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人生
交换人生
作者:李广生
《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一篇名为《我和谁交换人生》的文章,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值得琢磨琢磨。
人生是个大命题,即便是大学者,在某一领域有伟大贡献的大师、创建某一学科、甚至开创某一时代的大家,也未必敢说把人生的问题弄懂了。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不知生,焉知死?”孔夫子的这一句妙语,轻描淡写地把生死问题“置之度外”了,虽然他讲了很多人生道理,但还是避而不谈人生的大问题。案头有一本梁漱溟的书《人心与人生》,他是否看透了人生?和它堆在一起的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都没有开封。这些都是试图解释人生的书,也都是自己年轻时读过的书。当年的读更多的是虚荣心的驱使,总想让自己显得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所以读的稀里糊涂,充其量是一知半解。再次把它们买回来,一方面是纪念逝去的青春,另一方面也想重温经典。但我并不寄希望于它们能够告诉我答案,所以就迟迟没有开封。
越来越觉得恐怕直到闭眼告别人生的那天,也还会有许多解不开的谜团。当然啦,那个溘然而逝的人是否勘透了人生的奥秘,也是没有人能够回答的。这本身就是一个迷。
人生说复杂还真是复杂,但要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决定人这一生的无非就是外在的环境和自我的选择。但这二者通常是杂糅在一起的,相互影响着,让人真的搞不懂之所以有这样的人生,是“命中注定”还是“自作自受”。交换人生于是就有了两条路径,一是交换人生的环境,二是交换人生的角色。
要是我遇到这样的事……要是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要是我碰上这样的人……。当人们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在进行第一种交换;要是那个孩子是我……要是那个老人是我……要是那个病人是我……当人们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在进行第二种交换。区别是微妙的,也是明显的,前者我还是我,后者我已不是我。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人们通常会让自己进行第一种交换,而要求别人进行第二种交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教师,他们会这样对孩子说:如果我考试成绩这么差我会加倍努力……,他们还会这样对孩子说:如果你是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考的这么差,着急不着急……孩子就只有点头称是了,他们还没有发现交换的秘密。
如果真的能够进行交换,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想象一下:另外一个人,一个与你完全不同的人,过着和你一样的生活,面对和你一样的问题……另一个你,简直就是你的翻版,却是另一个身份,扮演另一个角色……是不是很激动人心,是不是很想尝试一下?这好像是小说家喜欢的话题。
真的,你有没有想过跟谁交换人生,不只是交换环境,还要交换身份?就比如我吧,我想和刘德华交换一下,主要目的是想让他体会一下被压制的滋味,自己也顺便感受一下巨星风采。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