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第1卷)—急性胃炎

​胃病中医疗法系列方剂

(消化道病的中药治疗系列金方)

第一卷

目   录

第一节、 急性胃炎

1、枳实导滞丸 2、甘草泻心汤 3、黄连消痞丸 4、附子泻心汤

5、黄芩汤 6、芩柏合剂 7、槟榔散 8、烧脾散   9、三黄枳术丸

10、橘半枳术丸 11、香砂枳术丸 12、三黄枳术丸 13、曲蘖丸

16、谷神丸  15、大和中饮  16、三棱丸 17、六和汤

18、三仁汤  19、黄芩滑石汤  20、藿朴夏苓汤

第一节、 急性胃炎

一、枳实导滞丸(方源)《内外伤辨惑论》

1(组成)大黄30克,枳实15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

神曲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泽泻6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温水送下。或以上药各1/3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  

4(主治)积滞内阻,生湿蕴热。证见胸脘痞闷,下痢后重,或泄泻腹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  

5(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痢后重,胸脘痞闷,苔黄腻,脉沉实为辨证要点祛寒湿中药,②本方由三黄泻心汤(重用大黄)合积术汤再加味而成。清胃热、导滞、利水湿,以疏导胃肠积滞。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

二、甘草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1(组成)炙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

法半夏12克,大枣4克,黄连3克,人参9克。  

2(用法)水煎服,煎二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降逆和胃,开结消痞。  

4、(主治)心下痞(脾胃不和)。证见干呕,心下痞硬而满,心烦不得安,下利目数十行祛寒湿中药,完谷不化,腹中雷鸣,舌质淡,苔共同,脉弦数重按乏力。  

5(按语)①本方证以下痞硬而满,干呕,腹中雷鸣,下利甚,心烦,脉数而虚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乃脾气虚寒,病及心气虚,而胃肠蕴热而致。③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三、黄连消痞丸  (方源)《兰室秘藏》  

1(组成)泽泻6克祛寒湿中药,姜黄6克、炙甘草9克

茯苓9克,白术9克祛寒湿中药、陈皮15克

猪苓15克、枳实21克,半夏27克、黄连30克

黄芩60克。干姜6克 

2(用法)作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6量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热利湿,行气消痞。  

4(主治)湿热中阻,气机壅滞。证见心下痞满,烦热喘促不安。  

5(按语)①本方证以心下痞满,烦热喘促,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证可用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祛寒湿中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四、附子泻心汤  (方源)《伤寒论》  

1(组成)大黄9克,黄连5克,黄芩5克,附子5克。  

2(用法)水煎附子取汁半碗,用开水半碗乘开时浸渍三黄,和汁服。或以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泄热消痞,扶阳固表。  

4(主治)表证阳虚,邪热内陷,结于心下之痞症。证见心下疼痛,痞满,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背恶寒,汗自出,苔黄,脉数而无力。  

5(按语)①本方证以心下痞满,心烦,背恶寒祛寒湿中药,汗自出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肠胃炎。

五、黄芩汤  (方源)《伤寒论》  

1(组成)黄芩9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  

2(用法)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热止利,利中止痛。  

4(主治)里热泄泻。证见身热不恶寒,泄泻,腹痛,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5(按语)①本方证以发热,泄泻,舌质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②本方亦治痢疾,但剂量宜大。原书治"下利''似指泄泻,因原语文后半段与"若呕者"一起谈,似为今之急性肠胃炎。③本方亦治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六、芩柏合剂  (方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组成)黄芩1000克,黄柏1000克,葛根1000克,槟榔1000克,木香600克,白头翁1500克,秦皮300克,马齿苋3000克。  2(用法)水煎浓缩,再加防腐剂备用。成人一次服100毫升,一日服3次。  

3(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泻。  

4(主治)腹泻(急性肠胃炎)。证见腹泻,便日数次或数十次,多呈水样便,腹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5(按语)本方证以腹泻,腹痛,恶心,苔黄腻,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七、槟榔散  (方源)《备急千金要方》  

1(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3克

麦芽12克,神曲9克,吴茱萸3克,厚朴6克,槟榔9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行气化滞,健脾补气。  

4(主治)脾胃虚寒之痞满。证见食少劳倦,噫满,忧虚不安,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缓弱。  

5(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少痞满,舌质淡,脉弱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为异功散去甘草,加槟榔、吴茱萸、厚朴、神曲、麦芽。③本方可用治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

八、烧脾散  (方源)《剂生方》  

1(组成)干姜6克,厚朴6克,草果仁3克(后下)

砂仁3克(后下),神曲9克,麦芽9克

橘红6克,良姜6克,炙甘草6克。

2(用法)为细末,一次服9克,每日服3次,用热盐汤点服;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温中消滞,行气散满。  

4(主治)食生冷果菜,停积中焦。证见脘腹胀满冷痛。  

5(按语)①本方证以脘腹胀满冷痛,苔白腻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九、三黄枳术丸  (方源《兰室秘藏》  

1(组成)黄芩60克,黄连30克,大黄30克

神曲30克祛寒湿中药,橘皮30克,

白术30克,枳实15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每日服3次;或上药1/10量水煎服,水煎2次作二次饮,每日服2剂。  

3(功效)消食化积,清热燥湿。  

4(主治)伤食肉积,蕴湿生热。证见泄泻腹痛或便秘,苔黄腻祛寒湿中药,脉沉实。  

5(按语)①本方证以泄泻腹痛,苔黄腻,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三黄泻心汤合枳术汤,枳壳20克,白术6克加神曲、橘皮。③本方可用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橘半枳术丸(方源)《医学入门》

1(组成)橘皮、枳实、半夏各30克,白术60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健脾消食,燥湿和胃。

4(主治)脾虚停食。证见饮食不消,湿滞脘闷。  

5(按语)①本方证以饮食不消,脘闷,苔腻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一、香砂枳术丸  (方源)《景岳全书》  

1(组成)砂仁、木香各15克,枳实30克,白术60克。  

2(用法)制小丸祛寒湿中药,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可服2剂。  

3(功效)健脾消痞,理气开胃。  

4(主治)脾虚食少,或宿食不消,胸脘痞闷。  

5、(按语)①本方证以食少,胸脘痞闷疼痛,若腻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胃神经官功能症,急性肠胃炎。

十二、三黄枳术丸  (方源)《兰室秘藏》  

1(组成)黄芩60克、枳实15克。

黄连、大黄、神曲、橘皮、白术各30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1/10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消食化积,清热燥湿。  

4(主治)伤食肉积,蕴湿生热。证见泄泻腹痛或便秘,苔黄腻,脉沉实。  

5(按语)①本方证以泄泻腹痛,苔黄腻,脉实为辨证要点。②本方药物乃三黄泻心汤合枳术汤(枳壳20克,白术6克,加神曲、橘皮)。③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十三、曲蘖丸  (方源)《张氏医通》  

1(组成)神曲、麦蘖各30克,黄连15克,生姜30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5量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消食和胃,化滞除胀。  

4(主治)酒积成癖。证见腹胁满痛,便后积沫。  

5(按语)①本方证以腹胁满痛,便后积沫,苔腻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

十四、谷神丸  (方源)《世医得效方》  

1(组成)人参、缩砂仁、香附、三棱、莪术

青皮、陈皮、神曲、麦芽、枳壳各3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10克,一日服3次;或以水煎2次作2次服,一口服2剂。

3(功效)行气破积,消食和中。  

4(主治)中虚食积,气机郁滞。证见胸脘痞满,胁腹胀痛,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苔白腻,脉细滑。  

5(按语)①本方证以胸脘痞满,纳差,神疲乏力,苔白腻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

十五、大和中饮  (方源)《景岳全书》  

1(组成)枳实5克,陈皮、山楂、麦芽各6克

厚朴、泽泻各5克,砂仁2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行气消积,导滞。  

4(主治)饮食留滞积聚。证见嗳腐吞酸,脘腹痞满,苔腻,脉弦滑。  5(按语)①本方证以嗳腐吞酸,脘腹痞满,苔腻为辩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肠炎。

十六、三棱丸  (方源《婴童百问》  

1(组成)三棱、木香、神曲、陈皮、半夏各30克

丁香、官桂各15克,生姜30克。  

2(用法)制小丸,一次服5克,一日服3次,或以上药各1/10量,木煎二次作2次服,一日服2剂。  

3(功效)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主治)小儿停积。证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厌食者。  

5(按语)①本方证以脘腹胀满,嗳气厌食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急性肠炎。

十七、六和汤  (方源)《医方考》  

1(组成)藿香12克,法半夏12克,杏仁12克祛寒湿中药

人参12克,白术12克,扁豆12克,赤茯苓12克

砂仁5克,厚朴5克,木瓜9克,甘草3克。  

2(用法)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健脾化湿,升清降浊。  

4(主治)夏月饮食失调,湿伤脾胃。证见霍乱吐泻,胸膈痞满,苔白滑。  

5(按语)①本方证以突作呕吐下利,胸膈痞满,苔白滑,脉濡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

十八、三仁汤  (方源)《温病条辨》  

1(组成)杏仁15克,正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苡仁12克,半夏15克。  

2(用法)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利湿热,宜畅气机。  

4(主治)湿温初起。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苔白,不口渴,脉弦细而濡。  

5(按语)①本方证以胸闷,不饥身重,小便短少,脉弦细而濡为辨证要点。②本方用治肠伤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波伏热。

十九、黄芩滑石汤  (方源)《温病条辨》  

1(组成)黄芩9克,滑石9克,茯苓皮9克,大腹皮6克

白蔻仁3克,通草3克,猪苓9克。  

2(用法)水煎服,水煎2次作2次服,每日服2剂。  

3(功效)清热利湿。  

4(主治)湿温。证见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5(按语)①本方证以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不渴,苔黄滑,脉缓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急性肾盂肾炎,肠伤寒,急性胃肠炎。

二十、藿朴夏苓汤  (方源)《感证辑要》  

1、(组成)藿香12克,真川朴6克,姜半夏9克

赤茯苓18克,光杏仁18克,生薏仁24克

白蔻仁4克,猪苓9克,淡香豉18克,泽泻9克。  

2、(用法)水煎2次作2次服,1日服2剂。  

3、(功效)清利湿热,芳香宣化。  

4、(主治)湿温病。证见恶寒,神倦嗜睡,头目胀痛,昏重如裹,身痛不能屈伸,身重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痛烦,腿足疫痛,胸膈痞满,渴不引饮,或口不渴,午后潮热祛寒湿中药,小便短涩黄赤,大便溏而不爽,甚或水泻,舌苔白腻,或白滑而厚,脉濡缓。  

5、(按语)①本方证以肢体倦怠,头目胀痛,昏重如裹,胸闷,小便短涩,口腻,苔白滑,脉濡缓为辨证要点。②本方可用治肠伤寒,急性胃肠炎。

以上方剂,经过经临床验证,效果特别好。各位有缘之朋友,要用此方,请勿必在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慎用。

第二卷《慢性胃炎》待续

(0)

相关推荐

  • 主治急性胆囊炎

    [功能主治]主治急性胆囊炎. [偏方组成]大黄40-60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加水煎2-3分钟后,取滤液200-250毫升,每2-3小时服1次,每日服4-6次,直至腹痛减轻:再减量为每日服3-4剂. ...

  • 微视频|传承--非遗系列展播(刘氏外伤中医疗法)

    起源于赵县刘氏先祖,相传在明末清初刘氏先人为当地的一家富豪,心地善良,学医求方,施恩百姓,受到当地百姓的一致称赞.刘中林之祖父秉承祖传医术,行医江湖,辗转于临城.高邑.赵县一带,其父刘小印全面继承祖传 ...

  • 『养生之道』鼻炎、肾虚、胃病……有最传统的中医疗法

    "就靠搭脉,脊柱病变位置甚至可以精准到腰椎第四五节"."本来是看胆结石被诊脉诊出肝癌初期,后来还得到了大医院的验证""一开始来看病的时候还带着几分疑虑 ...

  • 硬皮病 中医疗法大全

    星料趣闻关注2021-04-26 14:32 不得不看的实况微生物实验室设计新鲜出炉! 正信拥有领先技术,提供一站式异丙醇检测服务,出具权威报告,是专业第三方异丙醇检测. 正信拥有领先技术,提供一站式 ...

  • ​膈下逐瘀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红花6g 桃仁9g 五灵脂9g 延胡索9g 牡丹皮6g 赤芍9g 川芎9g 乌药12g 香附12g 枳壳9g 当归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 ...

  • ​薏苡附子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薏苡附子散(<金匱要略>) [组成]薏苡仁150g 制附子100g [用法]附子须制熟,以不麻口为度.二药为散,每次服3g,日服3次.若作汤剂,当减其量.仅用十分之一即可. [主治]胸痹, ...

  • 【中医】中医千首方剂歌诀最全版本

    温馨提示 今日是大众医学助手陪伴您的第475天 截止今日已收录医学笔记 共计1352篇 大众医学助手提醒您 今日别忘记阅读收藏哟! 对本平台有要求及需要寻找的文章,请在下方留言! 九月阅读排行榜 [中 ...

  • 坐骨神经痛 中医疗法大全

    坐骨神经痛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畴,临床上多技风寒湿.顽痹及筋痹等论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痹证的专论,虽然所涉及面较广,其中也包括本病在内.汉代张仲景从实践中 ...

  • 未来中医的第一方剂,会是它吗?

    导读:中医方剂浩如烟海,其中有很多的名方验方,若论何为中医的第一方剂?很多人会说是桂枝汤,但其实在现代的医疗大环境中,桂枝汤并非是中医的第一方剂,而是另有其方.欲详细了解此方,不妨看看周医生的这篇文章 ...

  • 龙齿清魂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龙齿清魂散(<张氏医通>) [组成]龙齿(醋煅)15g 茯神10g 远志15g 人参15g 当归身15g 麦门冬(去心)10g 桂心10g 炙甘草10g 延胡索30g 细辛5g [用法]为 ...