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希望的钟
丧钟为谁而鸣?
李广生
因为我的一篇文章被人不明不白的放在他的名下,任景业老师生气了。也许是山东人天生的豪爽侠义的性格使然吧,他说话不像我这么拐弯抹角,他给对方的留言是:这是李广生老师的文章。鄙视拿了别人的东西却不说物主而去施舍给别人的人。这不是行善而是作恶,是欺世盗名。
当时我正在电影院看《神探夏洛特》,福尔摩斯的故事,很精彩。手机静音。离开电影院,来到刘记羊杂,要一碗羊杂、两个烧饼。这时,才看到任老师的消息。距他为我仗义执言、讨要说法,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咽下烧饼,吞下最后一滴羊杂汤,我只能在微信上对任老师抱拳,说了声感谢。
出了店门,小风儿一吹,呵呵,还真有点冷。
与任老师只有一面之交。忘了是南京还是上海,我们分属两个团队,相聚在同一节课的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交流,相聚不过三十分钟的样子。随后各奔东西,再也无缘相会。但我一直关注他主持的“分享式教学”的改革实验,从他那里我得到很多灵感。就凭这点儿交情,他能站出来为我说话,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激。
“只要注明作者,注明出处即可,是对思想者最起码的尊重!”“我们的社会需要感恩!”这是任老师给对方的忠告。“尊重”“感恩”,还有后面的两个“!”,看了不禁心里一酸。虽然这不像大老爷们的做派,但面对任老师的义举,我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无奈和悲凉——心里确实一酸,悲从中来,凉透心底。
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早在十年前,我以“平谷小李”这个网名在教育论坛上勤奋耕耘的时候,类似的事情就发生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老师,把我的文章和他的文章融到了一起,并且公开发表。2800字的文章,属于我的竟有2200字之多,经人调节,此事不了了之。“教育人生”上线一年多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我毫无办法,只能在文章后面一再的声明: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欢迎分享。自己心里明镜似的,有啥用呢,图个心里安慰罢了。可心里真的不安啊!看着自己起早贪黑、苦巴苦曳、劳心费力、殚精竭虑,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文章和观点归在别人名下,读着署了别人名字的自己的文章,那滋味,就像是怀胎十月经历九死一生,而生下宝宝的母亲,眼睁睁、活生生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抱走一样。丢了孩子的母亲还可以哭两嗓子,撕心裂肺的嚎一阵子,而我呢,毫无办法,只能忍着、看着,甚至还要点个赞,因为文章确实好、观点确实新——毕竟是自己写的嘛。和网站交涉过,但人家让我提供原创证明,一下子就傻眼了,我怎么才能证明我的文章是我写的呢?更可气的是,12月12日写的那篇《今年又比去年忙》,由五篇七言绝句组成,也算不上诗,顺口溜而已。别人盗用了,却反过来投诉我,因为我无法提供原创证明,结果算我违规,这篇文章的“原创声明”因此而被取消。大家打开“教育人生”再看这篇文章,标题前面宝贵的“原创”两个字的标记已经没有了。怎么办,没辙,只能认栽。
尊重,何其珍贵啊,尤其是对思想的尊重。稍微懂点人情世故的都明白一个理儿,去别人家拿个杯子、拿双筷子都要经过主人的允许,否则就是偷;为啥公然的去别人的文章里拿观点,甚至连窝端,一点表示都没有还觉得理所应当呢?难道这不算偷吗?难道思想的价值还抵不上一个杯子或一双筷子吗?有一个词叫剽窃,好像专指这种行为。联系自己这么多年被“剽”的经历,再看看任老师说的“尊重”,我只能摇摇头。
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中,一直缺乏对思想的尊重。很多人宁肯追逐猪肉炖粉条的香味也不肯向往思想的光芒。大段大段的引用别人的话语、套用别人的观点,还为此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正为如此,全世界都正当“创客”今天,还有一些人心安理得的做“剽客”。作为一名教师,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但能否从尊重思想开始,尊重孩子的思想——再小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再幼稚的思想,也值得尊重。
任老师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感恩”。其实,我们这个民族不乏感恩之心,问题是我们往往对那些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满怀感激之情。而对文化的启蒙、思想的引领、艺术的贡献等与现实生活有一段距离的缺乏必要的感恩。人们崇拜强者但不崇拜智者,追求利益但不追求境界,相信权力但不相信思想,感恩改善自己生活的人,但不感恩改变自己观念的人,感恩把自己送进大学的老师,却不感恩为自己开蒙启智的老师。朋友见面,抽对方一棵烟还要说声谢谢,可有人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拿出来与人分享,往往还得不到一颗烟的回报。人们顾虑重重、谨小慎微因而让冷漠横生,偏执和偏激乘虚而入,思想的光芒就悄然黯淡,创新的意识和创造的冲动也因此渐次凋零。为什么在神州大地上创新的种子发芽率如此之低呢?很大的原因是没有催生种子发芽的温度。
我们这些老师,经常地把感恩挂在嘴边,能否把那些虚幻的、世俗的感恩稍微收敛一些,把感恩之心投向身边的孩子,投向为我们贡献了智慧和灵感的人?如果我们对小孩子的每一个新奇的观点,每一个看似荒谬的想法,都报以热忱的期待和热情的鼓励,也许创新就不再是一个梦。感谢那些向我们奉献思想和思考的人吧,哪怕是个小孩子,哪怕是不成熟、不完美、有缺陷的思想和思考。朋友的孩子,一个上幼儿园的美丽的小姑娘,把一张亲手绘制的贺卡交给老师,却得到老师一个“全班最差”的评价。小姑娘伤心了,回家撕掉了贺卡。她撕毁的可是一颗纯洁美丽的心啊。
缺乏对思想、思考、创新、创造的尊重和感恩,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由来已久的社会文化心理。所以我决定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发泄不满,更不是为自己讨说法,我希望跳出个人恩怨,引起大家对这种文化心理的反思。因为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文化心理的包围之中,任“剽客”纵横、冷漠蔓延的话,迟早会伤害到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海明威说的那样: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到了这般年纪,对于是是非非还有所谓名利的那些东西,看淡了很多,但我承认,还未看穿。所以就不再刻意的向纸质媒体投稿。我把写作和用这种方式为朋友提供服务,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且我也觉得它很有意义。把有趣的事情做得有趣,惟一的秘诀是心无旁骛,纯粹一些。用某非著名语文老师的话说:目的越简单,过程就会越饱满。她告诉我:不教劲,但不等于不使劲。我对她说:共勉吧,惟有不较劲,才能用情专一、用心集中地使劲。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的人都是非常努力地工作着生活着,或许是因为有人想的太多、要的太多,所以就很难从努力中觅到快乐。人们不去反思自己的欲望,却来怪罪努力。结果呢,努力出局了,剩下欲望在那里肆无忌惮的跳舞。那些“剽”我的人难道不努力吗?——我不相信。如果不努力,他们就不来“剽”我了。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想要的太多了,而自身的努力还不足以支撑这些,于是就走上“剽客”之路。有人为他辩护,说“他不是故意的”,要“相信他的发心”等等。这就让我不得不蔑视了,说实话,这样的人比“剽客”更加无耻。他以为一句“不是故意的”就能摧毁所有的底线,不是无耻还是什么?引用别人的东西要注明作者和出处,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如果我“相信他的发心”,那就是不相信他的智商。如果他的智商真有问题,那就是我们太矫情了。
每每想到我的这些文字还能帮助朋友消磨一点无聊的时光,心里还是蛮欣慰的。其实这就足够了。在这个资讯高度发达的时代,高人辈出,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如潮水般汹涌的时代,还有人关注你,为你留言、转发,点你、赞你,乃至“剽”你,不也是非常荣幸且值得感恩吗?那就让我们敲响希望的钟吧,多少祈祷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