践层面最大的挑战。《小城三月》里女主人公翠姨的死,大部分的纠结都源自于此。

《小城三月》里女性们的春天是短暂的,花季少女们一生仅有一次的春天,实际上是一场交易,她们拿着订婚的聘礼,坐着马车出入各种商店,买首饰买鞋子买披肩,买时下最流行最时尚的单品,疯狂热烈得如同没有明天。明天有是有的,但婚姻中的“明天”还有什么春天可言呢,到那时,她们一年也进不了几次店铺,进去了也只有看布匹的心,盘算着做被单做棉袄的心,就算是李佳琦也拉不回她们的春天。

翠姨本应和妹妹一样,和小城中的每一名女性一样,挥霍着聘礼,如同一场心甘情愿的自我献祭。但不巧的是,她在订婚后爱上了“我”的堂哥。“我”的堂哥不仅颜值高,还是哈尔滨的大学生,相比之下,翠姨的未婚夫又矮小又乡气,这种反差,在翠姨眼中,不仅是两个人的对比,更是两个世界的较量,小说中处处展现出了新世界对旧世界的质疑。

翠姨气质清丽,举止文雅,但就因为她是再嫁了的寡妇的女儿,她再怎么温良恭俭让,也无法取得世俗公正的对待,可在另一个世界里,哈尔滨的大学生们是那么地谦和有礼,“处处尊重女子”,“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绝不能像她的妹夫常常打她的妹妹”。旧世界里个人的价值靠附属关系建立,被钉得死死的,子凭母贵,看出身看家族看母亲,新世界的规则是否不一样?她不知道,但新世界予以她被尊重的感受,翠姨第一次得以卸下她身为女性的原罪,身为“再嫁寡妇的女儿”的原罪。

翠姨经常住在“我”家里。“我”家接受了革命和新文化的洗礼,女孩可以和男孩一样地受教育,一样地逛公园,看花灯,翠姨饱尝了一通自由平等的空气,她开始思考自己所处的世界:“不读书是不是很坏的”,“是不是一个人结婚太早不好”,婚姻自古“都是爹许娘配的”,今天男学生们要的自由,又意味着什么?原是铁屋子里的人,一经被唤醒,再也做不到避而不谈,视而不见,“我”的新文化家庭,向翠姨敞开的哈尔滨新世界,一步步明确并加剧着翠姨对未来的恐惧,和对改变命运的无奈。

最终,翠姨抑郁而终。她临终前的一段哭诉颇为动人:

我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只想死得快一点就好,多活一天也是多余的……人家也许以为我是任性……其实是不对的,不知为什么,那家对我也是很好的,我要是过去,他们对我也会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时候,就不好,我的脾气总是不从心的事,我不愿意……这个脾气把我折磨到今天了……可是我怎能从心呢……

我们经常说新文化的遗产之一是“人”的发现,是“我”的发现,正是因为千千万万翠姨这样的人,他们的“我”是不被允许的:“任性”是“不对的”,“我不愿意”也是不对的,就像翠姨的婚姻,她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不选择的权利。新世界不一定好,但却真真切切地出于“我选择”和“我愿意”,新文化对年轻人的号召力之所以强大,跟它唤醒、尊重人活一世的主体意志有直接关系。

但萧红没有把新旧世界里的人完全对立起来,她也无意将翠姨的悲剧归因到某个人身上,旧世界里的人也不乏温情和宽容,翠姨死后,“我”的继母(翠姨婚事的主导者之一)还对“我”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所以有的人因此责怪翠姨主体意志不坚强,责怪她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患者。但这就像是一个悖论,如果旧世界并不具备培养出主体意志的土壤,你又怎么能责怪她的柔弱呢。

其实,就算在现实中,悔婚的几率,改写人生的可能都是微乎其微的。拿萧红本人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1930年,萧红20岁,初中毕业,她想继续读书,但父母要求她立刻嫁人,萧红假意答应,后来出走,跟着表哥到北平读书。萧红的主体意志够强了吧,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么勇敢、正当、新潮的行为却迅速使萧红的家庭陷入了小城的舆论漩涡中心,她的父亲甚至因此被革职,其满城风雨的程度可想而知。萧红的勇敢和头脑,翠姨都比不上,但她们生活的土壤是一样的。继母的话听起来像是赋予了翠姨不选择的权利,但它的代价和风险高到难以估计,别忘了,“我”家的开通、新派在小城中是那么地稀有罕见,那个嫌弃翠姨是“再嫁寡妇的女儿”的人不正是“我”的家族里的人吗,同一个族尚且如此,整个城的空气可见一斑,谁又会在意一个人的呼吸呢,现实的情况可能更像《小城三月》的开篇,春天来了,春天解封了铁板一样的河冰,但河冰的力量依然强大,“冰块顶着冰块”。

除了《生死场》,萧红几乎再没有写过反抗的崛起,她一再书写的是抵抗的艰难,觉醒的艰难,行动的艰难,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他们能活下去似乎就已经算是成功的抵抗,翠姨最后的死也许也是一种无奈的抵抗,小说结局的悲凉远胜于张爱玲笔下,“屏风上的鸟”“玻璃匣子里的蝴蝶标本”这样的闺阁比喻,相似的是她们都是被封闭在匣子里的,无生命的生命。小城三月的春天是虚假的春天,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春天,但也可能,这才是春天真实的隐喻。

本周主题书

2019.11.25~2019.12.01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属于她自己 | 宇帆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张爱玲

下期主题

马伯乐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