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教研: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车载教研: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作者:李广生
每次从老家归来,黑色天籁的后备箱里都要被塞进一些东西,豆腐、豆片、倭瓜、豆角、黄瓜、西红柿、大葱、萝卜等等。有时候满满的一箱,有时候三两样,但绝没有空着的时候。
作为教研员的他经常反思:我们所给予别人的和我们所得到的别人的给予永远正相关。很多时候,当自己感觉受到别人的冷淡了,极有可能是对方也有同样的感受,并据此做出了反应。教与学就像爱的关系一样,是一种积极地互动。爱的同时是被爱,教的同时是学,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若是只感觉到付出而没有收获,一直为自己无私的奉献而感动,但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种虚幻的崇高感会渐渐地被无助感和停滞感所侵蚀,激情消退,倦怠丛生。
秋夜苍茫。教研员把车窗打开一条小缝儿,凉风扑面而至,他忍不住打了个冷战。
“想什么呢?”看他有点神不守舍,语文教师突然问道。
“瞎琢磨。”教研员随口答道。
“那就琢磨点正经的吧,”语文教师继续说,“语文界的老前辈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相信你一定知道并认真思考过这句话,因为你一直信奉不盲听、盲信。那么,以你来看,为不教而教的教关键是什么?”
教研员:“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很容易造成误解。学习存在着一个非常复杂的动力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习。有些要素固然重要,但必须通过其他看似不重要的要素,或与其他处于次要地位的要素共同配合,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一招失手满盘皆输,这种现象在教学中经常发生。”
语文教师:“这一点请你放心,我绝不会片面的理解你所说的最重要的。在课堂上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我深知小河沟也能翻船的道理。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也许会因为教师的一句不适当的话而惨遭失败。”
教研员:“既然如此,那我就坦诚相告。在我看来,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也就是你所谓的为不教而教的教,最关键之处在于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语文教师:“我认同你对学习动机重要性的判断。但是,我注意到你用了一个词——开发,为什么不是大家习惯的激发呢?”
教研员:“相比较而言,激发显得更加感性化、情绪化,开发则更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具体的行动。教学这项工作没有激情做不好,但光有激情同样做不好。事实上我发现很多教师激情有余但理性不足,而激情来得快去的也快。我担心因为没有理性思考的支撑,激情如潮水一样,汹涌而来奔腾而去,只留下满地狼藉。所以,我更愿意用开发而不是激发表述学习动机。”
语文教师:“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确实很让教师挠头。”
教研员:“对待学习动机,教师要像负责任的开发商那样精心规划建造,为每一位业主打造一个舒适的家;不能像巧舌如簧的推销员,让顾客一时冲动而产生购买行为。”
“这个比喻好!”语文教师立即回应,“教师应该是高明的设计师,而不是忽悠大师。”
教研员:“但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关于学习动机的知识,特别是对学习动机的复杂性缺少认识。他们认为动机不就是兴趣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动机是个复杂的系统,不仅仅局限于兴趣。很多研究者建立了关于动机的模型,对教师了解动机的奥秘很有帮助。”
“动机是个复杂的系统、关于动机的模型……”语文教师沉吟着,“这好像超出了我们一线教师的认知范畴,很有挑战性。”
教研员:“你的这种态度恰恰印证了研究者的观点。在几乎所有关于动机的模型中,价值和预期是最核心的要素,它们的综合作用对动机产生着决定性影响。”
语文教师:“你把我说糊涂了。”
教研员:“你是不是认为动机很重要?好的,我看到你点头了,而且那么坚定,说明你认可它的价值性,知道它很重要、很有价值,所以想了解关于动机的知识,也就是说你产生了学习动机的动机。好的,你又在点头。但是,听我那样一说,动机很复杂,特别是关于模型的术语,你又犹豫了,刚刚建立起来的学习动机的动机减弱了。因为你预感到自己可能学不会,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学习那些枯燥而深奥的理论,即便学会了也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低预期导致你的动机下降。”
“确实如此,”语文教师说,“我大致明白你所谓的价值和预期的交互作用对动机的影响了。对于一件事,越认为它有价值动机越强烈,越认为自己能胜任动机越强烈。二者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动机。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做一件事、完成一项任务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他觉得没意义、看不到价值,还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法完成、看不到希望,还可能二者兼而有之。”
“我必须为你喝彩,”教研员有的兴奋,“或是看不到价值、或是看不到希望、或是二者兼有,导致人们的动机下降,产生拒绝或逃避。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学习动机的最关键的机制。”
语文教师:“好像并不是那么复杂,也不是那么枯燥,我还想深入了解一些。”
教研员:“你看,动机机制发挥作用了!你的胜任感得到提升,动机又变得强烈。这就提醒我们,课堂上教师要不断给学生注入信心,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更有勇气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这也意味着环境对动机的影响不容小视。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保护和激励,在消极的、非支持性的课堂环境中,动机受到压制或伤害。”
语文教师想了想说:“你的意思是在教学中,价值、预期和环境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研员:“结合你的教学实践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语文教师:“一个学生,如果他认为语文学习很重要,同时又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文,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支持,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是强烈的、持久的,学习态度就是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效果自然不错。如果他不认为语文学习很重要,无论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语文、无论学习环境是否具有支持性,他都会选择拒绝或逃避。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认可语文的重要性,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即便有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学习动机也是脆弱的。最可怜的就是这样一些学生,看不到语文学习的价值,看不到学好语文的希望、感受不到理解和支持,他们是绝望的,硬着头皮学习语文。”
教研员:“你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动机理论注入了生命活力。你总结了几种模型,拒绝的、逃避的、脆弱的、绝望的和积极的,都是价值、期望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还有一种你可能忽视了。有的学生既能看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又相信自己的能力,但因为师生关系紧张,便产生对抗性学习,你让我读我偏不读,你让我写我偏不写,就跟赌气一样,也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动机。”
语文教师:“这样一番分析让我意识到,让学生爱上语文有法可依了。不要再像以往那样,那么说教——天天强调语文的重要性,要么抱怨——天天指责他们不重视语文。从这三方面入手,也许更有针对性。一是让学生看到语文的价值,重要性来自于他们的主观的价值判断;二是让他们看到学好语文的希望,相信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学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三是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支持,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教研员:“我相信你这样做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你,在具体实施中可能还会遇到挑战。”
语文教师:“比如……”
教研员:“比如说,你如何让学生看到语文的价值,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语文教师:“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吧。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也有重要作用。我想把这些说清楚了,就能提高他们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教研员:“这些你以前没说过吗?你当然说过,但效果如何呢?”
语文教师陷入沉思。
教研员:“动机与目标是密切联系的,没有目标的话动机无从谈起。所以你需要问一问学生,他们为什么学习语文,期望通过语文学习获得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强烈的动机。调查的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至少你会发现,学生的目的与你的目的有很多不同。这能避免你一厢情愿的让学生爱上语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生活中如此,教学中也是如此。语文能够满足学生哪些需求呢,这也是你要琢磨的一个问题。”
黑色天籁稳稳地停在车位上。教研员打开后备箱,语文教师帮助他一起搬东西,车载教研暂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